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供应链赋能中餐出海行稳致远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5/6/25 16:14:48

  当前,中国餐饮行业正站在规模扩张与价值重构的十字路口。随着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具备一定实力的餐饮企业正加速布局海外市场,一场以“文化破壁、营销数字化、供应链先行”为核心的出海浪潮正加速。日前,2025中餐供应链出海大会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来自行业协会、供应链平台、连锁餐饮店等相关领域的近200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餐出海的现状、痛点以及趋势。

中餐出海迎来黄金时代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海外中餐市场规模达3万亿元,过去3年,全球中式餐饮市场规模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长,预计今年将突破1.2万亿美元。目前海外中餐门店约有70万家,2025年上半年新增超过6000家。

  “中餐正逐步迈向体系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武汉良之隆食材股份有限公司CEO朱长良认为。

  “中餐可以持续发展得益于中餐是传统和创新的结合。”印度尼西亚一家连锁餐厅负责人表示,中餐在海外市场非常受欢迎,其所在连锁餐厅就有不少中式融合餐饮,通过创新口味和本土化策略,成功吸引了全球各地的食客。

  2024年3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中餐“走出去”。从政策层面为中餐出海提供了有力支持。中餐出海,并非“把饺子包好运出去”那么简单,背后离不开供应链的有力支撑,它不仅是中餐品质的保障,更是中餐标准化、国际化、规模化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中餐出海正迎来黄金时代,而供应链是中餐出海的根基与灵魂。”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材供应链分会秘书长周文认为,食材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适配能力是中餐出海行稳致远的驱动力。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副会长武力表示,预制菜等预包装食品出海,是我国食品工业革命的成果。广东作为全国预制菜产业策源地,率先在全国系统性地推进产业链建设,有望成为中国预制菜产业代表中国食品工业走向海外的先驱。

征程中仍有诸多难题

  朱长良表示,当前,中餐出海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供应链的深度整合不足,导致食材供应不稳定、成本居高不下;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标准、法规差异、文化差异较大,中餐国际化布局推广难等。“中餐供应链出海,必须练好基本功,要有长期主义思想。”

  随着全球消费者对中餐需求愈发旺盛,中餐供应链在出海过程中的短板问题也变得明显。周文认为,食材标准化、供应链韧性不足和文化适配困难是摆在出海面前的“三座大山”。如海外市场对食材要求繁杂多样,部分传统食材在工艺上未达到出海标准;其次是跨境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运输周期漫长导致供应不顺畅;还有中国味道如何实现本土化调整,也对食材的研发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在出海征途中涌现出不少开拓者。如在食材标准化问题上,百珍堂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戴晨义认为,只有在标准化的前提下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食品安全,同时给人们提供营养美味的食品。以企业的食用高汤为例,熬制、加工、装箱等步骤全部由机器“一气呵成”,通过行业积淀、重视技术和行业开放交流这三大点,不断克服中餐标准化难题。

  在解决供应链韧性问题上,熊猫出海执行总裁史璟璟认为有三大关键,即本地化、合规化和数字化。在原材料供应上构建双轨采购体系,核心食材进口与本地替代结合,实现食材本土化;合规与认证上,确保食品进口注册与标签规范化;运用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借助本地协作与技术赋能,提升供应链韧性。

  “要解决文化适配难题,关键是要因地制宜。”肇庆恒兴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黎秋光表示,不同的国家对食品的标准也不一样,如有些国家标准要求食品不能使用动物成分的添加剂,企业产品就不能使用“鸡精”“猪油”等调味调理品来做国际版产品;同时也要找到品牌与当地文化契合点。

  跨越“三座大山”就代表平稳着落吗?食品伙伴网相关负责人认为,出海还面临着合规的挑战。如在食品相关产品供应链合规上,美国在食品接触材料上不需要取得强制性认证,但需要提供产品合规保证书。“换个角度思考,合规挑战并不可怕,它虽是出海一大成本,但企业克服后,反而是长期的竞争力。”

四大趋势备受行业关注

  到3593.85亿元;预计2030年国际中餐规模达5776.82亿美元,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艾媒咨询(广州)有限公司CEO张毅在分享《2025—2030年中餐出海市场状况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时指出。目前,中餐出海产业发展有本地化融入、标准化管理、国际化营销和数字化管理四大趋势,产业链正在不断完善。

  “‘食材本地化+资源直连’是中餐出海关键,中餐要出海必须抓住这个关键点。”武汉良之隆食材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事业部总经理朱冬表示,当前中餐出海主要面临本地化融入、供应链瓶颈、品牌认知等难题。通过食材本土化、本地建厂、海外仓等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中餐供应链本地化融入等问题。

  “中餐供应链要做大做强必须实现标准化管理。”黎秋光还提到,公司早年为实现承建埃及渔业产业园项目标准化,包括养殖技术参数、养殖产品的工艺配方等,先后派遣中方技术人员进行标准化指导,包括养殖技术参数、养殖产品的工艺配方等,“手把手”培训当地工作人员,经过实操磨合,完成项目标准化管理。

  在国际化营销上,未来岛屿AI创始人李燎原提出AI出海策略,即先实现品牌出海,再实现产品出海。品牌出海可以借助AI工具来提升品牌知名度,通过建立本土化推广和新媒体账号,进一步推广品牌;其次是产品出海,同样需要依托AI技术。阿里巴巴国际站南粤大区商家发展部负责人许丹丹也表示,企业利用AI生意助手,帮助国内商家自动接待海外买家咨询,实现零时差多语言回复,确保商家获得精准商机质量,实现高质量出海。

  同样,41财经创始人钟添娇也认为,中餐供应链传播“走出去”的一大关键是理解国内外传播差异,在宣传推广上侧重本土化,如健康食品等国际通用表述,会让当地消费者更好触达产品核心卖点;其次是注重推广渠道,有别于国内,在海外可以利用多元媒体服务方式的传播,讲好中华美食文化。

  数字化管理这一出海趋势同样值得关注。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百果科技轮值CEO姚杨表示,集团实行数字化供应链管理,实现了全链条的高效运营和低损耗,通过精准销量预测、物流调度和信任交接体系,提高了配送效率并降低了成本。同时,结合大数据进行风险控制和创新设计,实现了从销售计划到采摘计划的管理闭环,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链条的完整性和质量,也为产品出海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陈雄桦  陈力华)

 

《中国食品报》(2025年06月25日05版)

  ( 责编:叶家茂)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