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用“世界通用语言”讲中国酒业故事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3/10/18 12:04:38

本报记者  顾雨霏

  酒是人类最古老的发明之一,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其形式、用途和品质不断变化,名酒应运而生。在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看来,如今的名酒已是“世界通用语言”,无论是哪个民族、哪个地区、哪个国家的美酒,未来都必定要走进国际市场。“名酒在资源集中度、市场占有率、消费者认可度等方面独占鳌头,自然要在消费复苏、社会责任、产业发展等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这是名酒的使命。”在近日举办的第19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世界名酒价值论坛上,宋书玉表示,唯有勠力同心,才能共建世界名酒稳定、协调、包容的格局,名酒企业、名酒产区要着力构建酒业命运共同体,共铸世界酒业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释放名酒产业经济价值

  名酒承载着历史和传统,也延续着文化和技艺。“名酒的价值,在于不计岁月的传承积淀,千百年来产区生态与酿酒微生态的馈赠、数代乃至数十代酿造技艺的传承、陈贮陈酿的点滴岁月……名酒的价值从一开始就与时间密不可分。名酒的核心,在于重焕传统文化生机,通过品味名酒,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化背后的智慧和美学。”宋书玉说。

  名酒的意义当然不仅停留在历史和文化层面。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名酒在全面助力经济建设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名酒的经济价值绝不只是一瓶酒的价值。近年来,名酒收藏市场热度持续攀升,名酒作为投资品的属性进一步强化,‘藏新为陈、藏新喝陈’已经成为酒类消费新时尚。同时,名酒产业链价值进一步提升,从酒农业、酒包装到酒文创、酒旅游,‘三产联动、五业同兴’,名酒产业逐渐成为产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宋书玉表示,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名酒产业的发展都不是割裂或独立存在的,名酒产业链辐射范围之广、延伸程度之长、带动作用之强,在各行各业中,无出其右。

  数据显示,1—8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2万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烟酒类消费同比增长7.9%,高于整体增速近1个百分点。消费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也是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飘红的数据不仅体现了包括名酒产业在内的酒业较强的韧性,也进一步证明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酒业大有可为。

  “商务部将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酒类现代流通体系,引导产业做强做优,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全国性的酒类连锁品牌,形成更大规模的产销主体,支持酒类生产与流通企业加强合作,鼓励酒类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推动酒业与餐饮、商贸、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积极推动理念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引导企业坚定国际化经营道路,与国际知名酒企、行业组织以及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贸易合作、渠道共享、技术交流等方式,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动酒类产品、营销网络‘走出去’,提高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酒业在促消费、扩内需方面的积极作用,着力推动历史经典产业再创佳绩。”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副司长安宝军说。

做好产区塑造和建设

  对于名酒品牌而言,产区是优势的放大器、品牌的调色板、品质的孵化器、风味的蒸馏器。做好产区的塑造和建设,对名酒品牌及当地酒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把产区作为名酒品质和价值的新表达方式,有效构建政企协合作模式,助推产区高速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特色产区在创新融合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说。

  “2022年,遵义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实现产量24.6万千升,占全国白酒总产量的3.6%,而销售收入在全国白酒总销售收入中的占比达29.9%。可以说,遵义有基础也有条件在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中大有作为,也应当在推动中国酱香白酒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担负起重大使命、实现更大作为。”贵州省遵义市委副书记、市长黄伟表示,未来,遵义将充分发挥赤水河流域酱香白酒原产地和主产区的优势,持续优化产业规划布局,全力壮大白酒企业舰队,支持茅台集团做大做强的同时,大力培育习酒、国台、董酒、钓鱼台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着力构建酱香白酒的科学表达体系。“我们将继续坚持市场主导、质量引领、绿色安全、开放包容的原则,推动遵义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黄伟说。

  作为我国东部唯一的中国酒都、烈酒产区,江苏宿迁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酒业发展。“当前,宿迁正在研究制定新一轮酒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充分发挥产区优势和品牌优势,筑牢产业根基、厚植文化内涵,持续擦亮中国酒都城市名片。”宿迁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浩表示,宿迁将着力建设更具辨识度的酒都核心区,以洋河新区为中心,积极构建“酒庄、酒村、酒镇、酒城”多位一体的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世界瞩目的酒都核心功能展示区、魅力彰显的区域时尚消费体验区、产城融合的柔性化宜居样板区;将进一步搭建多元化酒都载体平台,推进生产、博览、展示、品鉴、交易、旅游一体化发展,分类分步搭建白酒创新研发、酿酒综合服务、物流金融共享信息等公共平台,谋划推进酿酒博物馆、白酒交易中心、会展综合体等项目;将大力培育贯穿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全力打造本地优质酿酒原粮基地,大力发展基酒酿造、灌装生产、包装材料、仓储物流、会展金融等多种业态,力争2025年底实现白酒产业本地配套供应能力达到80%;将全力打造酒香四溢、酒韵悠悠的魅力酒都,把酒都理念全方位融入城市建设。

  1906年,中国的第一支啤酒在黑龙江哈尔滨诞生,自此哈尔滨与啤酒结下不解之缘;如今,哈尔滨的啤酒产业产值已达30亿元,同时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产城融合成果颇丰。“今年7月,哈尔滨被授予‘中国啤酒之都’称号,我们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讲好百年哈啤的传承故事,推动产城融合、酒文融合、酒旅文化,推动跨行业、跨产业的发展,带动哈尔滨啤酒产业走向新的辉煌,带动实现产业振兴。”哈尔滨市委常委、副市长栾志成说。

发挥名酒企业带动作用

  如果说名酒产区是护航酒业健康发展的“船队”,那么名酒企业则是帮助酒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利剑”。

  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认为,政府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制定规划,企业的主要工作则是价值创造。“名酒企业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独特的工艺,这些价值不仅要传承,更要创新。”丁雄军表示,名酒企业要发挥其在品质、工艺、技术、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在恪守传统酿造工艺的同时,把握消费趋势,坚持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推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出价值后,还要分享这些价值,名酒企业要积极投身环境保护、公益慈善等事业,推动建立更多国际对话的平台,加强经贸文化交流,尊重相关方权益,共同推动世界酒业繁荣健康发展。

  “名酒品牌是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认为,名酒企业应发挥典范作用,坚持生态酿造和环境保护,引领产业绿色发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推动中国白酒“走出去”,推动世界酒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一步厚植品牌文化底蕴、丰富品牌文化表达、拓展品牌文化传播,让美酒成为文化交流的媒介、文明互鉴的纽带,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要深入挖掘酒的健康属性,加强协同科技攻关,共同推进饮酒与健康、酒类典型风味及功能因子等关键基础研究。要创新宣传模式,积极传播科学健康的酒类知识与饮酒方式,共同讲好健康故事。

  “品牌是中国名酒走向世界的‘机票’,文化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护照’,我们要把中国白酒文化放在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新坐标、新起点上,让中国名酒与世界名酒在文化表达上同频共振。”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联东建议,酒企要做传播文化的能手、弘扬文化的好手,让名酒成为世界品味中国的最优品类,当好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代表者和践行者。

  “名酒各有各的美,我们要在欣赏他人之美的同时,努力创造自身之美。”青岛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克兴表示,要做到产品美,开发更多满足消费者不同口味偏好的产品;做到包装美,在包装设计上下功夫;做到场景美,打造小酒馆、啤酒节等不同消费场景。同时,也要展示中华文化之美、民族品牌之美,进一步“走出去”,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树立优秀的中国品牌形象。

  “每个烈酒品牌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承,对我们来说,保证产品品质和真实性非常重要。”洋酒生产商协会副主席、保乐力加中国首席执行官郭斌臣提出,名酒企业要保护好“产品的源头”,保护知识产权和环境,加强绿色能源的应用和推广,带动当地旅游业和农业发展。

  作为黄酒名酒企业,近年来,古越龙山一直在大力推动黄酒产业价值回归,但总体来看,黄酒产业和其他酒类产业仍存在很大差距。“黄酒要实现高品质的回归、高价值的回归,高端化是必由之路。”中国绍兴黄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孙爱保表示,黄酒的重点消费群体是新“三高”人群,即高寿、高知、高管。高端黄酒消费需要新“三高”人群的带动,因此,推动黄酒高端化,关键在于精准营销、圈层营销。

  对于拥有巨大发展潜力但仍未彻底从低谷中走出的中国葡萄酒产业来说,实现国际竞争力的跃升是关键。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健提出,名酒企业要带动葡萄酒品质整体提升,中国葡萄酒要走进国际市场,能与世界最优者论高低,才能拥有平视世界的底气。同时,“酒香也怕巷子深”,光有品质也不行,名酒企业要更好地与全国、世界的消费者沟通,让更多人爱上中国葡萄酒。

 

《中国食品报》(2023年10月18日01版)

  (责编:顾雨霏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