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小平 通讯员 武跃林
夏日炎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的广袤原野被一片生机勃发的浓绿覆盖。近年来,右玉县立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将葵花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扶持。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右玉葵花籽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成为右玉农业的一张“金名片”。
连日来,在右玉县牛心堡乡天植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千亩葵花基地,整齐的田垄间,一株株向日葵苗奋力舒展叶片,汇聚成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海洋。两个月后,这片海洋将“转绿为金”,充盈农户钱袋子。
为破解农户分散种植、地块零碎、难以形成规模的困局,该县近年来着力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推广“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右玉葵花种植成功实现了从零星分散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华丽转身。目前,全县葵花种植面积已达20多万亩,连片种植基地成为田间亮丽的风景线。
天植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深耕葵花产业10余年。今年,该合作社不仅将自主种植规模稳固在千亩以上,还通过紧密合作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共同种植超千亩。“连片种植是产业长远发展的基础。”合作社负责人刘钊感慨地说,“这不仅是为了景观效应,更是打造‘右玉葵花籽’优质地域品牌、确保原料品质统一可控的坚实根基。”
良种良法奠定高产优质基石。近日,在右玉县千亩葵花基地的田垄间,农技人员的身影格外忙碌。他们正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疏苗及中耕除草作业,将现代农业科技精准“滴灌”到每一寸土地。“我们今年主推的是三瑞363、瑞科757这类优质抗病品种,别看现在苗小,管理环节可容不得一点马虎。在省、市、县专家的全程指导下,我们推广良种、科学配方施肥、应用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不仅成本省了,产量和品质还更有保障,预计亩产量稳定在350斤左右。”刘钊指着长势喜人的葵苗介绍道。
优质抗病品种的推广普及、覆盖全程的技术服务、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托底保障……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显著降低了种植风险和生产成本,让农户吃下了“定心丸”。合作农户李建国算了一笔实实在在的收入账:“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后,去年我那30亩葵花纯收入超2.4万元,比自己单干时涨了快两成。今年我又扩种了10亩,规模上去了,收入肯定也能更上一层楼。”
走进天植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农产品加工车间,一派繁忙景象映入眼帘:生产线全速运转,颗粒饱满的葵花籽经过严格筛选,被源源不断地送入大型烘炒设备。“筛选有硬指标,每50克瓜子必须在210粒以内,确保粒大饱满。成品瓜子的色泽也有要求,花皮比例必须严格控制。”刘钊指着生产线介绍,加工过程坚持传统工艺,保留葵花籽的香脆口感和自然甘甜。目前,合作社年加工成品葵花籽能力达230余吨,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销售渠道不仅涉及朔州、大同、太原等省内重点城市的实体市场,更借力电商东风销往全国。
稳定的种植模式,加上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的积极融合与拓展,成功打通了产销对接的“最后一公里”,确保了右玉葵花籽不仅能“种得好”,更能持续稳定地“卖得好”,且“卖得上价”。从绿野田畴间拔节生长的幼苗,到加工车间里焦香四溢的成品,再到全国各地消费者舌尖上的幸福滋味,如今,蓬勃发展的葵花产业已成为驱动右玉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劲引擎。
《中国食品报》(2025年07月02日02版)
( 责编:高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