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食博会秀出“科技范儿”“绿色范儿”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5/7/18 17:41:51

本报记者  高娇娣

  7月的福建漳州龙海区,海风裹挟着烘焙的甜香,第六届中国漳州(龙海)食品博览会在此启幕。今年,这一扎根“中国休闲食品名城”的盛会再次以创新之姿惊艳业界——从立兴食品的“可嚼咖啡”到图牛通过智能工厂实现年产30亿根蛋卷,从卡尔顿的绿色工厂到益海嘉里的净零排放承诺,参展企业正以“科技范儿”“绿色范儿”秀出新质生产力为食品产业带来的澎湃动力。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记者在食博会现场了解到,冻干技术、生物提取技术等被广泛应用,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企业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生产效率与品质稳定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创新,已成为食品产业发展的最强引擎。

  高温环境也不会融化的巧克力、无需冷冻就能储存的馄饨……在福建立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台,一款款冻干新品吸引着消费者的目光。“能实现这些天马行空的想法,秘诀在于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立兴食品营销总监郭宏光介绍道。

  冻干技术是一项高科技的“绝活”,无需添加防腐剂就能使不耐贮的物料实现“常温冻龄”。2011年,立兴冻干食品搭载“神舟八号”飞船返回后,这一理想的天然健康食品很快便受到了消费者欢迎。

  但立兴食品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我们不断研发高门槛的工艺技术,近年来推出的冻干云吞、冻干巧克力、冻干乳制品等新品供不应求,还推出了健康新食品,满足上班族和养生达人的需求。”郭宏光介绍,目前,公司共有37条冻干生产线,累计开发了众多系列产品,全年可生产约6000吨产品,被行业誉为“全品类冻干大师”。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营养健康成为公司发力的下一个目标。”郭宏光透露,“公司产品创新迭代的速度一直在加快,目前公司正以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打造新产品,以期为老年群体提供营养支持。”

  技术革新的澎湃动力也在图牛(福建)食品有限公司的蛋卷生产线上涌动。“去年,公司生产了30亿根咸蛋黄蛋卷,若首尾相接可绕地球5.61圈。”公司负责人李伟清告诉记者,这背后是智能工厂的精密支撑。

  “这几年,公司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投入,引进多条国际先进生产线,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李伟清举例道,集成高精度称重机可确保净重误差≤±0.1%,多频段金属探测仪可精准剔除杂质,激光日期打码机可实现快速、清晰的日期与批次标记等。

  去年,图牛引入了先进设备球磨机,升级生产线。“这台‘大块头’可不是普通的研磨设备,它能将原料进行精细研磨,使蛋卷口感更加细腻,真正做到‘入口即化’。”李伟清说,今年,随着智能工厂的全面升级,公司产能将实现翻倍,实现全国人民“人均4根”咸蛋黄蛋卷的目标。

  在食品行业,“微创新”也能撬动大市场。福建省欧业食品有限公司旗下哈兰德品牌采用脱氧锁鲜技术,成功延长了三明治的保鲜期,产品现已广泛投放至商超、健身房、贩卖机等场景,年销量超2亿个。厦门市鼓浪屿食品厂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将传统工艺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产品附加值提升数倍,并畅销东南亚市场。

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绿色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我国食品企业通过构建绿色工厂、倡导零碳办公等一系列举措,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发展全过程,持续探索行业绿色发展新路径。

  粮油行业,这一传统意义上的高能耗领域,正逐步成为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融合的前沿阵地。这其中,粮油品牌金龙鱼目标坚定,在2023年便提出了“力争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

  “粮油食品行业的价值链非常复杂,上下游参与方几乎覆盖全产业链,与农业、制造业、消费品市场关系紧密。因此,金龙鱼致力于构建绿色低碳的全价值链体系,未来将基于设定的路线图,持续升级生产工艺、商业模式。”益海嘉里金龙鱼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携手产业链伙伴,共创绿色生态圈,共促中国粮油食品行业迈向低碳转型新未来。”

  绿色与效益能否兼得?在卡尔顿(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看来,绿色投入是保证企业长期竞争力的核心。这个2014年才创立的品牌,如今已经是许多渠道的核心短保烘焙供应商。

  “我们从源头革新,引入‘脱氧剂+酒精片’外控保鲜技术,在减少防腐剂使用量的同时,提升产品口感与水分。生产后端同样精打细算,不仅将可回收包膜脱敏出售给环保再生工厂,还将蛋壳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循环利用,显著降低处理成本。”该负责人介绍,卡尔顿作为福建省的专精特新领军企业,持续创新工艺,提升技术水平,深度融合生命周期理念与生态建设,从产品至企业运营,始终贯彻“绿色循环”与“低碳循环”理念,致力于高效、节能、环保生产,升级节能设备,专注绿色产品研发,全面提升绿色技术服务能力与制造体系。

  卡尔顿的发展是漳州食品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缩影。“龙海区正积极从节能减排向零碳先锋转型,正在打造的零碳产业园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龙海区区长陈艺章介绍,目前,龙海正在培育双能驱动绿色发展“蓝海赛道”。在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中,龙海依托漳州LNG接收站和闽投华阳后石电厂,打造具有“冷热气电联供”独特优势的“零碳”产业园,可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新质生产力的“龙海答卷”

  党的二十大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词,也为食品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行业而言,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龙海作为全国首个“中国休闲食品名城”,集聚了坚实的农业基础、完善的产业链条与鲜明的区域品牌优势,正在成为我国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的高地。

  科技研发实力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也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龙海,一批食品企业投身研发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通过引入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仓储、AI质检与大数据溯源系统,实现了从“人控”向“智控”的跨越,推动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体系。在科技与低碳的双轮驱动下,传统“舌尖经济”正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韧性,为我国食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写下了鲜活注脚。

 

《中国食品报》(2025年07月18日01版)

  ( 责编:周 岩)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