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后街小巷”书写消费大文章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5/6/26 11:02:29

  3月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促进生活服务消费”“扩大文体旅游消费”,包括支持服务消费场景创新、业态融合、产业集聚,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等。近年来,藏身城市街巷的支路和小巷,正从“隐秘角落”走向消费的“前沿阵地”,聚合成独具特色且极具消费潜能的“后街经济”,成为消费场景的创新载体,为提振消费注入强劲动力。

协同主街拓展城市消费空间

  “后街”概念与“主街”相对,主要是指商圈内部或周边的支路或小巷。“后街经济”通常指利用支路或小巷打造一批以特色品牌为引领、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的特色商业街,协同主街构成兼具商业硬实力与人文软实力的商圈发展模式。如果把主街比作商圈的“大动脉”,那么后街就是商圈的“毛细血管”。

  从北京的胡同小吃店到上海的弄堂咖啡馆,从山东青岛的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到以重庆“小黄楼”为标志的三层马路徒步路线……“后街经济”通过挖掘小巷支路的消费潜力,已成为提振区域经济的重要引擎。许多城市正积极探索“后街经济”新模式,将商业势能沿着商圈向后街小巷不断扩散。

  上海是国内率先尝试发展“后街经济”的城市之一。从咖啡馆到茶艺吧,再到深夜食堂,在商业氛围浓厚的南京西路商圈,吴江路、愚园路、威海路、陕西北路等后街早已声名鹊起。

  在湖南长沙的全国首个以“湖南米粉”为主题的餐饮文化示范街上,食客们可以品尝到来自湖南14个市州的特色米粉。这条不足500米的街道与繁华的国金中心、步步高梅溪新天地相比更亲民,人流络绎不绝,消费也更加旺盛。

  在辽宁沈阳,奉天巷里的音乐餐厅、茶社、江湖菜馆满足着游客和市民“细品”城市味道的新需求;八经咖啡小巷咖啡香四溢,82家独立咖啡馆一店一特色,与周边历史建筑相得益彰。作为国内最早一批City Walk热门线路,八经咖啡小巷去年吸引到访游客约200万人次,各门店“流水”累计达2亿元,充分展现出了“后街经济”的潜力。

  业内人士指出,发展“后街经济”为打造城市标志性商圈提供了新动能。首先,可协力主街,提升商圈能级。在减量发展背景下,以“后街经济”为突破,可优化商圈发展格局、提升商圈规模和辐射范围。其次,可迎合消费导向,动态优化商圈业态配置。提振消费趋势下,传统商业街区发展多元化特色商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最后,可兼容多重发展目标,促进商圈功能全面升级,助力城市消费空间不断拓展。

因地制宜打好“特色牌”

  很多城市的大型商圈大同小异,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那些后街小巷里的小店铺、小吃店,往往藏着城市的特色与文化。

  业内人士指出,不同于商圈、主街,以支路、小巷为主要载体的后街承载空间有限、项目体量小,业态布局呈现密集性、多样性特征,需要把握“小而精”的空间特征、找准具体风格指向,从而体现出后街独有的竞争优势。

  打造“后街经济”,关键在于因地制宜、保持特色,不能千街一面、万巷同面。业内人士表示,后街改造并非简单的商业复制,“后街经济”之所以能够蓬勃兴起,关键在于其通过挖掘在地文化、保留市井烟火气,形成了独特的“城市微表情”。更重要的是,如今消费者更追求沉浸式体验与个性化服务,消费购买的不仅仅是物质,还有情绪价值,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是关键。

  作为重庆最具活力的城区之一,沙坪坝区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为35岁。该区在后街小巷的发展定位上强调突出个性、做出“调性”,引入了大量年轻人喜爱的咖啡店、美食店、文创快闪店等商业店铺,处处透露着文艺范儿和时尚气息,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小众化的消费需求。“如果说商圈是城市的底色和成色,那么后街就是城市的亮色和彩色。因此,发展‘后街经济’有助于拓宽就业、繁荣消费、增添城市活力、推进城市更新,是满足全客层需求、丰富快旅慢游体验、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新增长点。”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涂建军表示。

  在云南昆明,作为主城核心地带的尚义街,周边不仅有商贸集群,还保留着星罗棋布的老旧院落群,形成现代商业与传统居住形态交织的独特城市肌理。有别于传统商场运营,尚义街焕新项目创新采用“商场+街区”联动模式,形成了“外街引流至商场、商场反哺街区业态”的良性循环。“与周边的恒隆广场商业区联动后,我们小店首月客流超出预期50%。”尚义街某店铺主理人张女士说。

  从微改造到重构业态,从承接大商圈人气到精细化运营,各地打造“后街经济”的方式不同,呈现风貌不同,但都丰富了城市的商业布局。一条条热闹的街巷,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有温度和个性化的消费场景,也推动了城市消费空间不断拓展。业内人士提出,随着城市发展环境更加优化、载体支撑不断强化、新兴场景持续涌现、产品服务出圈引流,“后街经济”将汇聚更高人气,充满更多烟火气,进一步激活消费潜能。

高效治理提升“后街经济”成色

  走在消费“前沿阵地”的后街小巷,正在形成独具魅力的“后街经济”,不过,如何使其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也考验着当地政府的管理智慧。

  一方面,构建“后街经济”发展框架,加强政策层面支持引导,多渠道提供“后街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比如,天津市出台的《天津市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动方案(2023—2027年)》,将发展“后街经济”写入其中,重点打造金街周边的9条多元消费业态后街。政策落地后,2024年新增市场主体1361个,餐饮企业今年“五一”期间的客流量同比增长5.7%,“后街经济”被进一步激活。

  另一方面,提升街区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构建市场化运营机制,引入专业机构统一运营管理,建立“政府搭台、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后街经济”推进模式。二是探索多元共治新路径,鼓励多方主体参与街区治理。三是优化服务增强吸引力。例如,根据区位特点和周边路况改善交通组织,提升可达性,使后街成为市民游客“微度假”的优选目的地,从而有效激发消费活力。天津劝业场街道不断完善“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管理模式,重点围绕提升基础设施、优化业态布局、改善环境质量等3个方面,在交通、环境、业态等问题上细化创新举措,为企业商户营造安全、有序的商业环境。“今年,我们将探索劝业场街景区联盟化管理,围绕平台共建、品牌共创、市场共拓等领域进行系统谋划,以企业资源整合、市场要素融合为抓手,推动后街片区餐饮、酒店、购物等业态发展,促进异业联盟相互引流。”劝业场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凯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城市商圈后街的改造,面临着空间小、产权散、分工乱等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后街经济”就难以做大做强做优。专家建议,针对“空间小”的问题,可以通过资金补贴、政策支持,给后街发展定好基调。

 

《中国食品报》(2025年06月26日01版)

  ( 责编:罗 晨)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