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分类
  • 商务部:年货节需求旺盛 老字号销售红火
      本报讯  在近日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介绍了“老字号嘉年华”与“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两大促消费活动的亮眼成绩。  据商务大数据对重点电商平台监测,“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期间,全国日均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2%,实现2025年网络消费开门红。何咏前介绍,网上年货节亮点纷呈,一方面,品质带动优化新供给,健康有机商品成优选。有机调味品、有机奶销售额增长81.5%、44.4%,“送健康”“囤健康”成为过年新时尚新潮流。全球好物深受欢迎,广西、山东、上海
    2025-02-17 0
  • 新春消费红火彰显我国内需潜力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  张春敏  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时,把扩大国内需求摆在首位,强调“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在各地区各部门的积极努力下,2025年春节期间,消费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文旅市场全面复苏,数字消费创新高,传统消费提质升级。这一切折射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春节消费市场活力迸发彰显全国统一大
    2025-02-17 0
  • 因地制宜践行大食物观 让“中国饭碗”不断丰盈
    本报记者  周  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印发实施,对相关工作作出系统明确部署。  5年来,全国各地扎实推进践行大食物观重点任务,在稳定粮食生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多渠道拓展食物资源,取得了显著成就。践行大食物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科学谋划、统筹协调、久久为功。记者梳理
    2025-02-17 0
  • 汤圆焕发新活力
      每逢元宵佳节,汤圆都会成为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主角。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京东超市近日发布的《2025元宵节消费观察》(以下简称《观察》)显示,今年元宵节,“南咸北甜”的汤圆口味格局依然持续,除此之外,新口味汤圆、新造型汤圆、强调好意头的“美好寓意汤圆”等“汤圆新物种”也受到青睐。  从经典口味到“新物种”,再到与热门游戏联名……如今,汤圆已不再是“老样子”。这一传统美食穿上了“健康外衣”、装上了“科技内核”,正凭借创新焕发全新活力,在竞争激烈的方便食品市场中拓展出广阔的发展空间。新造型吸
    2025-02-14 0
  •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吴志华: 深化农产品加工,强化“农工融合”
      本报讯  (记者 高伟)2025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现代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迈进。在日前于黑龙江哈尔滨举办的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黑龙江省人大代表吴志华建议,深化农产品加工,强化农业与工业的深度融合,延伸“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价值链,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质的农业原料。近年来,黑龙江省粮食加工产业立足黑土地,依托科技创新与现代生产工艺,通过对当地优质农业资源进行就地转化、精深加工,带动了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
    2025-02-14 0
  • 山西省政协委员伍礼平: 建设健康食品、地标特产专业电商平台
      本报讯  (记者 高增玉)2025年山西省两会上,山西省政协委员伍礼平围绕山西省建设健康食品发展与地标特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提出了建议。  伍礼平建议,一是搭建一个具备产品展示、交易、评价功能的专业电商平台,利用社交媒体、KOL、网红等资源进行多渠道营销,制作高质量的内容如产品故事等,吸引消费者目光。二是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确保平台上的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认证。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健康食品,产品要易吞咽、营养丰富。此外,还要优化供应链体系,支持上下游企业提高订单处理效率。三是结合地域文化
    2025-02-14 0
  • 从百分之五增长看定力与信心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30万亿元,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这个5%的取得,实属不易。  透过这个5%,能更好读懂“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的深意,也更有理由对中国经济的现在和未来充满信心。(一)  这个5%,是在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中取得的。  “我们引导各级各方面正确把握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保持了战略定力,增强了必胜信心。”  这是对“关键一年”的深刻总结。  向外看
    2025-02-14 0
  • 34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33个省级农业品牌 四川成都现代都市农业扩面提质
    本报记者  王继发  蒋俊伟  初春,四川省成都市农业农村发展的热潮持续涌动。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的四川如珍食用菌种植基地,出菇车间宛如“菌菇森林”,3米多高的菌架上,菌包整齐排列,杏鲍菇簇拥而生;大邑县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园区,167个数字农场、10个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粮油生产示范基地,凸显数字技术在园区落地应用走深走实;西南食药同源植物资源利用公共研发中心,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的农作物新品种正在试验田里茁壮成长……  近年来,成都市农业农村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蓬勃
    2025-02-14 0
  • 从三文鱼看四川成都双流区的开放新局与产业活力
      近日,万米高空的一份三文鱼炒饭,展现出了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在国际贸易、产业发展等多领域创新发展的生动图景。  万米高空,国航CA431航班上,一份色香味俱全的三文鱼炒饭,为旅客王先生一家带来旅途中的小确幸。这份特别的飞机餐,食材三文鱼大有来头。它来自挪威极地低温无污染海域的大西洋鲑鱼特优级原料,因营养丰富、口感鲜嫩,素有“冰海之皇”的美誉。从挪威鱼厂出发,搭乘国航国际货运专业航空冷链,经双流机场清关,再由冷链车运往加工厂,最终成为西南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制作炒饭的食材,端上国际航班的餐桌,完成这
    2025-02-13 0
  • 河南修武建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助农增收
    本报记者  林  勇  近年来,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锚定“文旅领跑、工业赶超、以特兴农”战略,通过打造国家级怀药优质特色产业园、云台冰菊小镇等特色载体,创新“三链同构”模式,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叠彩云乡”松花蛋非遗文化节实力出圈。  文化节采用“非遗研学+电商直播”的创新组合形式,修武县五里源乡的孩子们在丑鸭非遗工坊操作间体验松花蛋彩绘,在松花蛋匠人的指导下体验传统松花蛋制作过程,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通
    2025-02-13 0
  • 陕西神木学“千万工程”经验兴和美乡村
    本报记者  薛海军  孟小平  通讯员  白焕霞  去年,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农业农村局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坚持稳粮保供底线,深化农村改革成效,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建设,努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整治村容村貌,补齐环境短板,有利于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神木市农业农村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按照“一镇一标准、一村一方案”原则,以农村人居环
    2025-02-13 0
  • 深入挖掘数字经济潜能
      浙江三门县一家水产育苗公司,每隔5分钟,一只只电子眼将每只青蟹的最新情况传回“AI智慧大脑”,记录分析生长状态,及时反馈异常发现,为海水养殖业创新发展探路。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之江实验室,此前发布“三体计算星座”计划,致力于打造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实现卫星之间互联互通,2025年计划发射超过50颗计算卫星。  星辰大海,创新涌动。2024年的中国经济年报显示,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8.9%;高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0.2%;规模以上数字产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明显
    2025-02-13 0
  • 在“量”上做文章 在“质”上下功夫 首发经济为食业注入新活力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5年要抓好的首项重点任务。其中,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成为2025年扩内需的重点举措之一。新年伊始,食品领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经验等纷纷涌现,首发经济逐渐成为食业激活消费动力、释放经济活力的重要抓手。新“意”不断 顺应消费升级趋势  在陕西西安未央区大融城,首家“海底捞·包间店”落地。与海底捞火锅的标准店型不同,“海底捞·包间店”不设大厅座位,以纯包间形式对外营业。首家“海底捞·包间店”
    2025-02-13 0
  • 新春探北展: 烟火集市中的消费活力与民生温度
    本报记者  郑  莹  张嘉真/文  见习记者  钱金媛  钟浚楷/摄  春节期间,城市的大街小巷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本报记者深入北京展览馆新年购物节现场,在热闹喧嚣中,探寻基层消费的蓬勃活力,感受普通民众对新年的期盼与喜悦,见证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生动图景。北京展览馆新年购物节现场商家售卖山西老陈醋  北展新篇:  唤醒地标记忆,开启年货盛会  1月15日,北京展览馆3号馆与12号馆热闹非凡,首届北展新年购物节在这里启幕,点燃了新春的热闹
    2025-02-11 0
  • 图片新闻
      元宵节即将来临,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墟沟街道桃园社区与东港小学日前共同举办“我们的节日·元宵”欢乐中国年文明实践活动。邀请社区居民和小学生一起包汤圆、搓汤圆、猜灯谜,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体验传统民俗文化,喜迎元宵佳节。  图为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在包汤圆。  图为社区居民展示制作的创意“醒狮蛇”汤圆。朱华南  摄 《中国食品报》(2025年02月11日01版)  (责编:周岩)
    2025-02-11 0
  •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鹿文成: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助力提升粮食产能
      本报讯  (记者 高伟)在前不久召开的黑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黑龙江省省长梁惠玲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大农业,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此,黑龙江省人大代表鹿文成建议,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助力粮食产能提升。  “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优化调整种植结构,持续提升耕地质量。”鹿文成建议,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严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积极推进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示范区建设,全面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措施,大力推进高标准
    2025-02-11 0
  • 贵州省人大代表热议粮油生产安全
     本报记者  杜  涛  在前不久召开的贵州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贵州省省长李炳军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时强调,要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并提出了2025年贵州省粮食生产的目标任务和要求。2025年,贵州省将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法良机,力争粮食单产提升2%左右,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今年贵州省还将优化粮油储备布局和品种结构,进一步提高粮油储备能力。建好崖州湾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粮油作物试验基地。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
    2025-02-11 0
  • 小餐馆如何借平价与美味在市场立足
      从清晨的第一碗热汤面,到深夜的烤串和啤酒,小餐馆承载着人们对美食质朴的追求。近几年,一批面积不大、装修简约的小餐馆,正以势不可挡的势头,从餐饮界的“小透明”成长为行业发展新亮点。在长沙、广州、深圳等地,这些小餐馆门前食客排起长龙,它们以亲民的价格、独特的风味,吸引人们前往品尝。同时,小餐馆也面临着卫生、成本、经营模式等多方面的难题,建立严格标准、加强品牌建设等措施,将在提升店铺竞争力、实现小餐馆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小餐馆悄然走红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一批小餐馆正悄然走红,成为餐饮界
    2025-02-07 0
  • 丝苗米山茶油双引擎驱动广东龙川“绿富双赢”
    本报记者  谢  伟  通讯员  萧  萧  李庆芳  卢志勇  冬日的暖阳柔和地照在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广袤的土地上,在这里,10万余亩冬种作物正迎阳生长,为新一年的粮食生产夯实基础。铁场镇珊田村里,500多亩紫云英正抽叶拔节;龙母镇藕塘村里,1000多亩小麦长势喜人。近年来,龙川县着眼于调结构、稳增长,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乡村产业发展之路。龙川县油茶籽鲜果迎丰收稳粮保供成绩优秀  去年,龙川县锚定“农
    2025-02-07 0
  • 图片新闻
      近日,首届白浮泉新春庙会在北京市昌平区白浮泉公园举办。庙会上,百余个摊位涵盖多种美食。  图为市民在购买棉花糖。  孙茜  摄  《中国食品报》(2025年02月07日02版)  (责编:孙 茜)
    2025-02-07 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