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分类
  • 上海用一碗热饭守护幸福晚年
    本报记者  范永伟  通讯员  芮勇峰  黄文婷  在国家积极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时代浪潮中,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始终勇立为老服务创新潮头。  去年年初,上海市民政局印发的《关于推进本市老年助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末,上海要实现社区长者食堂达400家、老年助餐点达2000个的目标,让老年助餐服务网络覆盖各街镇。这一系列政策与举措,不仅是对老年人切身利益的深切关怀,更是上海在银发经济领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生动写照。科技
    2025-06-04 0
  • “好油”不自弃 慢病防治,功能油脂可以有一席之地
    本报记者  高娇娣  刘艳芳  在肥胖成为“全民公敌”的当下,不少消费者在体重焦虑中“谈油色变”。数据显示,我国人均烹调油食用量约48克/日,远超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25—30克/日,这种焦虑对减少油脂摄入会有帮助,只是,同时也误伤了“好油”。  功能油脂就是“好油”的重要代表。专家指出,我们不仅仅要控制吃油的数量,更要关注油的质量。食用油消费应向少吃油、吃好油方向发展。在2025博鳌健康食品科学大会暨博览会(以下简称“FHE2025”)围绕功能油脂召开的专题会议上,与会专
    2025-06-04 0
  • 签约金额达1.38亿元 川茶特色产品亮相浙江杭州
      本报讯  近日,由四川省宜宾市人民政府主办、宜宾市翠屏区人民政府等承办的2025宜宾农副产品加工(茶叶)杭州招商推介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此次推介会成果丰硕,共签约16个项目,总投资达8.1亿元。其中,四川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川茶集团”)现场与3家企业达成合作,分别签订新式茶饮原料用茶购销合作、健康茶饮料联合开发合作、茶业直播基地(杭州)共建合作协议,签约金额达1.38亿元。  近年来,川茶集团以市场消费新需求为导向,在新式茶饮与电商直播领域持续发力,探索出
    2025-06-03 0
  • 隆化肉牛产业“牛劲十足”
    本报记者  史海旺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素有“中国肉牛之乡”的美誉。在这里,小牛们全部按体重定制化配比饲料,纯粮食喂养。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配比不同的精粗饲料,健康育肥,肉质自然鲜美。  近年来,隆化县通过政策扶持、科技赋能、联农带农等举措,推动肉牛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成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核心引擎。隆化县这座“中国肉牛之乡”正以“牛劲十足”的姿态,蹚出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该县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契机,聚焦“生产+加工+科技+绿色+品牌”一体化发展模式,大力推进生产能力
    2025-06-03 0
  • 京东超市五举措支持“黔货出山”
      本报讯  (记者 杜涛)“黔货出山”项目是贵州农特产品走向全国的重要举措,从2024年12月起,京东超市与贵州农特产企业紧密合作,累计上线2000余种贵州特产,包括饮料、粮油调味、休闲食品、生鲜及预制菜等。在京东超市的众多黔货品牌中,认养一头牛、老干妈、圣迪乐村等热门黔货销售排名靠前。牛奶、辣椒酱和鸡蛋则是销售排名前三的黔货品类。通过流量扶持、品牌共建、营销支持、一对一服务、物流配送5项举措,京东超市正发力支持“黔货出山”,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并选购到贵州优质农产品。  在京东超市“黔
    2025-06-03 0
  • 山东莱阳助推预制菜产业“全链式”升级
    本报记者  耿鹏举  通讯员  孙小勇  今年以来,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积极落实“重振重塑、突破发展”战略目标,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升级,持续打造预制菜产业“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实现审批层级从“串联”到“并联”、服务模式从“单点”到“集成”、政企关系从“应答”到“赋能”的三大转变,企业办事成本节省85%以上,审批时限缩短65%。  首先,“链式创新+全域服务”解码产业升级新模式。一是构建“1+5+N”联动机制。组建跨部门改革专班,联合审批等部门成立攻坚小组
    2025-06-03 0
  • 打好组合拳 为乡村振兴注入“云动力”
    本报记者  林  勇  从四川西昌葡萄基地的田间直播到江西南昌冷链市场的智能分拣,再到河北南宫盆栽黄韭的创意热销……当下,我国乡村正经历着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变革。依托“直播电商+冷链基建+品牌创新”的组合拳,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加速迈向“指尖秒杀”,不仅让农户实现增产增收,更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云动力”。从“田间地头”到“指尖秒杀”  “田间直播间”模式正席卷全国。清晨的四川西昌葡萄种植基地里,农户们一边采摘果实,一边用手机直播展示果实的饱满与新鲜。镜头前,主播熟练地切开一
    2025-06-03 0
  • 广西全州:农货“云”上卖 经济向“新”生
      本报讯  (记者 梁忠超  通讯员 邓琳)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近年来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农业资源,积极推动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农货“云”上卖,带动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多元化促进农民增收。直播现场  今年以来,通过“全州购”电商平台,全州县各类农产品销售额累计超20万元。“全州购”电商平台负责人马斐介绍,“全州购”是一家与县供销社、县邮政局合作的本地电商平台,通过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农产品销售一体化道路,打通了农产品销售“最后一
    2025-06-03 0
  • 让“方寸地”变“聚宝盆”
      旅游市场正悄然兴起一股“慢游”新风尚,“反向游”“奔县游”“小院游”等日益成为游客选择的新型出游方式。与“打卡式”“特种兵式”旅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开始倾向于追求“庭院悠闲度假”:在青砖黛瓦间细品慢时光,在方寸天地中感受真生活。  庭院既是建筑学上的功能单元,更是凝聚家族情感、体现生活智慧的文化符号。无论是晋中大院的严谨布局,还是岭南庭园的玲珑精巧,人们总能在这一方天地中找到安顿身心的诗意栖居。如今,庭院早已不只是生活空间,而是逐渐成为集生产、生态、文化于一体的复合型生产单元。自2023
    2025-06-03 0
  • 科研与产业联动,抢占新蛋白产业链制高点
    本报记者  高娇娣  从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10年时间,随着我国饮食消费结构的变化,大食物观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深化。在近日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市场监管总局技术创新中心(动物替代蛋白)等单位于四川成都主办的第二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随着全球人口持续增长、资源环境压力加剧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进,传统动物蛋白的
    2025-06-03 0
  • 图片新闻
      当前,黑龙江省绥化市的春播工作已步入尾声,田间地头跃动着稻农勤劳的身影,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  图为日前,在绥化市庆安县庆安优质水稻种植基地,稻农在田间作业。  本报记者  高伟  文  通讯员  刘宪武  摄
    2025-05-26 0
  • 蜂舞赣鄱,生态美产业兴 江西书写蜂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报记者  杨奇哲  通讯员  易团飞  李  倩  初夏时节的赣鄱大地,油菜花海褪去金黄,油茶林间暗香浮动。作为农业农村部蜂业质量提升与授粉技术推广“双试点”省份,江西以占全国10%的蜂群数量,书写着“小蜜蜂大产业”的生态答卷。近日,记者走访江西多个蜂业基地发现,江西蜂业人正以科技创新为笔,在绿水青山间书写蜂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推进蜂业“接二连三”发展模式  清晨5时,景德镇乐平市洪岩镇的山雾还未散尽,64岁的养蜂人程火根已经轻手轻脚地打开蜂
    2025-05-26 0
  • 小众蔬菜上餐桌成火锅店新突破口
      在火锅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火锅品牌近期竞相推出武夷山毛竹春笋、香格里拉莴笋尖等地域特色小众蔬菜,以“紫色系”“低卡系”新品重构消费体验。这场由健康饮食风潮驱动的“菜篮子革命”,正通过供应链攻坚与口味改良破解保鲜难、口感涩等挑战,为千亿元火锅市场开辟差异化增长新路径。小众蔬菜崭露头角  在竞争白热化的火锅市场中,各品牌正使出浑身解数争夺市场份额。从锅底的创新,到肉类品质与花样的比拼,再到服务体验的升级,每一个环节都已被深度挖掘。在这样的背景下,小众蔬菜异军突起,为这场激烈的竞争开辟了新
    2025-05-23 0
  • 国货老品牌富含“老”韵味 怀揣“新”动能
      当下,曾被视为“老一辈专属”的国货老品牌,在巩固产品品质的基础上,聚焦年轻化、时尚化新趋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创意,加快融合创新,正以全新姿态圈粉年轻一代,掀起国潮消费新浪潮。《2024抖音老字号年度数据报告》显示,90后已是购买老字号最多的群体,00后下单量增长最快,同比增速达95%。年轻群体为何会爱上老国货?相关调查发现,其高性价比是年轻人看重的因素之一。年轻消费者看重性价比  北京稻香村一家门店前近日排起了长队,大白兔雪糕唤醒了Z世代(泛指95后群体)的童年回忆。近年来,消费变得更
    2025-05-23 0
  • 方便面市场上演“变形记” 小包装聚焦碎片化需求 大包装激活社交消费
      一边是迷你杯方便面成为年轻人的解馋神器,一边是大包装方便面的量大实惠,目前,多家方便面品牌正演绎着一场关乎方便面“变小”与“变大”的精彩剧目。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方便面行业竞争核心在于精准匹配消费场景与情感需求,无论产品是“变小”还是“变大”,谁能精准拿捏消费者情绪,谁就能在泡面桶里淘出黄金。“变小”:从饱腹刚需变身情绪零食  曾几何时,方便面凭借“低价抗饿+口味多元”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客”。红烧牛肉、老坛酸菜、金汤肥牛等丰富口味,让其在物质条件有限的年代成为“性价比之王”。然而,随着方便
    2025-05-23 0
  • 广西灌阳:一头牛“牵”出循环种养产业链
    本报记者  梁忠超  通讯员  蒋家凤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采用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出一条特色种养的新型绿色致富链。  在位于灌阳县文市镇王道村的广西灌阳祥顺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肉牛养殖场内,一头头毛色发亮、膘肥体壮的肉牛悠闲地吃着饲料。喂养这些肉牛所用的生态混合饲料是由当地的花生苗、玉米秸秆、红薯藤、稻草等制作而成。以往,这些农作物秸秆是农户们的废弃物,如今却变成了助农致富的“香饽饽”。  王道村
    2025-05-23 0
  • 助农直播不能只管吆喝,做好品控才能把好事办好
      最近,山东省烟台市八甲村党支部书记张爱军因助农直播的樱桃品相不佳遭到消费者质疑。有消费者反映,从张爱军的直播间买到的樱桃有的个头小,有的还没熟透,甚至还有坏果烂果。张爱军排查出原因之后,及时发布视频致歉,表示樱桃是凌晨采摘的新鲜果子,问题出在发货环节,摘好的樱桃被掺进了很多大棚尾果。此外,果子包装也存在问题,气泡垫包裹得过于松散,运输途中加重了樱桃损伤。对此,许多消费者和网友表示,因其态度诚恳,接受致歉。  助农直播的农产品翻了车,作为卖货主播的村支书诚意致歉,事情看似暂且告一段落,但背后仍
    2025-05-23 0
  • 拓宽销售市场 加强品质认证 打造“甘味”品牌 “会宁味道”破圈出省
    本报记者  刘  超  通讯员  曾  洁  近年来,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借助科技力量,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积极利用现代“云端电商”拓宽销售市场,加强品质认证,打造“甘味”品牌,助力“会宁味道”破圈出省。中药材销往全国  当第一缕晨光照亮会师塔尖,甘肃长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已奏响生产序曲。流水线上,黄芪饮片从工人们的指尖上经过,每一片中都藏着北纬35度旱塬的产业密码。  “从深山到云端,我们走了15年。”看着一盒盒即将打
    2025-05-23 0
  • “益生菌健康新功能的科学证据”发布
      本报讯  (记者 王薇)近年来,随着多种组学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益生菌的研究领域从肠道健康、免疫调节不断向外延伸,尤其在益生菌与体重管理、血脂调节、幽门螺杆菌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热度不断攀升,并取得显著成果,为拓展益生菌的健康功能奠定了科学基础。2024—2025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基于益生菌在体重管理、血脂调节及幽门螺杆菌控制作用的最新科学证据,邀请益生菌领域专家经多次研究与讨论,形成以下科学观点,并于近日召开的第二十届益生菌与健康研讨会上正式发布。  一是益生菌功能声
    2025-05-23 0
  • 吃动平衡 打赢“肥胖阻击战”
    本报记者  高娇娣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下,科学减重已成为全民健康行动的重要议题。然而,从认知到实践仍存在断层——信息过载让“体重焦虑”的公众陷入“知识迷雾”,专业指导的缺位也进一步加剧了知行偏差。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民营养健康指导委员会在北京举办2025年全民营养周主场活动暨第七届全国营养科普大会,将全民营养周主题定为“吃动平衡 健康体重 全民行动
    2025-05-23 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