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分类
  • 多措并举打造智慧农业好前景
      一段时间以来,河南、浙江等地通过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积极布局智慧农业。智慧农业可以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化装备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高效化,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重要体现。  智慧农业已成为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一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积极加速布局智慧农业,例如德国推进智慧养殖技术,荷兰深耕智能温室农业,日本发力小型智能装备研发等。我国智慧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从数字育种到智能农机应用,再到伏羲农场试点突破以及畜禽养
    2025-06-09 0
  • 四川南江县仁和镇: 念“羊经” 兴“羊业” 发“羊财”
    本报记者  王继发  蒋俊伟  初夏时节,在蓝天白云下的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仁和镇,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处处羊场缀山间,一只只羊儿咩咩叫……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仁和镇将南江黄羊产业打造成强村富民的“金钥匙”,通过创新“党建+”和产业“飞地”跨村抱团发展模式,培育出规模羊场12个、家庭羊场21个、养殖大户28户,年出栏黄羊超1万只,养羊户户均年增收5万余元,一幅“以羊立业、以羊兴村”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观念破冰 点燃农户养羊热情  走进仁和镇,道路两旁的宣传标语、农户门
    2025-06-09 0
  • 恭城油茶“打”开现代消费市场大门
    本报记者  王  新  恭城油茶有着千年历史,如今,这独具特色的瑶乡传统美食正叩开现代消费市场的大门。  “制作油茶的灵魂在于‘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茶俗(瑶族油茶习俗)代表性传承人周黎维介绍,区别于普通的泡茶煮茶,恭城油茶需在特制茶锅中用“7”字形茶槌反复捶打原料。待茶叶、生姜等在捶打中渗出精华,注入热水熬制,再滤出金黄油亮的茶汤,佐以米花、麻蛋果等配料,一碗“活色生香”的油茶便制作完成。  走进位于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的桂林新欧记食品有限公司,全自动生产线正
    2025-06-09 0
  • 全面摸清“三农”家底 服务农业强国建设 ——国务院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  国务院日前印发通知,决定于2026年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有什么重要意义?普查对象和内容有哪些?与以往普查相比,这次普查有什么变化和创新?如何支持和配合普查工作?为此,新华社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国务院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盛来运。  问: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规定,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6的年份为普查年度。2026年,我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农业普查。  第四次全国农
    2025-06-09 0
  • 图片新闻
      初夏时节,贵州省黔西市的辣椒进入田管关键期,农民们抢抓农时,开展松土、除草、施肥、浇灌、病虫害防治等综合性田管作业,促进辣椒苗茁壮生长,助力特色农业增产增收。  图为农民在黔西市雨朵镇的蔬菜基地内为辣椒苗除草、施肥。  周训超  摄   《中国食品报》(2025年06月06日04版)  (责编:王 莎)
    2025-06-06 0
  • 盘活土地资源 洞察市场需求 黑龙江各地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径
    本报记者  高  伟  通讯员 于海静  刘官灵  王玮琦  从双鸭山市宝清县的“定制农业”到绥化市明水县的“小菜园”,再到同江市向阳镇的“希望花田”,在黑龙江广袤的黑土地上,各地正积极盘活土地资源、洞察市场需求,探索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这些创新实践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更强的活力。“定制农业”提升农民收入  在双鸭山市宝清县青原镇兴东村小松家庭农场的定制农业示范水田里,机声隆隆、人头攒动。种植户们分工协
    2025-06-06 0
  • 第23届SIAL创新大赛:洞察需求 引领变革
      日前,第23届SIAL创新大赛在2025SIAL西雅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上海)上举办颁奖典礼。大赛汇聚了全球食业的前沿力量,各获奖企业以独特的创新理念和技术突破,勾勒出行业发展的多元图景。从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风味革新,到健康化、功能化的产品升级,再到供应链与渠道的数字化变革,本届大赛集中展现了食业在技术、理念与市场层面的创新亮点及未来趋势。第23届SIAL创新大赛颁奖典礼现场功能性与健康化的深度融合  本届创新大赛超过80%的获奖产品涉及低糖、高纤维、益生菌等关键词,功能性食品的细分赛道持续
    2025-06-06 0
  • 图片新闻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立体模式,将清洁能源发展与渔业养殖有机结合,既提升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又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图为在繁昌区平铺镇岱湖滩“渔光互补”光伏电站,蔚蓝的光伏板在湖面上整齐排列,与远处的青山、农田和村庄构成一幅和谐共生的生态图景(无人机照片)。  王玉实  摄 《中国食品报》(2025年06月06日01版)  ( 责编:周 岩 )
    2025-06-06 0
  • 河北西岭底村:樱桃红了,乡村振兴的“甜蜜路”宽了
    本报记者  张建霞  当晨雾还萦绕在太行山余脉间,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前仙乡西岭底村的樱桃园已热闹起来。  今年5月,这片500多亩的樱桃园迎来丰产期,果农们穿梭在枝叶婆娑的樱桃树下,将一颗颗红如玛瑙的樱桃小心摘下放入竹篮……他们脚下的“甜蜜路”越走越宽了。  西岭底村地处元氏县西部山区,独特的自然条件为樱桃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这里光照充足,樱桃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积累丰富的糖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营养物质的沉淀;肥沃的土壤为樱桃树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在这样优越的自然环境滋养下
    2025-06-06 0
  • 从一只卤鹅看“破壁”之道
      荣昌卤鹅火了,趁着热乎劲从网上下了单,从重庆到北京,只隔了一夜,就端上了自家餐桌。手机上时时可查的快递信息,甚至可以让人跟踪这只鹅从“打包”到“上飞机”再到“派送”的全流程。  从“一只鹅”飞到百姓餐桌的过程,可以咂摸数字中国正在迸发出的“破壁”力量。  第一层,是现代物流出手,打破了空间界限的壁垒。今年1—4月,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超600亿件,4月份平均每天约有5.5亿件快递在神州大地穿梭流动。巫山脆李搭上无人机,在“赏味期”里送达舌尖;柳州螺蛳粉开启预包装生产,搭载物流造就百亿元产业……基
    2025-06-06 0
  • 颗粒归仓正当时,各地谱写稳产保供奋进曲
      眼下,齐鲁大地上6000多万亩小麦正自南向北、由西向东陆续成熟,机械化收获也相继展开,成熟一片、收获一片,让丰收在望变成颗粒归仓;在东北沃野千里的黑土地上,春播已基本结束,大部分地块墒情较好,已陆续出苗,孕育着新一季的丰收希望;与此同时,在广袤的冬小麦主产区,麦收已过四成,进度快于去年同期,夏粮丰收有基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今年以来,各粮食主产区紧盯实现粮食产量1.4
    2025-06-06 0
  • 一块窑烤面包飘出的麦香
      近期,开在村里、镇上、山脚下的窑烤面包店,凭借其独特魅力跻身网红行列。不同于城里的面包店,它需要搭建窑炉子,还每天限时限量供应,却有人不惜开车几小时到店守候,也有人提前几天预订网购,只为一尝古法手作面包,感受返璞归真的慢生活。究竟这股“窑烤风”缘何兴起?当流量的浪潮褪去,窑炉里飘出的麦香又能否长留?开在村里的面包店走红  清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山川乡大里村,九瀑窑烤面包店门前的窑炉炊烟袅袅,该面包店主理人史莹婕麻利地翻动着炉膛里的面包,炉火把她的眼睛照得亮晶晶的。“妈妈在安吉工作十多年,当
    2025-06-05 0
  • 烘焙食品从“被动式健康”转向“主动式健康管理”
    本报记者  朱美乔  从关注食品的营养价值到对食品成分的精挑细选,近年来,消费者对食品的健康属性提出了更多样、更精细的要求,这为烘焙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FDL数食主张联合全联烘焙业公会近日发布的《2025中国健康烘焙食饮消费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烘焙产业正向健康化方向转型,市面上推出的健康化烘焙产品的复购率表现优于传统产品。消费需求日益增长  近年来,全球烘焙市场持续扩大。《报告》显示,去年,全球烘焙市场规模达2488亿美元(约合17901亿元人民币)
    2025-06-05 0
  • 图片新闻
      近日,在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新城夜市,260多家非遗传统与现代元素的摊位整齐排列,美食飘香、文创亮眼,吸引众多市民与游客穿梭其间。据悉,夜市开业以来,吸引观众50万人次,交易额达1200万元,带动了超700人就业,在重现千年“水旱码头”繁荣的同时,激活了休闲消费新业态。  图为近日,消费者在夜市选购绛州蔬菜花馍。  高新生  摄 《中国食品报》(2025年06月05日02版)  ( 责编:叶家茂 )
    2025-06-05 0
  • 航天育种造“芯” 立体种养赋“能” 陕西留坝以药食同源产业驱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近年来,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立足本地生态资源禀赋,将食药物质作为县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从航天育种破解种质“芯片”难题,到“林药蜂菌”立体种养模式让山林变“绿色宝库”,再到数字化直播基地让深山好物“链接”全球,留坝县通过种质创新、林下经济拓展、科研合作深化、数字营销升级等实践,探索出一条“生态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发展之路。种植大户淡建明正在晾晒收割下来的淫羊藿从航天育种到立体种养  近年来,我国中药材产业依托地域特色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种质资源是中药材产业的
    2025-06-05 0
  • 机制化推动“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合作
    本报记者  罗  晨  6月10—12日,以“共建创新之路,同促合作发展——携手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将在四川成都举办。6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大会有关情况,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我国将积极发起和组织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援助,为科技进步惠及全人类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科技创新合作网络  据了解,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由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
    2025-06-05 0
  • 用数字的犁铧深耕希望的田野
      数字化浪潮涌动,广袤乡村有啥变化?河南兰考县的两个场景,照见“数字原野”。  智慧种田,丰收有“数”。无人机变“空中卫士”,在田间自如穿梭;虫情测报灯、墒情监测站等设备,实时生成病虫害、土壤水分等信息……农田有了“数字生命”,种田更加科学高效。  特色产业,数字护航。泡桐树是制作民族乐器的好材料。得益于溯源平台,产自兰考的乐器,可一码查看材质、尺寸、工艺等信息。产品有了“数字身份证”,产业牵手数字化平台,品牌价值进一步提升。  从兰考看全国,插上数字翅膀的乡村,正经历发展蝶变。农田有了“智慧
    2025-06-05 0
  • 我们的名字叫“长江” ——三个沿江村庄的变迁故事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发源于青藏高原,汇百川入海,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从长江源头到中游、再到下游,那些以“长江”为名的村庄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近日,记者来到长江上中下游的三个长江村,聆听这些依江而生、因江而兴的村落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搬,还母亲河一方清净  【坐标:青海省格尔木市长江源村】
    2025-06-05 0
  • 芒种——南北方共赴“舌尖之旅”
      “芒种芒种,忙收忙种。”明天将迎来芒种节气。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标志着仲夏时节的正式到来。“芒种”的含义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我国迎来了一年中最为繁忙的农忙时节。南方插秧,北方收麦。麦收后,紧接着就要进行夏种。同时,各地还有许多瓜果蔬菜迎来收获。热火朝天的抢收抢种与丰富多样的时令农产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芒种时节独特的饮食文化。南方:时令美食解暑热  这一时节,我国南方地区气温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较大,人们在饮食上多遵循清补原则,注重清热解暑、祛湿开胃。 
    2025-06-04 0
  • 饮料“混搭”需谨慎
      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各类饮料再度成为消费热点。近期,“盲盒调酒挑战”这种看似新奇的饮料搭配在年轻群体中风靡——将功能性饮料、碳酸饮料、咖啡与酒类调配饮用,不少人认为这样既能保持清醒又能“嗨起来”。但最新医学研究揭示,这种饮用方式可能对大脑产生持久性损害,特别是对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的脑部健康影响更为显著,且不利影响会持续到成年时期。饮用“混搭”饮料会产生什么不良反应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贾平平列举了3种常见但可能会引发健康问题的饮料“混搭”喝法,并解释了其
    2025-06-04 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