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四川广元:绿色有机撑起特色产业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5/7/2 15:10:04

本报记者  王继发  蒋俊伟  通讯员  蒲洪旭

  朝天核桃、高山蔬菜、河谷食用菌……位于大巴山深处、嘉陵江畔的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近年来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书写有机产业发展新篇章,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融合互促、高效持续的发展之路。

  朝天核桃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自古就是当地百姓的重要经济来源。进入21世纪后,朝天区政府把核桃种植纳入产业发展的重要日程,制定发展规划,组织科研机构,开展良种选育、栽培及推广核桃优良品种。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山间自然生长的朝天核桃,纳入了规模化种植的范畴。在标准化核桃示范基地的引导下,全区核桃种植走上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产量不断增加,品质越来越优良。

  如今,50万亩核桃林覆盖群山,“金果子”的成色越来越足:通过“品种改良+精深加工”双轮驱动,“硕星”“夏早”“蜀朝2号”“广丰”4个省级优良品种被成功选育并推广,培育和引进秦川印象、越龄食品等核桃精深加工企业8家,建设核桃初加工点114个,建成核桃油、核桃糕点、休闲食品等多条生产线,开发出烘焙核桃、女皇贡品、琥珀核桃等核桃系列产品20余种,全区核桃年加工能力超1万吨。

  近日,在四川省首个以核桃为主题的综合性展馆——朝天区核桃博览馆内,游客们在了解了朝天核桃“产、供、销、加、研、旅”全产业链的发展情况以及该区在基地建设、主体培育、产品加工、科技创新、林旅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后,对朝天核桃产业发展现状给予了肯定。“能见证核桃从青果到精制油的蜕变之旅,很有意义。”有游客说道。

  而当“长寿坚果”贴上有机认证标签后,传统产业焕发新颜,“小果子”身价实现了倍增,农民人均增收4000元的“绿色银行”也逐渐成形。从2017年开始,朝天区委、区政府抓稳绿色“接力棒”,换届不换责,科学规划有机产业发展布局。为高效高质推动有机产业发展,该区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朝天区农业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对首次通过有机或有机转换认证的生产经营主体,每张证书给予2万元奖补。

  不只是核桃,高山蔬菜、河谷食用菌等都是当地有机产业中的“一员”。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点开花,朝天区下足功夫延伸产业链条,不遗余力推动有机产业融合发展。“我们的甘蓝能直接当水果吃。”在朝天区李家镇有机农场,农艺师展示着检测报告。

  通过“专家大院+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40万亩蔬菜基地串起冷链物流、电商平台、研学旅游全链条;高山蔬菜产品质量合格率保持100%,实现节本增收800余万元;菜地变身直播间,山货快速直达国内许多大城市……短短几年间,朝天区打通了特色产业有机化发展的新路径。

  为把好“源头关”,朝天区创新监管模式,构建了从农田到车间再到餐桌的全链条、全过程、全方位的大监管格局。目前,朝天区每棵有机蔬菜、每粒有机核桃都有专属的“数字身份证”。

  “我们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整体推进’要求,持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建成‘朝天云蔬’数字化平台和水肥一体化系统,在曾家山11个蔬菜种植基地安装65套农业四情物联设备和数字化系统。”该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一土一策”修复方案,2024年完成3500亩污染耕地治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升27%。

  “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有机品牌。”朝天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好“绣花功夫”后,65张有机认证证书的含金量更高,连续16年食品安全零事故的底气更足。当检测合格率连续6年保持100%,“朝天产”已成为高端农产品的品质代名词。

  如今的朝天区,有机产业交响曲愈发激昂:被国家认监委批准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成功创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级标准化核桃生产示范基地、“四川省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朝天核桃”“曾家山甘蓝”“扯兜子花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朝天核桃在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中连续3年进入区域品牌百强榜……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12%的增长曲线,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中国食品报》(2025年07月02日02版)

  ( 责编:高娇娣)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