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分类
  • “五一”假期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13亿人次
      本报讯  (记者 高娇娣)近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5月1日至5日(“五一”劳动节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13.58亿人次,日均超2.7亿人次,比2019年同期(劳动节假期期间)增长23.7%,比2023年同期增长2.1%。  具体来看,“五一”劳动节假期,铁路客运量9176.5万人次,日均1835.3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23.3%,比2023年同期增长1.4%;水路客运量695.67万人次,日均139.1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下降31.3%,比2023年同期增长6%;
    2024-05-08 0
  • 粮食安全“压舱石”的“三原色”
    王春雨  今年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春耕的重要“战场”,在千里之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科研人员把农业遥感、病虫害检测、杂草识别等多个人工智能模型,应用到建三江的春耕中,力争在精准作业等方面取得突破。  建三江是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缩影。绿色科技赋能、黑土地等耕地保护加力、金色种子“芯片”加速更新,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三原色”,挥写着丰收的美丽图景。  绿色是新质生产力的鲜明特征,农业作为最传统的产业,正以新质生产力激发“动力变革”,向智能化“要粮”。  记者
    2024-05-08 0
  • 困在“双轨制”中的特医食品: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本报记者  刘艳芳  高娇娣  截至2024年3月,我国注册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共175款。这时,距离特医食品在法律上获得“食品”的身份,已经过去了8年。这不是当初人们憧憬中的产业盛筵,即便是最近一年的审批速度明显加快了。彼时的意气风发也已不再,不唯门槛高、监管严,更因造化弄人——食、药监管彻底分家后,40多款肠内营养制剂换证成功,拿到“国药准字”,现在更是属于医保用药;而同为“口服营养补充”的特医食品,虽然按规定“要在医生和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
    2024-05-08 0
  • “新农人”变“兴农人” 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
      劳动创造幸福,奋斗开创未来。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蓝图徐徐展开,为美丽乡村全面振兴插上“数字翅膀”。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数字乡村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条件。在当下,有这样一群“新农人”正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走出一条科技兴农的奋斗之路。  安徽亳州:把中药材做出“新花样”  在安徽亳州,由不同药材搭配而成的“养生花草茶”成为当地人创新销售模式的焦点。“00后”小伙马文豪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亳州人,
    2024-05-07 0
  • 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本报讯  天津市政府新闻办近日召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新闻发布会。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尹继辉在会上介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有关情况时表示,一季度,天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高于去年全年1.2个百分点,连续5个季度“一季好于一季”;工业投资增长1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4.8%,分别高于全国3.6和5.1个百分点,提速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京津冀工信主管部门认真落实国家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联合成立产业协同专题
    2024-05-07 0
  • 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 数字经济以多种形式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  (记者 周岩)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近日举行发布会,发布《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数字经济正以新技术、新主体和新模式为内在驱动因素助力乡村振兴。  《报告》指出,在新技术方面,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有效融合,正在改变和优化传统资源配置模式,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新机遇。在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数字经济助力乡村振兴,逐步提高了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发展质效,并促进农业、农村和
    2024-05-07 0
  • 陕西子洲:“五个聚焦”走出乡村产业发展新路径
    本报记者  常  峰  通讯员  任  勇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聚焦“红色引擎”“重中之重”“政策集成”“主体带动”“线上线下”等重要环节,出实招、下狠功夫,不断做大规模、做优特色、做强品牌,走出具有子洲特色的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子。聚焦“红色引擎” 注重党建引领作用  子洲县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把基层党建融入乡村振兴各环节、全链条,以党建高质量迈进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
    2024-05-07 0
  • 国内餐食消费市场逐步回暖 “五一”假期消费亮点纷呈
      假日消费是观察全年消费的重要窗口。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多地购物商圈人气十足,餐食消费规模稳中有进,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第一拉动力的地位得到巩固,而消费市场的活力也折射出我国内需的强劲动力。多地餐饮业迎经营高峰餐饮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今年“五一”假期正值第五届上海“五五购物节”活动期间,上海各区结合自身特色,组织各大商圈、行业协会、电商平台等推出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打造商旅文体展融合消费场景。据统计,4月30日至5月4日,上海全市线上线下共计消费530.3亿元。5月1日,2024上海国际咖啡文
    2024-05-07 0
  • “发酵食品进万家——纳豆先行公益行动”在深圳举行
      本报讯  “在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饮食文化中,发酵食品是其中重要的一项。我们经常吃的酸奶、泡菜、食醋、纳豆等,都是发酵食品。小纳豆,大营养,对于这样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应该进一步普及,让吃纳豆成为大众的健康新选择。”在日前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全国食品与发酵工业信息中心、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食品质量安全与社会共治委员会在深圳联合举办的“发酵食品进万家——纳豆先行公益行动”上,燕京健康食品创新研究院院长付晓芬如是说。  据悉,“2024世界食品(深圳)博览会Anu
    2024-04-30 0
  • 建好建强“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 让龙江大地呈现勃勃生机
    本报记者  周  岩  国务院新闻办日前举行第12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黑龙江省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相关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黑龙江振兴发展,心系龙江人民,去年9月,在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再次亲临黑龙江视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梁惠玲说,黑龙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牢牢把握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紧紧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建好建强“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也就是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重型装备生产制
    2024-04-30 0
  • 谋“新”重“质”促发展 共商轻工新未来
      中国轻工联兼职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徐念沙:新质工艺绘华章 协会扬帆助风潮  2023年,全国工艺美术行业蓬勃发展,规模企业数量与营业收入均显著增长,特别是工艺美术品制造业表现突出,成为行业支柱。与2020年相比,亏损企业数量减少,亏损额同比下降,行业趋势向好。  然而,工艺美术行业在发展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在研究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五大思考点:如何跟上时代步伐,融合科技新工艺;如何开发与应用新材料,解决生产问题;如何加快制定行业标准,保障行业发展;如何进行新
    2024-04-30 0
  • 商务部:系列活动推动消费持续扩大
      本报讯  (记者 王金臣)4月25日,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介绍了第六届双品网购节以及“五一”假期促消费有关情况。  据悉,4月28日—5月12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单位共同指导举办第六届双品网购节。作为“消费促进年”系列促销活动,本届双品网购节主会场设在湖北,各地将组织电子商务、生产制造、快递物流等企业,聚焦品牌、品质,开展200余场配套活动,共同打造网络促销品牌。  何亚东表示,本届双品网购节将聚焦三大主题。一是聚焦数享生活,提升数字消费。当前,数字消费蓬勃
    2024-04-29 0
  • 新模式新技术新农人各显神通 北大荒集团北安分公司向“新”而行,提“质”兴农
      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跨越,迫切需要加快发展以高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引领为导向、以科技赋能为内核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在北大荒集团北安分公司,新模式、新技术、新农人各显神通,农业“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加持,现代农业呈现出高效能、高科技、高质量的发展态势,农业与新质生产力的碰撞,正成为新的田野风景。新模式提升新效能  构建新型生产关系是适应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北安分公司探索形成“北安模式”,积极适应新型生产关系,持续拓展农业可能性边界,使农业产出效能显著提升。  “去年大豆地亩产
    2024-04-29 0
  • 聚力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
    金观平  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聚焦优势产业,强化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继续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产业分工深化和集聚发展的高级形式,是产业、区域乃至国家提升竞争力和创新力的重要载体。由于集中度高,产业集群对有效配置生产要素、降低经营成本、节约社会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省级层面相比,国家级产业集群对集群规模、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创新水平、绿色集约发展、开放合作等方面要求更高
    2024-04-29 0
  • 一个果蔬大棚年创收10万元 山东莱西河头店镇立足特色资源 “破题”共富产业
    本报记者  耿鹏举  通讯员  沈  晋  “我们村种植蔬菜已经很多年了,现在村里这样的蔬菜大棚有200多个,占地400多亩,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套集种植、管理、销售、技术输出为一体的完整体系。”在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河头店镇松旺庄村的设施大棚内,大片的草莓西红柿映入眼帘,村民左海谔边忙着管理边向记者介绍。现在正是草莓西红柿批量上市的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让左海谔忙得不可开交。左海谔说,现在我们村种植蔬菜的年总产值能达到2000万元以上,平均一个大棚一年可创收
    2024-04-29 0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第十一次兼职副会长座谈会山西运城召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主持会议并强调: 发展新质轻工 服务美好生活
      本报讯   4月24日,以“发展新质轻工、服务美好生活”为主题的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第十一次兼职副会长座谈会在山西运城召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主持座谈会,他强调,轻工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主阵地,我们要加快构筑轻工新质体系,以“八大轻工”为目标,扎实推进轻工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人民轻工事业迈上新台阶。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第十一次兼职副会长座谈会在山西运城召开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兼职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徐念沙,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领
    2024-04-29 0
  • 供应缺口扩大 可可豆变身“金豆豆”
      近期,巧克力的重要原材料可可价格飙升,纽约可可期货价格一度突破每吨1万美元关口,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以来,纽约可可期价累计上涨135%。世界上大部分可可产自西非,但自去年以来,西非主要可可种植国——科特迪瓦和加纳出现大面积歉收,由此导致全球面临60多年来最大的可可供应短缺。国际可可组织预测,2023—2024年可可的供应缺口为37.4万吨,较前一产季的7.4万吨缺口增加405%。面对可可的价格上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并非只有涨价一条路,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相关企业就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应对冲击。气候变
    2024-04-26 0
  • 2023年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同比增长15.3% 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周  岩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4月2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成效显著,全年授权发明专利92.1万件,同比增长15.3%。核准注册商标438.3万件,认定地理标志产品13件,核准以地理标志注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201件。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24个,首次跃居全球第一。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首次超过50%,连续5年保持增长。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
    2024-04-26 0
  • 黑龙江桦南 党建领航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高  伟  近年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五道岗乡桃源村紧盯乡村“五大振兴”目标任务,以夯实党建基础和强化作风建设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培育基层党建示范点的工作要求,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乡村发展、乡村治理,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不断筑牢乡村振兴发展基石。  走好党建引领路,从“组织强”迈向“全域强”。按照“试点先行、巩固扩大、完善提高”的要求,桃源村作为五道岗乡的党建示范点,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于各项工作中,突出党
    2024-04-26 0
  • “智造”成为首都食品发展新路径
      近日,以“生物智造  预制未来”为主题的2024未来食品智造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市平谷区召开。论坛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大食物观为指导,围绕食品产业前沿科技和需求拉动转型升级,聚焦产业链中的关键节点、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以科技创新为主脉络,赋能食品工业未来化转型升级,以打造首都食品产业的“灯塔工厂”为愿景,通过深入探讨生物智造、食品精深加工、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路径等议题,深入挖掘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促进业态、模式、结构、产品优化和产业现代化、数字化升
    2024-04-26 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