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分类
  •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四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质量赋能,陕西创新发展成色更足
      本报讯  “陕西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85.58,连续四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日前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市场监管局局长张小平介绍,陕西省食品评价性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指数为71.82,西部地区排名第1位,质量赋能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  其中,在食用农产品、食品产业等方面,陕西省着力推动质量强省建设“点线面”提升,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市、3年行动,建立“一企一策”“一链一策”“一县一策”质量提升清单,聚焦羊乳等重点产业
    2024-07-04 0
  • 湖南永州: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菜篮子”养成记
    本报记者  欧阳军  通讯员  杨万里  单建华  连日来,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菱角塘镇炭木桥村绿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国武和十几名村民忙着采摘、分拣豆角。  “千万别小看我们这长白豆角,通过采摘、分拣、烘干晒干,用传统古法工艺腌制后再经加工包装制作成各种豆角罐头后,80%的产品都销到粤港澳市场,非常走俏。去年,我们村卖出腌制干豆角5万余公斤,产值突破150万元,种植户每户平均增收1.5万元以上。”陈国武说。  同样,在接履桥街道四达亭村永州市盛茂种养专业合作
    2024-07-04 0
  • “七彩山鸡”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古饶镇刁山村村民丁正辉和妻子侯婉茹带动村民一起发展山鸡养殖,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线下养殖模式,结合线上直播带货,实现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日前,在刁山村“七彩山鸡”养殖场内,丁正辉夫妻二人直播推销自己养殖的山鸡。  李鑫  摄 《中国食品报》(2024年07月04日02版)  (责编:周 岩)
    2024-07-04 0
  • 江西会昌米粉谋求提质升级
    本报记者  林  勇  中国米粉出江西,江西米粉出会昌。江西作为中国传统米粉生产大省,2022年米粉出口居全国第二位,会昌县作为中国米粉出口的重要产区,素有“中国米粉之乡”的美誉。近年来,会昌县政府及米粉企业谋新突破,致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米粉产业知名品牌创建聚集区,书写新时代“风景独好”会昌新篇章。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江西是“嗦粉大省”,江西人吃米粉的历史源远流长,800多年前,南宋文学家楼钥在《玫瑰集》中留下名句:“江西谁将米作缆,捲送银丝光可鉴”。描写的就是江西米粉外
    2024-07-04 0
  • 实现食物供给多元化 广东开平争当领跑者
    本报记者  谢  伟  通讯员  萧  萧  近年来,广东省开平市认真践行大食物观,立足农业大市资源禀赋优势,做好农业生态化、产业化、品牌化、科技化发展文章,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培育形成了畜禽、禽蛋、茶叶、果蔬、水产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广辟食源、牢牢端稳“中国饭碗”的路子。潭芯农业南美白对虾养殖场特色引领 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开平市是闻名遐迩的农耕宝地,属于东南沿海水稻优势区、沿海生猪优势区、东南沿海出口水产品优势养殖带和南方马铃薯
    2024-07-04 0
  • 湖北鄂州将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本报讯  (记者 熊家明  通讯员 吕庆偿)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通知,确定全国20个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进入2024年国家建设名单,其中由武汉万吨冷储物流有限公司、湖北交投鄂州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作为建设和运营主体的湖北鄂州国家骨干冷链食品物流基地成功入选。  该基地由鄂州市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武汉万吨·华中冷链港项目和三江港区的省交投三江港冷链物流项目组成,总占地面积607亩,投资40.9亿元,建成后冷库总容量65.5万吨。通过开发农产品供需链、信息、金融、安全、电商、会展等
    2024-07-02 0
  • 火锅香 产业旺 农民富 河南鹿邑形成“三二一”产联动发展新格局
    本报记者  刘  超  通讯员  李小伟  李纪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如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兴农富农,成为很多地区的重要发展课题。作为全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近年来因地制宜,依托产地优势,加快发展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依托火锅、烧烤、预制食材产业链条,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乡村发展,形成了“三二一”产联发展的新格局。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 
    2024-07-02 0
  • “向山地要食物” 贵州食用菌产业裂变式发展
    本报记者  杜  涛  开栏的话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大食物观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提供了根本遵循。  有了大食物观的指引,我国食业工作者不断探
    2024-07-02 0
  • 中国轻工联党委举办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暨“七一”表彰大会
      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中央社会工作部工作要求,根据中国轻工联党委党纪学习教育工作安排,6月28日,中国轻工联党委举办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暨“七一”表彰大会。中国轻工联党委书记张崇和以“深化党纪教育 护航人民轻工”为题,向中国轻工联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讲授专题党课。为庆祝建党103周年,大会还举行“七一”表彰仪式,为“光荣在党五十年”的老党员颁发纪念章,表彰2024年度“两优一先”个人和集体,为新党员举行入党宣誓仪式。党委副书记王世成主持会议。中国轻工联班子成员、两委委员、分支机构负责人,各协会、学会
    2024-07-02 0
  • 五部门:打造消费新场景 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本报讯  (记者 王金臣)6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围绕餐饮消费、文旅体育消费、购物消费、大宗商品消费、健康养老托育消费和社区服务消费等6个方面,制定了17项政策举措,以加速推动消费场景应用升级和数字赋能,进一步培育和壮大消费新增长点。  在培育餐饮消费新场景方面,《措施》提出,发展餐饮消费细分领域。挖掘地方特色美食资源,鼓励各地发布餐饮美食指引
    2024-06-27 0
  •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纪实
      改革开放,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掌舵领航、力担千钧,在新的历史关头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关键一招,更是一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的伟大革命。  改革潮涌、惊涛拍岸,神州大地日新月异,东方大国气象万千。  领航掌舵再扬帆——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绿意盎然的深圳前海石公园,镌刻着“前海
    2024-06-27 0
  • 市场规模去年达907亿元,今年有望超1000亿元 新中式餐饮发展势头强劲
      新中式餐饮是指通过对传统中式餐饮的食材、烹饪方法、设计风格等元素进行创新,或者通过对西式餐饮进行中式改良,打造出的符合现代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餐饮品类。近年来,新中式餐饮的热度逐渐攀升,“新中式”概念也风靡餐饮业,涌现出新中式汉堡、新中式茶饮、新中式咖饮等多个细分赛道。随着“新中式”与餐饮业的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这些细分赛道又孕育出了一批实力品牌。  那么,今年新中式餐饮的整体发展情况如何?新中式餐饮各细分赛道的表现如何?消费者对于新中式餐饮的偏好和态度又是怎样的?近日,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新
    2024-06-26 0
  • 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2024年6月24日)习近平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向与会的外籍院士和国际科学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确立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
    2024-06-26 0
  • 食品领域多个科研项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
      本报讯  (记者 高娇娣)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在内的三大奖项各有得主,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其中,食品及食品相关领域多个项目榜上有名。  在食品领域,“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2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李玉领衔申报的“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通过食药用菌育种、栽培、加工全产业链
    2024-06-26 0
  •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
      六月二十四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习近平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
    2024-06-26 0
  • 发力大健康产业 燕京中发推出肽产品
      本报讯  “肽对于提高人体营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前由北京燕京中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燕京中发”)主办的“肽营养与健康”专题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贵锋指出。会上,燕京中发推出“燕京每日福肽”和“燕京纳福多肽”产品。  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肽营养成分及其发展前景,让公众更加了解肽。此外,专家还对燕京中发新推出的“燕京每日福肽”和“燕京纳福多肽”产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品质高、市场前景广阔。该系列产品是燕京中发丰富消费体验、提升消费活力、发力大
    2024-06-25 0
  • 贵州黔西:蛋鸡养殖富民兴村
      近年来,贵州省黔西市谷里镇采取“村支部+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规模化发展蛋鸡养殖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日前,工人在谷里镇前华村的蛋鸡养殖场捡拾鸡蛋。  周训超  摄 《中国食品报》(2024年06月25日02版)  (责编:周 岩)
    2024-06-25 0
  • 良田、良机、良种、良法、良制 四川富顺“五良”融合保粮安
    本报记者  蒋俊伟  “三夏”时节,川南的田间地头,到处是夏种、夏收、夏管的忙碌景象。作为典型的丘区农业大县、产粮大县,近年来,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立足自身优势,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加快打造“天府粮仓”丘区示范样板,高标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绘就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除了“千年古县、才子之乡、豆花之城”的美誉外,富顺县还有一个标签——“再生稻之乡”。“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题字:“富顺,再生稻之乡”。去年,富顺粮食播种面积1
    2024-06-25 0
  • 技术创新、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质量、服务、可持续发展、国际化、公众认知 专家:以八个标准打造餐饮品牌
      本报讯  第六届中国餐饮产业品牌大会暨第十届烹饪艺术家年会近日在北京举办。大会展示了中国餐饮产业品牌的新成果,分享了中国餐饮产业品牌的新智慧,为推动我国餐饮产业品牌的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当高质量发展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餐饮行业如何践行新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品牌建设餐饮品牌集群主席胡振民指出,餐饮产业作为我国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次大会的召开,为餐
    2024-06-25 0
  • 农旅融合生态美 一年四季瓜果鲜
    本报记者 耿鹏举  通讯员 江雨荷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马连庄大棚西瓜开园销售,标志着麒麟美都这个南方品种的西瓜在北方地区种植成功。近年来,马连庄镇充分运用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优势,大力引进建设果味啤酒、麒麟瓜、蓝莓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推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集智能化种植和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综合体,做深做透农旅融合大文章,带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小甜瓜”成了“致富瓜”  马连庄镇区位优势明显、生态环境优良、瓜果资源丰富,马连庄甜瓜更是“
    2024-06-25 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