专题分类
  • 产得靓 销得畅 卖得好 遂溪火龙果:“中国甜”承载“振兴梦”
    本报记者 谢 伟 通讯员 萧 萧 陈祺环  小小火龙果,是“甜蜜果”,也是“致富果”。近年来,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火龙果产业发展,以建设火龙果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切入口,深入推动火龙果园区化、集聚化、链条化发展,拓展从种植端、加工端到营销端的全产业链条,推动遂溪火龙果向“产得靓、销得畅、卖得好”方向发展,在广东众多水果产业中稳稳占据一席之地。联农带农富农夯实产业振兴之路  遂溪县地处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中北部,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地势平坦,火山岩灰土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和
    2023-05-26 0
  • 首批成员单位168家!广西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
      5月25日,由广西农业农村厅指导,广西预制菜产业联盟筹备组、广西农垦集团主办的广西预制菜产业联盟成立暨第一次成员大会在南宁召开。大会正式为广西预制菜产业联盟揭牌,广西农垦集团当选为联盟理事长单位。  大会认为,广西预制菜产业发展有基础、有优势,发展空间广阔,广西预制菜产业联盟的成立,昭示着广西预制菜产业进入了协同式建设、集群化发展的新阶段,必将开启全区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大会还发起发展预制菜产业助农带农倡议,表示要充分发挥联盟成员单位资金、项目、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和力量,
    2023-05-26 0
  • 释放消费潜力 保健品行业迎发展蓝海
    本报记者 朱美乔  艾媒咨询日前发布《2023—2024年中国保健品行业研究及消费者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282亿元,2027年有望达到4237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消费群体的扩大以及消费能力的提升,保健品市场的消费潜力逐步得到释放的同时,企业还需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拓展多元化品类。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但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水平仍处在较低水平,2022年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为2120元,占人均可支配
    2023-05-24 0
  • 乳制品与健康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  全民营养周期间,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组织中国营养界、保健行业、奶业等相关领域专家在北京召开“‘合理膳食,食养是良医’乳制品与健康专家研讨会”。  乳品在膳食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奶及奶制品的推荐摄入量为每天300—500克,但当前中国居民奶类摄入量偏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翟凤英认为,乳糖不耐受是导致奶类消费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75%的人成年后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症状。乳糖不耐受发生的常见原因有乳糖酶活性缺失
    2023-05-24 0
  • 《全民豆奶饮用指南》发布 开启豆奶消费新“食”代
      合理膳食是人体保持强大免疫力的基础,而豆类是“东方健康膳食模式”的构成之一,豆奶作为高蛋白质、高膳食纤维、低脂肪、低热量的健康饮品,对于人体的膳食营养补充具有很大的意义。今年全民营养周期间,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携手豆本豆,联合发布《全民豆奶饮用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向消费者宣传豆奶营养知识,推动豆奶营养价值普及,进而助力国民健康膳食,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引领全民开启健康新“食”代。科学指导全民豆奶消费  一直以来,豆奶都是我国传统的健康饮品,但由于缺少普及,国人对豆奶的热情不高,对
    2023-05-24 0
  • 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杭州举行 发布四十条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
      本报讯 5月20—24日,由农业农村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以下简称“茶博会”)在浙江省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此届茶博会以“茶和世界 共享发展”为主题,聚焦乡村振兴、喜迎亚运、共同富裕,以塑强品牌和衔接产销作为重点,全面展示我国茶产业发展成就,推介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业态,促进茶产品贸易,传承弘扬茶文化。  此届茶博会共有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家知名茶企参展。其中,全国22个产茶
    2023-05-24 0
  • 不做“内卷式”经营 包装饮用水企业破局有道
    本报记者 高娇娣  以“星辰大海,开拓未来”为主题的第九届饮水行业泰山论坛近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论坛由第九届饮水行业泰山论坛组委会、山东省饮料行业协会饮用水专业委员会、饮用水世界共同主办,包装饮用水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当代局势下的行业发展现状和市场环境,深入分析包装饮用水最新理念和经典案例,从最新视角探讨行业前沿发展趋势,赋能高质量发展。与会专家认为,包装饮用水行业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体量非常庞大的产业,随着消费需求不断细分和增加,水企发展面临挑战。竞争越来越“卷”
    2023-05-24 0
  • 我国粮食全产业链减损可节粮上千亿斤
      本报讯 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近日在京联合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和《2023全球粮食政策报告》。其中,《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3》显示,到2035年,若我国粮食收获、储藏、加工和消费环节损失率分别减少1至3个百分点,实现三大主粮损失率减少40%,可降低三大主粮损失约1100亿斤,相当于粮食减损再造一个千亿斤增产行动。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介绍,当前中国三大主粮全产业链浪费和损失严重。报告测算显示,稻谷、小麦和玉米的全产业链损失率分别为26.2
    2023-05-24 0
  • 广东:在学做结合中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
    新华社记者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广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部署,学做结合一体推进、坚持标准严督实导,各项工作扎实有效,以新担当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推动主题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广东省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重要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主题教育,扎扎实实办好广东的事,奋力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
    2023-05-24 0
  • 2022年十大优异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发布
      本报讯 (记者 罗晨)为提升全民资源保护意识,引导科研单位、种业企业深入发掘资源潜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近日,农业农村部在各省推荐基础上遴选发布2022年十大优异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  此次遴选发布的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均为2022年在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中新发现的珍稀特色、具有创新开发利用价值的地方品种,包括明水大红芒香稻、龙水梯老黄玉米等10个;十大优异畜禽种质资源是我国养殖历史悠久、具有典型体貌特征和品质特性的地方品种,包括莱芜猪、清远麻鸡等10个;十大特
    2023-05-24 0
  • 打造以工哺农、村企共赢新模式 石角塔村:从“说困难”到“谈发展”
    本报记者 罗 晨  “恓惶”,意为忙碌不安、悲伤的样子,在甘肃、山西、陕西等地的方言中还有穷困潦倒、可怜兮兮的意思。曾经,陕西省神木市沙峁镇石角塔村被当地人称为“恓惶村”,而整个沙峁镇也流传着“水如油,炭如金,要娶婆姨攒三冬”的俗语。2023年初夏,当记者走进这个传说中“神木最穷的地方”,看见的却是农人在大田里浇水除草、移栽菜苗,忙得不亦乐乎;远处的蔬菜大棚整齐排列,走近一看,棚里还装了先进的滴灌设备。“大棚座座盘山腰,石角塔菜园里笑声惊起涛”,新的信天游曲调见证了近年来石角塔村各项产业的发展。
    2023-05-24 0
  • 去“有风的地方”体验慢生活 到淄博感受烟火气 各地文旅显神通把“流量”变“留量”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12.16亿,比上年同期增加3.86亿,同比增长46.5%。国内旅游收入1.3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53万亿元,增长69.5%,我国文旅业全面升温、强劲复苏。无论是去“有风的地方”体验慢生活,还是到山东淄博感受“滋滋冒油的烟火气”,今年以来,各地文旅业也卷出了圈,在探路“流量”变“留量”上各显神通,做出了有效尝试。专家表示,获取流量密码不能仅限于“抄答案”,更应关注“解题过程”。实现“网红”到“长红”的转变,既要苦练内功,又要
    2023-05-23 0
  • 我国合成首例人工“大黄鱼肉” “未来食品”发展又添生力军
    本报记者 王 薇 文/摄  色泽乳白、质地弹软、味道微腥……在浙江大学森林紫金科创小镇的未来食品实验室里,经过10多天“长”成的细胞培养鱼肉与同类自然鱼肉十分相似。正是在“生物合成细胞培养鱼肉的关键技术”的应用下,这一新型动物蛋白产品才得以问世。日前,在位于浙江杭州的浙江大学森林紫金科创小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并主持召开了“生物合成细胞培养鱼肉的关键技术”成果鉴定会。在听取了项目技术报告,审阅了相关资料,考察了实验基地,经质询和讨论之后,由陈坚、吴清平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多位国内食品领域专家组
    2023-05-23 0
  • 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 市场监管总局拟进一步规范公平竞争审查
      本报讯 (记者王宁)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开了《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条例》对市场准入和退出、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影响生产经营成本、影响生产经营行为等方面审查内容作了完善,旨在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工作,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推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党的二十大要求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2022年6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
    2023-05-22 0
  • 舌尖消费成热潮 餐饮复苏势头旺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餐饮收入3751亿元,同比上升43.8%。1—4月,全国餐饮收入15888亿元,同比上升19.8%。  餐饮业持续焕发活力,为恢复和扩大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即将到来的炎炎夏日有望为餐饮消费增长再添“一把旺火”。乘复苏之风,餐企重启扩张战略  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持续大幅度上扬,1—2月份、3月份、4月份的增速分别为3.5%、10.6%、18.4%,这意味着消费正在持续复苏。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
    2023-05-22 0
  • 黑龙江明水:拉开万亩水稻插秧序幕
    本报记者 高 伟 通讯员 孟维欣 林倩倩  栽种初夏秧,稻谷满粮仓。连日来,黑龙江省绥化市明水县抢抓晴好天气,拉开万亩水稻插秧序幕,为全年水稻稳产增产奠定坚实基础。  在永兴镇的插秧现场,水稻插秧工作正式开始,运盘、摆盘、装车、前进、快速推进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水稻种植户张平熟练地操作着插秧机,摆放在机身前的水稻秧苗随着插秧机前进的节奏,整整齐齐地“跳”进水田。蓝天、白云、绿稻……好一幅美景。  张平说:“今年我种了1200亩水稻,因为目前气候条件比较好,我就抢前抓早地开始插秧,以保证生长期长的
    2023-05-22 0
  • 中外美食舌尖“相遇”
      “舌尖上的相遇—中东欧美食与‘味美浙江·百县千碗’”活动日前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老外滩开幕,这是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一项人文交流活动。  图为市民和游客在宁波老外滩品尝美食。  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中国食品报》(2023年05月22日01版)  (责编:周 岩)
    2023-05-22 0
  • 优质食品促生产助消费 超2.4万种食品亮相“吃货节”
      本报讯  5月17日,2023“吃货节”优质食品促生产、助消费活动在北京朝阳大悦城启动。此次活动是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的指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联合组织举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6部门以及食品生产和商贸流通企业、相关新闻媒体代表6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致辞中指出,此次活动旨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通过供给
    2023-05-22 0
  • 两部门:在食品等行业征集一批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
      本报讯 (记者韩松妍)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征集2023年国家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通知,提出在食品等行业征集一批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  通知明确,征集范围重点包括钢铁、石化化工、纺织染整、造纸、食品等工业行业废水循环利用、高效冷却或洗涤、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用水智能管控、非常规水利用、节水减污降碳协同等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以及适用于黄河流域、京津冀等严重缺水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等水环境敏感地区的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等。按工艺、技术和装备所处阶段,主要分为研发类、产
    2023-05-18 0
  • 河南漯河经开区: 辉煌三十年 展望新未来
    本报记者 张伟东  30年前,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河南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漯河经开区”)破土而生,一颗希望的种子在沙澧大地种下。30年栉风沐雨,30年砥砺前行。从1992年建区到2010年晋升为国家级经开区,从第一家食品厂落地,到初步形成以食品为主导,液压科技、智能食品装备、现代服务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如今的漯河经开区大踏步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漯河经开区发展突飞猛进,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2022年实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增速连续3年居全市第一;主营业务
    2023-05-16 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