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分类
  • 平邑罐头:串起产业链 释放强动能
    本报记者 高娇娣  黄桃罐头、草莓罐头、番茄罐头……方便快捷、营养美味的罐头产品正成为越来越多人餐桌上的美味。数据显示,今年1—7月,罐头行业累计产量294.04万吨,营业收入达555.0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3.79亿元,同比增长63.62%。水果罐头作为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罐头产业一张闪亮的名片,是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重点产业。日前,中国罐头工业协会授予平邑县“中国罐头之都”称号,为推进平邑乃至山东罐头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添薪火。罐头生产企业工作人员挑选优质桃瓣以资源优势打造产业优势  平邑县是一座
    2023-10-13 0
  • 夏秋茶走稳“百姓富、生态美”之路
      眼下,正是秋茶采摘的黄金季节,全国各地不少产茶区开始了忙碌。近年来,随着夏秋茶加工技术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产茶区通过延伸产业链、引进技术等方式,不断提升夏秋茶的利用率,在促进农民增收、茶园增产、企业增效的基础上,也带动了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让“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振兴路走得更稳。金秋茶叶采摘忙  金秋时节,在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新景镇,漫山遍野的茶园郁郁葱葱,长势喜人。茶农们穿梭在茶园,双手飞快地在茶树上舞动,大把的鲜叶被装进背篓,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茶园里忙碌的村民侯年
    2023-10-12 0
  • 大同黄花遍地生金
    本报记者 高娇娣 文 摄影 张拥军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黄花主产区,山西省大同市种植黄花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四大主产区之一。近年来,大同黄花在规模化、智能化、产业化、品牌化经营道路上蹄疾步稳、奋力前行,当前全市黄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左右,占全国的1/4,黄花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42亿元,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真金白银”护航产业稳定发展  “我们村一共种了1000多亩黄花,2022年,村里合作
    2023-10-12 0
  • 国家卫生健康委 优化完善食安标准体系 加强食品分类体系研究
      本报讯  (记者 杨晓晶)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4204号建议《关于加快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推动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进行回复时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市场监管总局进一步优化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持续加强食品分类体系等基础研究。  上述建议提出,由于历史原因、迭代以及新技术的应用,加上不同标准的制定单位对标准设计框架和需求的不同,造成食品分类系统繁多,食品类别定义范围不一致,导致企业在使用标准、监管部门在依据标准执法的过程中,不是一把尺子量到底,
    2023-10-12 0
  • 浙江嘉善:雪菜产业园助力农产品产业升级
      雪菜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特产,当地出产的“杨庙雪菜”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嘉善县创新雪菜产业运行机制,探索食品安全监管“新路”,助力雪菜产业提质增效,并全力打造了集放心生产线、放心检测链、产学团于一体的农产品放心产业园。截至目前,这家位于嘉善县天凝镇的雪菜产业园产值已达1650万元,“杨庙雪菜”累计荣获6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并成为“航天航空菜”,两次飞上太空。  打造放心生产线 以往,雪菜等加工农产品主要以小作坊生产为主。要提升雪菜的质量、升级生产线,就得革
    2023-10-12 0
  • 京蒙农畜产品流通合作推介会在京举行 两地企业合作金额超九亿元
      本报讯  (记者 薛海军 通讯员 武晓瑞)10月9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与北京市商务局共同主办的“生态内蒙古 绿色好味道”京蒙农畜产品流通合作推介会在京举行。京蒙两地企业达成采购意向43个,合作金额9.14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罗志虎表示,此次推介会是加快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具体举措。通过“京蒙协作 政协助力”全面落实“农畜产品销售倍增计划”,进一步拓宽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在京销售渠道,推动全区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由农畜产品产量大区向农牧业产业强区迈进。  内
    2023-10-12 0
  • 创新驱动中国冰淇淋行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是冰淇淋大国,新冠肺炎疫情的三年间,冰淇淋行业没有选择躺平等待消费回暖,而是以昂扬的精神抓住冰淇淋从单纯防暑降温冷食转向休闲食品的历史性转折期,拥抱新消费,创新求发展,使我国冰淇淋品种成为全球之最,呈现了逆势上扬、健康发展的局面。  前不久在天津举办的第25届中国冰淇淋及冷冻食品产业博览会上(以下简称“冰博会”),中外冰淇淋纷纷亮相,新科技、新口味、新配料、新吃法、新造型百花齐放,令人目不暇接。“国内冰淇淋已成为食品业‘超人’,只有你没想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冰淇淋品种太丰富了,眼都看
    2023-10-12 0
  • 西红柿种出好“钱”景 乡村振兴别样“红”
    本报记者 耿鹏举 通讯员 乔德清  金秋十月,在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集店镇乌集头村,一垄垄西红柿长势喜人,一颗颗红果子鲜红欲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一口咬下去,沙瓤绵密,口感酸甜让人回味无穷。秋日的暖阳下,村民们采摘、分拣、装箱……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产业为基,振兴乡村  壶关县地处太行山深处,山多沟深,十年九旱。近年来,壶关县因地制宜把旱地西红柿当作兴村强县的特色产业来抓,经过多年的努力,当地的旱地西红柿声名远播,叫响了地域品牌。  乌集头村位于集店镇西北角,四面环山,生态良好,该村种植旱地西红
    2023-10-12 0
  • 食物减损空间巨大 协同发力构筑全链条食物减损体系
      市场监管总局、民政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制止婚宴餐饮浪费工作的通知》,通过强化部门联动,引导协会发力,积极构建从新人结婚登记提醒、合理设计婚宴菜品到创新供餐服务形式、探索餐后捐赠的宽领域、全流程、多层次制度机制。  事实上,除了餐饮浪费,我国食物损耗浪费现象一直存在。有研究显示,每年我国蔬菜、水果、粮食、肉类等七大类食物浪费约4.6亿吨。调研发现,食品在储运、批零和生产中的损耗巨大,却往往被忽视,消费环节的浪费现象也较为突出。业内专家指出,多类食物存在巨大可减
    2023-10-12 0
  • 奶牛“选美”
      日前,第六届“聂雄杯”西藏高原·隆子黑白花优质奶牛竞赛决赛在西藏山南市隆子县举行。按照早晚各一次现场挤奶总量计算、体形外貌和系谱档案三条指标进行评比,一头名叫“扎西”的奶牛夺冠。此次活动旨在展示当地黑白花奶牛改良技术推广成果,加快推进奶牛产业发展,鼓励养殖户发展现代奶牛养殖业,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图为参赛选手给参赛奶牛挤奶。  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中国食品报》(2023年10月10日04版)  (责编:杨晓晶)
    2023-10-10 0
  • 内蒙古乌兰察布以“燕麦之香”庆丰收
      本报讯  (记者 薛海军 通讯员 武晓瑞)内蒙古乌兰察布“燕麦之香”金秋庆丰收活动暨国产燕麦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近日在乌兰察布市举办。活动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乌兰察布市出产的优质裸燕麦及其制品,同时深入研讨国产燕麦产业发展新趋势,助力当地打造特色生态农业产业集群,引领燕麦产业高质量发展。  历经千百年传承发展,燕麦已从乌兰察布地区居民的日常口粮变为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目前,乌兰察布市已形成引、育、繁、推、加、销、贮的燕麦全产业链格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是阴山优麦。作为“国家高新技
    2023-10-10 0
  • 科技服务团队下田 催生盐碱地上好“丰”景
    本报记者 杨晓晶 通讯员 张 运 陈 燕  仲秋时节,万物争芒。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方凌垦区绵延3000亩的金色稻浪肆意翻涌,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粒粒饱满。很难想象,4年前这里还是荒芜贫瘠的盐碱地,土壤盐分一度达到15‰。如今,一季小麦或油菜、一季水稻或玉米,曾经的“不毛地”变成了“大粮仓”,这样的改变得益于滨海盐碱地降盐提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存在较高浓度的可溶性盐分离子,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特性和植物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的一类盐渍土壤。一直以来,盐碱地治理就是一项世
    2023-10-10 0
  • 破解行业痛点 探索创新模式 以科技撬动菏泽食品产业发展
    本报记者 王 薇  菏泽古称曹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被誉为“中国牡丹之都”“民间艺术之乡”。作为传统农业大市,菏泽农业资源丰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具有良好基础。为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赋能山东菏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菏泽市功能性食品产业“科企沙龙”活动近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来自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哈尔滨商业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江南大学、浙江大学等全国行业组织及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菏泽市科学技术协会、鲁西新区科技创新
    2023-10-10 0
  • 创新消费场景 跨界联名营销 白酒探索品牌年轻化之路
      首日卖出1亿元销售额的“酱香拿铁”、一经开卖就售罄的茅台德芙巧克力……贵州茅台、五粮液等传统酒企不断推陈出新,尝试打破固有消费圈层,探索品牌年轻化之路。  白酒行业从业者意识到,随着年轻消费群体逐步成为市场消费主力,年轻化是白酒行业必须面对的问题。而为达到年轻化目标,白酒企业正在尝试采用年轻化包装与产品设计、加大社群传播、导入消费场景等创新举措,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年轻群体成消费主力  年轻消费者正逐渐登上白酒消费市场这一“大舞台”的中央。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中国白酒行业消
    2023-10-09 0
  • 以文化滋养 以创新强基 罐头产业发展更“有劲儿”
    本报记者  高娇娣 文/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罐头产业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市场餐桌,在服务“三农”、乡村振兴、民生工程等国家战略上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近日,由中国罐头工业协会和山东省临沂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罐头文化节在临沂市平邑县举办。为期一周的活动汇聚了各界专家、学者、企业家和政府代表,他们共同探讨罐头产业的发展趋势、创新技术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聚焦提高产品品质、加强生产标准、创新科技以及拓展市场渠道等方面,为我国罐头产
    2023-10-09 0
  • 万亩秋粮迎丰收
      眼下天气晴好,山东省青岛市“三秋”生产正在稳步推进。数据显示,青岛市秋粮生产呈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态势,截至10月7日,组织上阵玉米收获机、小麦播种机等各类机械9.5万多台(套);全市玉米应收面积355.4万亩(不含春玉米),已收151.6万亩,收获进度42.6%;小麦应播面积348.7万亩,已播16.7万亩,播种进度4.8%。  图为青岛市明村镇景村村民晾晒玉米。  高娇娣 摄 《中国食品报》(2023年10月09日01版)  (责编:周 岩)
    2023-10-09 0
  • 湖北潜江:科技硬实力让小龙虾产业蹄疾步稳
      近年来,湖北省潜江市以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为抓手,聚焦龙虾产业研究,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要素集约、人才集聚、政策集成,在高层次人才、科创中心、企校联合研究中心等科创平台支撑下,龙虾一二三产业发展蹄疾步稳。科研硬件助龙虾产业提档升级  曾经,小龙虾加工后,近80%的虾壳成为废弃物,仅潜江市每年产生的废弃虾壳就超过5000吨,弃置的虾壳堆积成山。如今,在潜江华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研究人员把虾壳“变废为宝”,从中提炼甲壳素,用于生产医药用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产品
    2023-10-09 0
  • 双节”期间餐饮消费加速回暖 我国假日经济复苏向好
      假日经济是观察我国经济的一个窗口。今年中秋国庆假期,我国餐饮市场一派蓬勃兴旺的景象,不但充分展现了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更让消费者深刻感受到国内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底气。餐饮、茶饮品牌收获颇丰  作为疫情放开之后的第一个十一假期,今年的中秋国庆双节档创下了热度新高。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中秋节、国庆节假期8天,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
    2023-10-09 0
  • 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浙江和山东枣庄考察重要讲话引发热烈反响
    人民日报记者  9月20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并作重要讲话。9月24日,返京途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枣庄考察并作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始终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
    2023-09-28 0
  • 促进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上行外销 “消费帮扶金秋行动”启动
      本报讯  (记者 罗晨)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通知,组织开展2023年“消费帮扶金秋行动”,号召各地区、各行业、各系统以“中国农民丰收节”等为节点契机,进一步加大对“三区三州”特色产品和旅游服务的消费帮扶力度。“消费帮扶金秋行动”作为2023年国家层面消费帮扶重点工作事项之一,将在夏粮早稻顺利入库、秋粮棉花即将丰收、各类经济作物和“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的金秋季节,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围绕三大重点任务,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
    2023-09-28 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