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分类
  • “生鲜灯禁令”实施首月 两万多家经营主体被责令整改
      本报讯  (记者 王薇)市场监管总局1月9日发布消息称,据不完全统计,“生鲜灯禁令”实施首月,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已检查食用农产品销售者30余万家次,对仍在使用“生鲜灯”的28526家食用农产品经营主体责令整改,对拒不改正的开出62张罚单。市场监管部门透露,下一步将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止“生鲜灯”反弹回潮。  生鲜灯通常是指通过增加特定光源颜色美化肉菜瓜果等生鲜食品外观的照明等设施。近年来,使用生鲜灯对在售食用农产品进行“美颜”,逐渐成为农贸农批、商超、生鲜门店等场所的常见营销手段
    2024-01-11 0
  • 串珠成链,打开银发经济发展空间
    本报记者  周 岩  据民政部2023年12月份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8亿,占总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据测算,预计到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聚焦老年人群,研究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举措。会议强调,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又惠长远。专家表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
    2024-01-11 0
  • 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构建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本报讯  (记者 顾雨霏)“2023年,粮食收购平稳有序、市场供应充足、产业提质增效,节粮减损有力有效,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粮食监管和储备管理不断强化,专项整治成效显著,信息化建设和监管取得重要进展,储备管理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得到加强;管粮管储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强化粮食安全考核导向,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粮食安全立法取得重大成果,为经济回升向好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近日,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在总结2023年工作的同时,对2024年粮食和物资储备重
    2024-01-11 0
  • 打破“丰产不丰收”怪圈 蒲江柑橘争做橙界“顶流”
    本报记者 王继发 蒋俊伟  被誉为“橘橙皇后”“橙界爱马仕”“行走榨汁机”的蒲江爱媛橙,2023年喜获丰产——产量相比2022年增加30%以上,而且果型更加匀称、品相和品质也更有保障。与此同时,收购价总体仍与2022年持平,并没有因为丰产而出现价格下跌,特别是采用“两个替代”方式种出的优质爱媛橙,收购价高达10—15元/斤,大幅超过传统种植,既丰产又丰收,让果农心里乐开了花。  量价齐升、质优价高,以爱媛橙为代表的蒲江柑橘,成功打破了传统农业“丰产不丰收”的怪圈,走出了一条品种、品质、品牌“三提
    2024-01-11 0
  • 2023年,食品企业纷纷折戟IPO
      在市场竞争加剧等背景下,食品企业的IPO之路越来越难。提交申请、冲刺三年、主动撤单……力图拿下A股“方便速食第一股”的四川白家阿宽食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宽食品”),最后却差了“临门一脚”。近日,阿宽食品主动撤回上市申请,至此,深交所已无在审食品企业,上交所也仅余一家处于在审状态。不仅阿宽食品,2023年多家食品饮料企业的IPO之路也相继终止。中国证监会曾表示,近期撤回上市申请的企业,主要存在控制权稳定性不足、业绩下滑等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问题。企业频频撤回IPO  劲道有嚼劲的
    2024-01-10 0
  • 四川泸州德耀镇:“千万工程”助力“野鸡坡”变身“金凤凰”
      “好个野鸡坡,山高水田多。地在半空里,出门就爬坡……”这是以前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德耀镇凤凰村多年传下来的俗语。近年来,凤凰村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充分利用乌蒙山区与浙西南山区生态和地理环境相似、稻田资源丰富的优势,借鉴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稻鱼共生”经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逐渐变身为一个令人向往的村庄,新式住宅、绿地连片,配套设施十分齐全。在“千万工程”的加持下,“野鸡坡”变成了“金凤凰”,“望天田”变成了“幸福田”,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一处风景,人居环境美
    2024-01-10 0
  • 《2023中国商超自有品牌案例报告》发布 自有品牌开发成零售企业发展突破口
    本报记者  王小萱  “回归零售本质,聚焦商品力”已成为当前国内零售行业共识。打造优质、高价值的自有品牌商品,成为许多商超、便利店企业发力的重点。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23中国商超自有品牌案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精选了来自商超、便利店企业的商品开发案例,并根据行业调研,梳理总结出在自有品牌开发中企业关注的共性问题和实践经验。国内商超自有品牌发展迅猛  近年来,受生活成本支出增加的影响,消费者消费愈发谨慎理性,购买高性价比的产品意愿增强,不少国家和地区的自有品牌市场占有
    2024-01-09 0
  • 如何确保今年粮食产量在一点三万亿斤以上
      2023年,我国克服主产区局地洪涝干旱等灾害影响,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实现“二十连丰”。在高基数上,今年如何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今年将围绕“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确保播种面积保持总体稳定、有条件的地方挖潜扩面,产量上稳中求进,在优化品种品质的前提下力争多增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稳面积、增单产,夯实粮食安全底盘。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总体稳定。今年将确保大豆面积稳定在1.5亿亩
    2024-01-09 0
  • 回应社会关切 清朗网络空间 用科学之声强化食安风险交流 2023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举办
    本报记者 王 薇  用科学的声音回应社会关切,用科学的真实化解公众对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疑虑,是我国食品科技界的应尽之责。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国内外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食品安全与健康形势必将面临更多的未知挑战。对于如何向公众传递科普“好声音”,实现有效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这一命题,食品科技界一直在努力作答。1月5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3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并解读2023年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热点。此次活动的举办,旨在加强科技界
    2024-01-09 0
  • “天府粮仓”映射城乡融合大美图景
    本报记者 王继发 蒋俊伟  民以食为天,仓廪实则天下安。自古富庶的成都平原,有着“沃野千里”的得天独厚,也紧攥“水旱从人”的智慧。在四川省成都市数百万亩高标准农田,庄稼正“盼望”着又一年的破土迎春,迎接又一年的好光景。近年来,成都持续推进产业融合共兴,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协同提升城乡经济发展水平,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成都片区。成都市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藏粮于地的“成名曲”  玉米、麦子、大豆、油菜……在成都市环城生态区,10万亩粮油产业带孕育着多种作物和农田。“在公园里种田
    2024-01-08 0
  • 酸菜鱼品类谋变正当时
      酸菜鱼也称为酸汤鱼,是一道源自重庆的经典菜品,以其特有的调味和独特的烹调技法而著称。近日,红餐产业研究院发布《酸菜鱼品类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酸菜鱼品类的市场规模预计超600亿元,截至2023年11月,全国酸菜鱼门店数超过5万家。相关企业数方面,全国酸菜鱼相关企业存量达到了1.7万家,同比增长5.5%。酸菜鱼市场的发展速度略有放缓,进入了常态化发展阶段。  《报告》同时指出,虽然酸菜鱼品类的发展充满活力,但是酸菜鱼单品的尝鲜期已过,如何制造持续的新鲜
    2024-01-03 0
  • 保健食品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2024蓝帽子国内保健品消费趋势报告》发布
    本报记者 朱美乔  近年来,为健康“买单”已成为一种大众化、日常化的消费习惯。大健康产业也因此成为当下为数不多保持高增长态势的风口行业之一。天猫健康、天猫新品创新中心联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发布的《2024蓝帽子国内保健品消费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天猫健康的年度购买用户数近3亿,人均年度购买频次超过5次,达成了千亿元级的交易规模。当“防病于未然”的理念逐渐成为主流,国家政策层面予以重点扶持,保健食品行业迎来了新一轮黄金发展期。线上销售占比逐年提高  保
    2024-01-03 0
  • 速冻米面制品行业比拼“质价比”
      入冬以来,以饺子、汤圆为代表的速冻米面制品销售渐旺,随着元旦的到来,各大渠道、平台也迎来销售小高峰。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整体来看,传统品类竞争激烈、价格敏感度高、消费者更加注重“质价比”、传统商超卖场渠道难获高增长等,是导致速冻米面制品市场增速放缓的几大因素。  面对现状,相关食品企业普遍的做法是增效提质,并向新产品、新渠道寻求业绩增量。业内人士预计,未来,高“质价比”趋势将在速冻米面制品行业延续,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开拓线上销售渠道 产品销量有所回升  2023年冬至当天,北京市丰台区某一
    2024-01-03 0
  • 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帮冷冻冷藏食品减排
    本报记者 王 薇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碳排放量达到105.2亿吨,碳减排任务依然艰巨。如何推进新技术在冷链物流产业内的应用,让更多新技术助力冷冻冷藏食品行业减排?近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冷冻与冷藏食品分会和海尔开利联合主办的二氧化碳技术在冷冻冷藏食品行业中的应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代表呼吁,要以技术创新做好节能和制冷剂替代,加速推进二氧化碳制冷等新技术在冷冻冷藏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助推食品行业迈向绿色低碳。降碳关键在于制冷剂替代  中国制冷学会副秘书长王从飞介绍,近年来,随着我
    2024-01-03 0
  • 健全完善保障工作制度 强化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 粮食安全保障法发布
      本报讯  (记者 杨晓晶)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这部旨在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法律共11章74条,包括总则、耕地保护、粮食生产、粮食储备、粮食流通、粮食加工、粮食应急、粮食节约、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对于坚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健全完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制度,强化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粮食安全保障
    2024-01-03 0
  • 优化养殖用海 建设“蓝色粮仓”
    本报记者 高娇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养殖用海是传统的海域开发利用活动,也是我国用海面积最大的海域使用类型。据统计,我国现有海水养殖面积3111万亩,养殖用海成为18亿亩耕地之外,向海洋要热量、要蛋白、扩大食物供给的重要资源要素保障。近期,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出台《关于优化养殖用海管理的
    2024-01-03 0
  • 农业农村部:“一水一策”推动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
      本报讯  (记者 周岩)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近日在黑龙江省大庆市召开全国内陆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现场会,总结交流各地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的经验做法,分析面临形势和存在问题,部署下一步促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会议指出,湖泊水库等大水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大水面生态渔业是内陆淡水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认真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在政策措施出台、空间布局优化、科技支撑保障、典型模式示范、三产融合推进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在保障产品供给、维护生态
    2024-01-02 0
  • 做好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内蒙古“越来越强”
      本报讯  (记者 薛海军 通讯员 武晓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近日举行“回眸2023”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系统全力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具体表现在五个“越来越强”上。  农牧业生产能力越来越强 2023年,内蒙古粮食播种面积1.04亿亩,较上年增加49万亩,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791.6亿斤,主要粮食作物平均单产达到755.5斤/亩,较上年增加7.4斤,较全国平均增量(5.8斤/
    2024-01-02 0
  • 扩投资 助民企 稳外资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谈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记者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会议重要部署如何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确保投资形成高质量供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介绍,要合理把握投资方向,科学开展项目决策,确保投资形成高质量供给。同时,聚焦高质量,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用地、环评、用能等要素保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推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重点要做好
    2024-01-02 0
  •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
    人民日报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2023年我国消费市场有哪些新特点和新趋势?外贸发展面临哪些形势?2024年如何做好消费、外贸等商务领域工作?近日,记者采访了商务部相关司局负责人。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  2023年以来,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2023年前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2.8万亿元,同比增长7.2%
    2024-01-02 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