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分类
  • 全国早茶大会暨2025年“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举行 贵州打造全国茶产业亮丽名片
    本报记者  杜  涛  近日,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指导,贵州省茶叶协会主办,贵州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普安县茶叶协会承办的全国早茶大会暨2025年“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西南州”)普安县举行,该活动已经成为讲好贵州茶故事、树立贵州茶品牌的标志性活动。  据了解,普安县是贵州省重点产茶县,全县茶园面积18.3万亩,综合产值18.08亿元,惠及1.8万户8万余茶农,带动户均增收1.7万余元。该县是每年我国茶叶采摘最早的区域,早茶核心区
    2025-01-07 0
  • 图片新闻
      春节将至,正是农产品销售旺季。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近年来积极引导直播电商走向农村、走进种养殖大户,以电商销售方式打通农产品出山“最初一公里”。  图为近日在英山县曹店村,当地知名电商主播在村文化广场直播销售农产品。  王江  摄 《中国食品报》(2025年01月07日01版)  (责编:高娇娣)
    2025-01-07 0
  • 中国薯条正在“啃下”国际市场
      30年前,西式快餐厅里的炸薯条,是90后记忆里的“奢侈”存在。现如今,这个西式快餐厅里不可忽视的“超级单品”,正在引领一场贯穿种植到生产的产业变革,我国本土工厂也凭借实力,在全球市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薯制品加工属于高度集中且全球分布不均的行业。从出口数据来看,全球冷冻薯条出口量高度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比利时、荷兰等五大出口国长期占据全球出口总量的8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多依赖进口,处于产业链的下游或市场消费端,大部分只能选择进口冷冻薯条。然而,随着近年来外资企业在亚洲的投资、扩张
    2025-01-07 0
  • 提品质 强品牌 山东农业高质量发展动力强成色足
    本报记者  耿鹏举  张建霞  刘  艳  通讯员  汤砚岗  姜  磊  孙  青  夏红尧  于正芳  建设高科技育苗大棚、打造大樱桃产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提高山柿加工水平、提升高青黑牛品牌价值……近年来,山东省各地立足于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着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6.84%,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2025-01-03 0
  • 山西多地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本报记者  薛海军  孟小平  耿鹏举  通讯员  赵福胜  李 晶  闫淑娟  近年来,山西省多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立足地域特色,壮大优势产业  冬季的室外天寒地冻,温室大棚内却是温暖如春,这正是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温度。走进晋中市榆社县西马乡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总控室内,技术人员正通
    2025-01-03 0
  • 图片新闻
      临近春节,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山芋资源,采用传统制作方法加工山芋粉丝,满足市场需求。  图为近日,在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村民在晾晒山芋粉丝。  檀志扬  文  操鹏  摄 《中国食品报》(2025年01月03日01版)  (责编:高娇娣)
    2025-01-03 0
  • “营”在老年任重道远 健康银龄霞光已现
    本报记者  刘艳芳  银发浪潮汹涌而来势不可挡。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2.9亿,占全国人口的21.1%,预计到2035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我国将从深度老龄化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老年营养与健康问题于是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中国老年营养不良疾病的经济负担高达841.4亿元,老年人临床治疗费用中,10%由营养不良直接消耗。在日前举办的达能营养中心第26届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外近400位营养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科学营养如何应对老龄化挑战
    2025-01-03 0
  • 农业农村部:审定推出一批优质高产新品种
      本报讯  (记者 高娇娣)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新一批国家级品种审定公告,推出了一批优质绿色水稻、耐密宜机收玉米、高油高产大豆、优质抗虫棉新品种。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持续加强品种审定规范管理,国审品种数量自2022年以来继续保持平稳回落趋势。  据了解,本批国审新品种中,水稻优质2级以上品种251个、占比57%,兼具优质、高产、绿色(抗病)的“三好”品种31个,耐盐碱优质稻品种4个;玉米审定推出一批耐密新品种,每亩种植密度比常规密度提高1000株、达到5500—6000株,西北春玉米区
    2025-01-03 0
  • HPP“冷”技术为食品加工带来“热”效应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不仅局限于安全卫生,而是希望食品好看、好吃,又有营养。作为一种绿色非热加工技术,HPP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灭菌,还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料的功能成分和营养物质,同时能够有效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在我国,HPP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但目前已有企业采用国产设备与技术加工鲜果汁、肉类等食品,这意味着我国在HPP技术装备制造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对推动HPP技术在我国食品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应用领域愈发广泛  “和之前喝的苹果汁不一样”“很神奇的
    2025-01-02 0
  • 海关总署: 十六举措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本报讯  (记者 周岩)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推动长三角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部署要求,日前,海关总署公布出台新一轮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16项措施,聚焦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物流降本增效、营造高水平口岸营商环境、坚决守护国门安全、提升整体智治水平等5个方面。  在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包括3项措施: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通,优化特殊物品进出境监管模式,协同地方政府持续推进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试点并探索“白名单”跨区域互
    2025-01-02 0
  • 水利部: 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利责任
      本报讯  (记者 周岩)国务院新闻办日前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有关情况。  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司长于琪洋指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耕地灌溉面积已经达到10.75亿亩,占到全国耕地面积的56%;在这些有灌溉的耕地上,生产了全国77%的粮食和超过90%的经济作物,所以灌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于琪洋说,灌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力军。近年来,我国的灌溉设施进一步完善,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2025-01-02 0
  • 科技成果何妨“先尝后买”
      食品可以免费试吃,如今,科技成果也能“先尝后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  2024年11月初,《天津滨海高新区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实施办法(试行)》发布,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天津市天安博瑞科技有限公司与北京科技大学签订了“多运动目标跟踪方法”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企业可以在免费使用专利1年后,根据使用情况再付费转化。这成为天津市首个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案例。  科技创新绝不只是实验室里的研
    2025-01-02 0
  • 富锦狮头鹅:“南鹅北养”成就的名特优新
    本报记者  高  伟  通讯员  陈雪婷  一只“世界鹅王”,飞越3700多公里的千山万水,从“华南要冲”落地“中国粮都”;一群矢志不渝的富锦人,凭借对鹅产业的执着与追求,在寒地富锦建起了黑龙江最大的狮头鹅种群;一条日臻完备的产业链,串联起养殖、加工、销售多个环节,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  近期,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2024年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公示名单,“富锦狮头鹅”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卓越的品质特征成功获批。这是富锦市农产
    2025-01-02 0
  • 红色九江:传统食企走出绿色新路
    本报记者  崔斌伟  杨奇哲  通讯员  苏  娟  扼荆楚而控皖苏,襟赣鄱而奔大洋。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的江西省九江市,既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也有着非常耀眼的红色记忆。八一南昌起义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支工农武装部队的组建地,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的设计制作地,秋收起义第一枪的响彻地,约4万红军、登记在册的10338名烈士的出生地……  2024年12月中旬,本社采访小组来到历史文化底蕴十足、红色故事悲壮深沉的九江,这个曾
    2025-01-02 0
  • 四川都江堰 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合唱“共同富裕”
    本报记者  王继发  “五大新城”蓝图擘画,乡村振兴气象万千。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社会治理不断加强、村民腰包越来越鼓……四川省都江堰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构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城”,3年来,都江堰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3项重点工作;乘着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政策的东风,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方式,逐渐形成现代园区引领、地标产业集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态势,以产业振兴徐徐铺展推进乡村全面
    2024-12-31 0
  • 黑龙江持续推进冷水渔业振兴 二〇二四黑龙江“冷水鱼·冬捕季”系列活动将启幕
      本报讯  (记者 高伟)12月24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庞海涛介绍2024黑龙江“冷水鱼·冬捕季”系列活动有关情况。  庞海涛说,黑龙江是农业大省,农林牧渔资源富集,绿色生态得天独厚。近年来,黑龙江省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着力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历史性再上新台阶,达到1600.34亿斤,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净增量占到全
    2024-12-26 0
  • 渔光互补 茶光互补 咖光互补…… 现代农业与光伏发电擦出“绿色”火花
      12月22日,全国最大“渔光互补”项目——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河北109万千瓦海塘光伏电站成功并网发电,为我国新能源高质量、规模化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郑陆镇的115.5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也于今年10月迎来并网,这是江苏目前建成投运的规模最大的渔光互补新能源项目。“农业+光伏”作为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重要模式,“渔光互补”“茶光互补”等多种场景近年来纷纷落地,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渔光互补”推进绿色循环经济发展  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河北109万千瓦
    2024-12-26 0
  • 用“三严”焊牢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 ——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刘  彤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统筹”的规律性认识,既是对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善于在探索规律中提高认识、推动实践的高超智慧,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五个“必须统筹”既是应对当前困难挑战、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重要着力点,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方法论,为解答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
    2024-12-26 0
  • “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到地方考察,总要到农村、城市社区,看看人民群众生活得怎么样,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交流推广,有什么操心事、烦心事需要我们解决。”老百姓的事情,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切的牵挂。  无论多忙,总书记都要抽出时间,到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心系“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赴天津西青区第六埠村,走村入户看望受灾群众,叮嘱“把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安排好”;在湖南常德,到田间地头详细询问乡亲们的收入,鼓励大家“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到青海西宁,走进学校食堂、宿舍、教室,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强调“要
    2024-12-26 0
  • 四川眉山柑橘甜蜜“出海”
    本报记者  蒋俊伟  通讯员  李  幸  近段时间,作为晚熟柑橘之乡,四川眉山市迎来了柑橘集中上市季节。今年下半年,眉山市气温温和、光照偏多、降雨适中,柑橘坐果率较高,高产的同时,问题也随即出现,柑橘销售价格相较往年下降明显。  如何打好“价格保卫战”?眉山市给出的答案是“走出去”。眉山市青神县、丹棱县、仁寿县的柑橘先后出口海外。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乐山海关共计监管眉山市出口柑橘货值1111.5万元,同比增长3.2倍。  用于出口的柑橘必须来自海关
    2024-12-24 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