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分类
  • 中国贸促会:调动各方资源 助企业抓订单拓市场
      本报讯 (记者高娇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作为今年八项重点工作之一,提出要“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在近日举行的中国贸促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王琳洁表示,中国贸促会将发挥自身优势,调动各方资源,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抓订单拓市场,为实现外贸促稳提质作贡献。  王琳洁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外需萎缩、地缘冲突和保护主义加剧,给外贸企业开拓市场、获取订单造成不少困难。中国贸促会将从加强贸易促进、组织展览活动、完善商事法律、加强
    2023-04-03 0
  • 以珍稀特色品种激发小菌棒富民大“蘑”力
    本报记者 高娇娣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从业者已达到3000多万人,遍布全国24个省(区、市),覆盖近500个脱贫县区。食用菌产业地位也跃升至农业产业的第五位,成为我国农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河南省是全国食用菌第一生产大省,同时也是珍稀食用菌生产大省。近日,由中国食用菌协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食用菌协会、平顶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3中国·宝丰珍稀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河南“四优四化”
    2023-04-03 0
  • 倚“老”卖“新” 以“新”扶“老” 老字号掀起国潮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顾雨霏  打开“广州老字号数字博物馆”微信小程序,点击首页醒目位置的“老字号品牌地图”,一座手绘卡通版的“千年商都”便跃然于屏幕之上。地图用珠江和广州塔等地标建筑标明方位,重点展示了几十家老字号品牌。王老吉标志性的大红罐、鹰金钱椭圆形的罐头、莲香楼古色古香的小楼……人们只需轻轻点击屏幕,就可以看到这些老字号品牌的产品介绍、历史照片以及近年来的发展概况等。广州老字号数字博物馆的上线,既是广州国企老字号2021—2022年十大最具影响力事件之一,也是我国老字号品牌探索前行、焕新发展的一个缩
    2023-04-03 0
  • 2023年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大会暨生物发酵营养健康产业系列高峰论坛在济南举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张崇和出席并作主旨讲话: 以科技创新引领生物发酵产业繁荣发展
      本报讯 2023年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大会暨生物发酵营养健康产业系列高峰论坛日前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张崇和出席并作主旨讲话。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食品处处长李强、山东省济南市商务局处长王景春出席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中国工程院院士郑裕国,中国科学院院士元英进,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出席大会并作主题报告。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石维忱出席大会。大会由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长于学军主持。  张崇和指出,生物发酵是轻工特色产业,是生物制造的基础产业。近年
    2023-04-03 0
  • 营造更优市场环境 为企业发展增添动能
    本报记者 高娇娣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企业发展营造更优市场环境”主题,召开2023年第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市场监管总局在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助企纾困帮扶措施方面取得的成效以及下一步持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计划。助企纾困帮扶措施成效显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市场监管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场监管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制度、监管、改革一体推进,加强高
    2023-03-31 0
  • 深化警媒融合 本社与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举行座谈会
      本报讯 为推动警媒融合发展,切实做好新媒体背景下的舆情应对与处置工作,日前,中国食品报社社长黄国胜、副总编辑粘新等与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副局长洪进南、党委委员姚常青等举行座谈会,针对保障食品安全、提高舆情处置能力、应对与处置突发网络舆情的策略等展开讨论,达成广泛共识。  黄国胜介绍,作为食品行业专业媒体,报社成立39年来,始终扎根食品领域,为食品产业发展鼓与呼。近年来,报社以纸媒为根基,积极拓展业务范围,打造“一报、一网、一端、多平台”融媒体矩阵,致力于真正成为食品产业链中的一环。特
    2023-03-31 0
  • 酒业新周期迎来转折点 宋书玉:以全方位变革实现产业长足发展
    本报记者 章 玉  产品销售收入超过9500亿元,其中白酒销售收入超过6600亿元;产业利润总额近2500亿元,增长近三成……2022年,克服多重困难,全国酿酒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酒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酒业在波折中奋力前进的一年。酒业直面挑战、迎难而上,高效统筹,总体运行平稳,各酒种亮点纷呈,在重大考验中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好于预期的答卷。”3月26日,在于山东泰安召开的中国酒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五次(扩大)会议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如是说。  2022年:酒类销售收入
    2023-03-31 0
  • 全国供销合作社: 全力保障今年春耕农资供应
      本报讯  近日,全国供销合作社全力保障2023年春耕农资供应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据悉,去年10月冬储以来,供销全系统累计从生产厂家采购各类肥料5800多万吨,比常年同期略有提高;2月末全系统肥料库存1848万吨,与常年同期基本持平,为今年春耕农资供应奠定了良好基础。  会议要求,各级供销合作社要把服务保障春耕农资供应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抓好落实,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加大力度备肥备药,确保春耕农资货源充足。要及时优化货源结构
    2023-03-31 0
  • 十一部门:加快推动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
      本报讯 (记者韩松妍)3月29日,工信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部署了优质原料保障、产业集群建设、技术装备提升、质量安全保障、特色品牌培育、转变发展方式以及业态模式创新7个方面工作20项任务,明确了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百亿龙头、千亿集群、万亿产业”的地方特色食品发展格局,培育5个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传统优势食品产区,25个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
    2023-03-30 0
  • 一年少卖4万吨、频频涨价年轻人“反水”…… “辣条一哥”经历了什么?
      近期,“卫龙涨价”的关键词反复出现在社交平台,可以看到,卫龙经典包装的辣条从5毛钱一路涨到3.9元,号称零甜蜜素零反式脂肪酸的卫龙辣条标价为5.8元,很多年轻人大呼吃不起。另外,从卫龙近日发布的2022年年报中可以看到,其业绩一反常态,出现了多个首次——销量首次下滑,全年少卖4万吨辣条;营收和净利润首次下跌,营收同比下降3.5%至46.32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81.7%至1.51亿元。  一包包辣条,曾为卫龙带来一年48亿元的收入,但是不难看出,卫龙现在赚钱的速度正在变慢。除了品类单一、线下
    2023-03-30 0
  • 经济复苏:机遇与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的贺信中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促进复苏需要共识与合作。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响应。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将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推动各国各方共享制度型开放机遇。  3月25—27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在
    2023-03-30 0
  • 加强食育 引导儿童膳食走向合理
    本报记者 王 薇  当前,我国儿童营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仍面临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缺乏及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等问题。同时,我国儿童膳食体系虽然正在完善,但仍面临专业化不足、相关标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近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儿童营养健康与食育高峰论坛上,《儿童合理膳食产业研究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围绕我国儿童膳食问题以及产业发展,记者采访了多位业界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业内专家表示,《白皮书》的发布,是中国儿童膳食产业研究的阶段化成果,但中国儿童膳食健康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共推食
    2023-03-29 0
  • 中国食品行业 月度十大新闻(2023年2月)
    本报记者 付敖蕾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  据新华社2月6日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纲要》提出,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质量强国建设基础更加牢固,先进质量文化蔚然成风,质量和品牌综合实力达到更高水平。  点评:以质量变革引领美好生活  建设质量强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由大向强转变的
    2023-03-29 0
  • 黑龙江:为“中国饭碗”备好更多优质粮
      天气转暖,万物复苏。农民们开始擦拭检修农机,浸种育芽车间的一粒粒水稻种子静待发芽……在广袤的黑土地上,一幅春耕备耕画卷正徐徐展开。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粮食总产量连续13年位居全国第一的黑龙江省正抢抓农时,全力推进春耕备耕,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全国两会精神落到实处,筑牢
    2023-03-29 0
  • 特殊食品在变局中寻先机创新局
    本报记者 罗 晨  3月22—25日,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主办,江南大学合办,济南市政府特别支持,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齐鲁工业大学等单位支持的第七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此次大会的主题为“奋楫笃行,臻于至善,在变局中寻先机创新局”,来自政府部门、监管机构、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嘉宾齐聚此次大会,在4天会期里的1个主论坛和13个分论坛上,本土化益生菌、个性化营养、新型原配料与技术等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特殊食品行业迅速
    2023-03-29 0
  • 《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 安全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本报讯 据新华社报道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不断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十四亿多人的粮食安全
    2023-03-29 0
  • 中国酒业协会30周年庆典在山东泰安举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出席并致辞: 以酒兴业,以业报国,努力实现行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记者章玉)3月26日,中国酒业协会成立30周年庆典在山东泰安举行。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出席庆典并致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  张崇和在致辞中指出,中国酒业协会成立于1992年,是轻工45个协会学会中成立较早的协会。30年来,中国酒业协会引领行业踔厉奋发,谱写华章。2022年,我国饮料酒产量4560万千升,销售收入近9510亿元,是30年前的近40倍;利润总额2492亿元,是30年前的234倍。中国酒业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在铸就酿酒大国和消费大国的进程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2023-03-28 0
  • 抢抓农时 保夏粮丰收
      随着天气渐暖,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小麦进入返青拔节关键期,当地农民抢抓农时,加强田间管护作业,为夏粮丰收打好基础。图①图②  图①为3月22日,在栾城区南高村,村民驾驶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给小麦喷洒营养液(无人机照片);图②为在栾城区温家庄村,工作人员操作植保无人机为小麦施撒叶面肥。  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中国食品报》(2023年03月27日02版)  (责编:高娇娣)
    2023-03-27 0
  • 让乡镇大集回归消费者生活需求
      乡镇大集火起来,与消费条件改善、管理完善、环境改善密切相关。大集为当下创新消费场景提供了另一种理念:不一定非得追求高科技、多功能、生活美学;回归消费者生活需求,也许会诞生新思路。  吃一碗北京卤煮、单县羊汤、广东肠粉、乐山钵钵鸡,再买点农家黄瓜、现摘草莓、张家口西红柿……2023年春天,乡镇大集取代后备箱集市,吸引年轻人赶早“捧场”。到乡镇大集逛一圈,不仅能体验“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的购物乐趣,还能看到“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的鲜活样本。  乡镇大集好像有一种魔力,能
    2023-03-27 0
  • 黑龙江虎林:反季蔬菜开辟致富新路径
    本报记者 高 伟 通讯员 于 晖 叶金鑫  眼下正是大棚蔬菜收获的好时节,在黑龙江省虎林市虎林镇桦树村,室外春寒料峭,蔬菜大棚内温暖如春、绿意盎然,蔬菜长势喜人,菠菜、香菜、茼蒿等一片片鲜嫩菜叶青翠欲滴,一股股清香气味扑面而来,农户们正忙着挑选、采摘、打包,一派丰收的景象。嫩绿的蔬菜打时间差抢“鲜”上市,被送往当地的超市和市场,这场销售小高峰让农户们忙得不亦乐乎,也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现在小菜长势非常好,市场价格也好,茼蒿能卖到10多元一斤,小白菜也在六七元左右。”看着自家的棚室蔬菜,种植户
    2023-03-27 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