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分类
  • 市场监管总局:强监管推动特医食品市场供给不断优化
      本报讯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7702号《关于加快研发推广“特医食品”的建议》进行答复表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要求,市场监管总局扎实推进特医食品注册监管等各项工作,一方面严格注册审查,切实保障特医食品的产品安全性、营养充足性、临床有效性;另一方面不断优化注册管理,以临床营养需求为导向,建立优先审评审批、分类注册等工作制度,取得一系列明显成效。  市场监管总局表示,近年来特医食品市场供给不断优化,自2016年《特殊医学
    2025-06-30 0
  • 杨梅、桑葚很甜是用了甜味剂?
      近期,杨梅、桑葚等水果大量上市,但有网民反映买到的杨梅、桑葚过甜,怀疑是使用了甜蜜素等甜味剂,引发了热议。  甜味剂是一类可以提高食品甜度的食品添加剂,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网上经常讨论的甜蜜素(环已基氨基磺酸钠)、糖精钠(邻苯甲酰磺酰亚胺钠)、蔗糖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安赛蜜(乙酰磺胺酸钾)等,都属于人工合成甜味剂。这些甜味剂在我国以及国外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是允许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的,主要用于饮料、罐头、糕点等,水果干、蜜饯、果脯上也可以使用。按照非必要
    2025-06-20 0
  • 食安促共富,严州小吃产业矩阵形成
    本报记者  张恒金  通讯员  胡月梅  今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实施方案》,浙江市场监管系统立足职能定位,聚焦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与产业发展瓶颈,系统集成相关部门政策资源,全域推进“食安共富幸福村”建设。各地因地制宜、大胆创新,从山区豆腐工坊到沿海渔村电商,从智慧监管到品牌赋能,形成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食安促共富”实践模式,带动农民增收、产业增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其中,建德市以特色食品
    2025-06-20 0
  • 进入食安问题高发期 各地加大监管力度 防范食源性风险
    本报记者  熊家明  许金豹  高增玉  通讯员  刘亚男  夏日炎炎,烧烤、凉菜、冷饮等餐饮消费持续升温。但由于气温高、湿度大,食品易腐败变质,夏季同样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发期。为防范食源性风险,筑牢夏季食品安全防线,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持续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河南:多部门联席研判风险隐患  近日,河南省政府食安办组织召开2025年上半年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会商会议,推进食品安全隐患排查、预警交流与风险控制工作,全面启动
    2025-06-19 0
  • 图片新闻
      日前,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市场监管局集中力量开展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专项检查。执法人员深入各摊位及经营门店,针对夏季消费需求旺盛的叶菜类、瓜果类、畜禽肉类、淡水水产品等易腐坏变质的食用农产品,着重检查摊位及冷藏区域的储存条件。  图为执法人员在农贸市场开展检查。  本报记者 高增玉 摄   《中国食品报》(2025年06月16日03版)  (责编:袁国凤)
    2025-06-17 0
  • 市场监管总局:为个体工商户传承、打造“百年老店”提供制度支撑
      本报讯  为规范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保护个体工商户合法权益,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制定出台《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共40条,将于7月15日起正式施行。  《规定》在《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基础上,针对个体工商户独特的法律属性和经营特点,结合近年来登记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对个体工商户的登记管理规则进一步细化完善。  在工作职责方面,《规定》明确了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工
    2025-06-17 0
  • 市场监管总局:加快推动特医食品临床规范化应用
      本报讯  (记者 袁国凤)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3840号《关于加快制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流通使用管理办法的建议》做出答复表示,加快制定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流通使用管理办法,对规范特医食品经营使用管理、保障特定人群健康权益、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将持续完善特医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严格医疗机构经营许可或备案监管,协同相关部门推动特医食品临床规范化应用,积极探索拓宽特医食品应用场景,促进特医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市场监
    2025-06-17 0
  • 川渝联合发布网络集中促销合规经营提示 平台需严格审核 网店应规范宣传
      本报讯  (记者 王继发)为营造公平有序的网络交易环境与安全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护航网络集中促销期间的网络市场,近日,四川省市场监管局、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对广大网络交易平台与网店等网络交易经营者作出合规经营提示。  网络交易平台需严把审核关。一方面,要及时提醒并协助平台内经营者按规定登记并亮照亮证经营,确保相关信息更新及时且真实有效;另一方面,要源头管控禁限售商品,如严控“特供”、非法渔获物等商品流入市场,一旦发现相关问题商品,立即采取删除、屏蔽、下架相关链接等措施。同时,对于通过直
    2025-06-17 0
  • 七家协会发出倡议:反对商品过度包装 推动绿色文明消费
      本报讯  (记者 谷秀燕)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快递协会、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反对商品过度包装,推动绿色文明消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消费水平提升,商品过度包装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商家为追求所谓“高端”“奢华”的市场定位,在包装上大做文章,层层套盒、冗余填充、贵金属装饰等现象屡见不鲜,不仅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更扭曲了消费本质,助长了奢靡之风。  七家协会倡议,经营者要强化
    2025-06-13 0
  • 加强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 全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不仅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这是食品安全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大事,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治理迈入了统筹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的新阶段。  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强化从农田到餐
    2025-06-13 0
  • 铁拳出击,26省区市同步销毁侵权假冒伪劣商品
      本报讯  (记者 陈景华  王继发  欧阳军)日前,国家质量强国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组织开展2025年侵权假冒伪劣商品全国统一销毁行动。主会场设在湖南省长沙市,25个省(区、市)设分会场,主、分会场通过视频连线同步开展销毁工作。  此次行动聚焦民生和安全领域,全国共销毁侵权假冒伪劣食品药品、服装鞋帽、烟酒、化妆品、盗版出版物、燃气灶具、消防产品等200多个品种,总量达3683吨,货值达4.32亿元。所有销毁均采取绿色环保、无害化方式进行。
    2025-06-12 0
  • 直播电商监管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本报讯  (记者 杨晓晶)据市场监管总局6月10日消息,为了进一步规范直播电商市场秩序,维护各方主体合法权益,促进直播电商健康发展,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国家网信办组织起草了《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就《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直播电商行业发展迅速,在促进消费、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虚假营销、假冒伪劣等乱象逐渐显现。例如,直播电商行业相关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有些平台对直播带货商家资质和商品质量审核
    2025-06-12 0
  • 湖北浠水:校园“掌勺人”集中充电
      本报讯 (记者 熊家明)为进一步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高食品加工环节操作的规范化水平,增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日前,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市场监管局组织130家学校(幼儿园)近200名食堂从业人员,开展食品安全专题培训,筑牢夏季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培训围绕《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和高温天气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要求,以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餐饮设施设备的清洗维护消毒为重点,围绕从业人员管理、环境卫生、加工操作等关键环节,对学校食堂餐饮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监
    2025-06-06 0
  • 图片新闻
      为保障“龙虾季”群众“舌尖安全”,日前,浙江省余姚市市场监管局邀请该市政协委员和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共同对阳明街道胜山西路的龙虾经营商家进行突击检查。执法人员深入后厨仔细检查进货查验、索证索票、食材存储、环境卫生、食品加工操作流程规范等情况。据统计,该局已累计检查龙虾经营户30余家。  图为执法人员在后厨进行检查。  戚丹  摄   《中国食品报》(2025年06月06日03版)  (责编:杨晓晶)
    2025-06-06 0
  • 内蒙古包头:地毯式排查考点食堂及周边餐饮
      本报讯  (记者 薛海军 通讯员 武晓瑞)日前,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市场监管局全面启动高考期间学校食堂及周边餐饮单位食品安全专项保障行动,织密安全防护网,为学生的“舌尖安全”全程护航。  据了解,昆都仑区市场监管局高度重视高考期间食品安全问题,统一部署、集中行动,对昆都仑区高考考点学校、辖区所有初高中学校以及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的餐饮服务单位开展“全覆盖”的地毯式排查。通过风险环节“无漏洞式”摸排,督促各餐饮单位充分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培训,严查食品及原料进
    2025-06-06 0
  • 广西梧州:“三位一体”全链条保障考生饮食安全
      本报讯  (记者 梁忠超 通讯员 周秒伶)随着高考、中考临近,广西梧州市市场监管部门结合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和规范提升行动,开启“源头防控+过程严管+全域治理”三位一体全链条“中高考护航”模式,为中高考学子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严把源头关,构建食材安全溯源链。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建立查风险、查隐患、控源头、控过程“双查双控”机制,对中高考食材供应企业实施清单化管理。建立从食材采购、索票索证、快速检测、运输管理等11个方面36项关键控制点检查清单,对食材供应企业进行全方
    2025-06-06 0
  • 供需两旺叠加规范滞后 儿童食品安全监管亟待加强
      近年来,以“儿童专用”为卖点的食品在市面上迅速兴起。从标注卡通形象的零食到宣称“少糖低脂”的加工制品,“儿童专用”食品凭借差异化包装和营销策略俘获了大量家长群体。然而,这些产品是否真的更安全健康?现有法规能否保障儿童权益?消费者对相关知识认知缺乏、行业规范标准缺失问题日益凸显,使得儿童食品的安全监管亟待提上日程。“更安全、更适合孩子”成营销噱头  价格是普通减盐酱油近4倍的“儿童酱油”,从瓶体营养成分表上看二者钠含量并无区别;同一厂家出品的山核桃油儿童款比普通款贵了近40元……在“精细化养娃
    2025-06-06 0
  • 贵州毕节压实农村食品生产销售者主体责任
      本报讯  (记者 杜涛 通讯员 伊妮)为帮助广大农村食品生产销售者合法规范经营,近日,贵州省毕节市市场监管局梳理了5条有关注意事项,以确保农村食品生产销售者严格履行主体责任,诚信守法经营,筑牢毕节市农村食品安全防线。  先办证、后开业,无证经营不可为  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等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包括食品生产者(企业或小作坊)需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或《贵州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证》,食品销售者(小卖部、超市等)需办理《食品
    2025-06-05 0
  • 别让“儿童食品”沦为概念游戏
      “六一”儿童节刚过,各大电商平台的“儿童食品”销售数据再创新高。然而,据媒体最新调查显示,这些标注“儿童专用”的食用油、饼干、水饺等产品,大多只是包装更萌、分量更小、价格更高,其营养成分与普通食品并无本质差异。不少人质疑:所谓的“儿童食品”,究竟是满足特殊营养需求的必需品,还是商家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  当前,“儿童食品”发展面临标准缺失的尴尬现实。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仅对0—3岁婴幼儿食品有专门规定,3岁以上儿童的食品则处于监管空白。一些企业趁机钻空子,将普通食品贴上“儿童食品”
    2025-06-05 0
  • 一码承载多维信息,“电子身份证”守护食品安全
      如今,不少食品外包装上多了一个拇指大小的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就可以看到食品的配料表、生产日期等信息。这个二维码是我国正在推广的食品数字标签。近日发布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首次将数字标签纳入了食品标签标准体系。“数字标签就像是食品的一张‘电子身份证’。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实施后,食品标签将正式开始向数字化升级,数字标签将陆续应用到各类食品包装上,消费者将会体验到数字标签的更多便利。”业内人士表示,企业要抓住以数字标签为载体的
    2025-06-05 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