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分类
  • 透视餐饮“微利时代”,供应链如何解锁新蓝海市场
    随着经济提振与消费需求的双向奔赴,今年的餐饮行业有望交上五万亿元的满意答卷。在整体回暖的大环境下,餐企纷纷驶上提速的快行道。但如今的餐饮市场早已度过野蛮生长的时代,既要在需求端发力,满足个性品质化的消费需求,也要在供给端创新,用极致的性价比回应市场的期待。行业内卷加剧,开店抢位战激烈竞逐,餐饮供应链“控本增效”的重要作用日渐显著,更成为“万店时代”餐饮人的底气。回顾2023年的行业发展,在众多餐饮供应链品牌中,中粮餐饮的表现着实令行业瞩目,用可圈可点的行业表现生动诠释了餐饮供应链综合服务商的身份
    2023-12-29 0
  • 蔬菜基地忙采收
      近年来,广西柳州市鹿寨县江口乡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现代种植示范基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图①为12月27日,工人在鹿寨县江口乡丹竹村蔬菜种植示范基地采收蔬菜(无人机照片)。图②③为工人在采收蔬菜。  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 摄 《中国食品报》(2023年12月29日01版)  (责编:高娇娣)
    2023-12-29 0
  • 今日头条与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中心联手揭开—— 年度十大食品谣言真相
      养殖虾泡药?蔬菜喷甲醛保鲜?化学物质制造假包菜?……你被食品谣言忽悠了吗?一直以来,公安、网信等部门把网络谣言作为互联网整治重点,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必须看到,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应用,一些“花色翻新”的网络谣言不断出现,网络谣言的分辨难度也变得更大。2024年即将开启,今日头条与中国食品报融媒体中心联合发布2023年度食品10大网络谣言,穿越信息迷雾,探索事实真相。  谣言1 假鸡蛋  将蛋黄制品说成假蛋黄,将鸡蛋玩具加工过程、海藻酸钠科学创意视频恶意剪辑为鸡蛋造假过程,甚至将
    2023-12-29 0
  • 2023年支持建设3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头雁”1.8万人 乡村产业振兴“有园”“有人”
    本报记者  周 岩  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农业目录体系初步形成,累计支持建设30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带动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中,全年共培育“头雁”1.8万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支撑保障。农业农村部表示,2024年,将分类抓好乡村产业发展,更有效地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已建成60个产值超100亿元产业园  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一环。12月23日,农业农村部表示,2023
    2023-12-28 0
  • 食品类专业认证专家培训研讨会广州召开
      本报讯  近日,由食品类专业认证委员会(以下简称“食品专委会”)主办的食品类专业认证专家培训研讨会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食品专委会委员、食品类专业认证专家等共计55人参会。此次会议是食品专委会成立以来,特别是三年疫情之后首次举办的单独面向全体委员和专家的线下培训研讨会,旨在适应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新形势、新要求、新规范和新需求,提升认证专家工作能力,加快提升食品类专业认证质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卫国教授、吉林大学刘静波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秘书长郭勇,中国海洋大学曾
    2023-12-27 0
  • 打造品牌科普 多维输出精品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2023年科普工作有效开展
      2023年是我国科普工作面向新时代进一步深化与转型的一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作为我国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工作的主力军,在中国科协、市场监管总局的长期指导下,继续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与健康公众科普工作的组织和实施,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果。在科普工作实施过程中,学会继续塑造“食品安全进万家”科普活动品牌,不断提升品牌科普活动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同时强化科学内容的转化与落地。聚焦校园科普,充分发挥食品科技工作者的专业优势,与公益组织强强联合开展科普落地活动,将校
    2023-12-27 0
  • 超50万中国人样本显示,饮酒没有“安全量”
      天气寒冷,人们越发贪恋温暖的东西,喝一壶温热的好酒不失为一种享受。虽然人们常说“小酌怡情”,但真实情况果真如此?近日,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调查了超50万中国人数据后发现,较高的酒精摄入量增加了中国男性总体死亡和主要疾病的风险。有关研究发表在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上。  具体来说,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显示,饮酒量与多种疾病因素的死亡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的线性关系,而非U型。即每周每多喝100克,男性参与者的全因死亡率将随之升高18%。  在过去的几十年
    2023-12-27 0
  • 生物合成为人类获取营养素拓展更多途径
    本报记者 王佳仪  硒作为珍稀营养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对人体健康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人类健康的多种疾病都与缺乏硒元素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居民硒摄入量严重不足,硒营养素“隐性饥饿”问题十分严重。通过生物合成生产的富硒蔬菜,拓展了人类获取有机硒的途径。当前,合成生物学蓬勃发展,已成为国内外竞相布局的热点赛道。如何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向实用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日前在中原农谷·2023国际未来农业食品百强大会上表示,
    2023-12-27 0
  • “无为螃蟹”品牌推介会安徽举办
      本报讯  日前,2023第二届无为螃蟹节暨“无为螃蟹”品牌推介会在安徽广播电视台演播大厅举办。  近年来,无为市始终坚持“生态、创新、科技、融合”的理念,通过智慧化、品牌化、标准化、技术提升等赋能河蟹产业链,围绕“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关键点,努力打造河蟹产业“三产融合”全产业链。  推介会上,安徽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宋博雅作为“无为螃蟹”品牌推介官,对无为螃蟹从育苗到养殖、从销售到烹饪进行了全方位介绍。随后,安徽农业大学副教授袁小琛作无为螃蟹品质综合报告,并发布品鉴意见书。
    2023-12-27 0
  • 全国首家稻米油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湖北成立
      本报讯  (记者 熊家明 通讯员 徐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稻米油精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由武汉轻工大学、湖北省粮油集团及旗下湖北省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湖北康宏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联合成立的湖北省稻米油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湖北省随州市随县举行。  据介绍,湖北省稻米油产业技术研究院将集中突破制约稻米油领域发展的关键技术并进行成果转化,打造一个集优质稻米油生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高新企业孵化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平台。“学校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特
    2023-12-27 0
  • 完善食物供给体系 强化粮食质量安全 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提请三次审议
      本报讯  (记者 杨晓晶)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举行记者会。发言人臧铁伟介绍,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三次审议稿)将提交12月25日至29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  臧铁伟介绍,2023年10月,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根据各方面意见,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草案三次审议稿拟作如下主要修改:一是立足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树立“大食物观”,完善食物供给体系,让人民吃得饱、吃得好、吃得放心,明确规定满足人民群众对食物品种丰富多样、品质
    2023-12-27 0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
    本报记者  顾雨霏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商品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促进国内国际市场高效联动,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释放内需潜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的重要抓手。近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听取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进展的汇报。为回应各方关切,12月26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进展情况。  明确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听取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进
    2023-12-27 0
  • 顺应消费发展趋势 推动卤味行业快速发展 《2023年中国佐餐卤制食品行业概览白皮书》发布
    本报记者 朱美乔  佐餐卤味以其美味、健康和便捷的特性,长期以来深受国人喜爱,是众多家庭餐桌上的常客。随着消费需求和市场供应的不断演变,近年来佐餐卤味行业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进入快速成长新阶段。沙利文联合头豹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佐餐卤制食品行业概览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我国卤味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及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其中佐餐卤味企业脱颖而出,并由此诞生了多个区域乃至全国知名的卤味品牌。《白皮书》预计,2023—2027年,我国佐餐卤制食品市场规模仍将以较高速度增长,2
    2023-12-26 0
  • 链接上下游稳固奶源 拓宽产品线增加销路 ——国内乳业竞争力全方位提升之路
    本报记者 杨晓晶 通讯员 韩 萌  2022年以来,中国奶业面临困难和压力,全行业都在寻找突破口、新的发展空间与机遇。如何认知当下奶业形势,对未来做出准确预测和把握,定位发展战略?日前,由国际奶业战略与技术研究中心、北京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国际奶业发展中心主办,北京东石北美牧场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看牛 看奶 看未来”奶业论坛在北京举办,业内众多专家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乳制品消费将长期处于升级阶段  据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卫琳介绍,2018年以来,我国奶业振兴成效显著,牛奶产能
    2023-12-26 0
  • 制定区域协同地标36项 协同发布16项团标 长三角一体化标准化工作显成效
    本报记者  袁国凤  “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全方位、多层次开展长三角一体化标准化建设,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在数字政府、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三省一市共同发力,制定区域协同地方标准36项。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联合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等地政府,将16项先进适用的团体标准采信为示范区协同团体标准。积极引导活力凸显的市场标准建设,推动龙头企业、社会团体加强长三角一体化标准合作,在物流等领域协同发布16项团体标准。”市场
    2023-12-26 0
  • 因地布局 多链驱动 共建共富 山东昌邑解锁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密码
    本报记者  陈长路  山东省昌邑市南北长75公里,东西窄处仅7.5公里,这种纵长横窄的地理条件使得区域资源禀赋差异较大。该市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充分利用这种差异化,建设优势产业示范片区,逐步形成北、中、南三个特色产业集群,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昌邑模式。盐碱地喝上了“甜淡水”“撂荒地”变身“吨粮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数字化赋能,传统种植业有了更多增产基因。  昌邑北临渤海莱州湾,柳疃、下营、卜庄等乡镇北部村庄的土地全部是盐碱地,农民靠天吃饭,土地曾大片撂荒。近几年,该市加大投入建
    2023-12-26 0
  • 以科学证据背书 以科技创新赋能 让更多健康食品被看见被信任被接受
    本报记者 刘艳芳  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以科学证据为安身立命之本、以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永恒动力”的健康食品产业,期待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下,获得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创新的“潜力和红利”,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满足健康多元需求。  也正因如此,对于2024博鳌健康食品科学大会暨博览会,业界报以极大的参与热忱——这个由中国工程院院
    2023-12-26 0
  • 种业振兴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圃、场)达三百一十八个
      本报讯 (记者 罗晨)记者日前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我国种业振兴行动自2021年实施至今,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和阶段性进展。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圃、场)达到318个,159个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活体保护实现全覆盖。  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保护不断加强。历时三年的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即将收官,新收集农作物资源13.9万份、畜禽资源27万份、水产资源12万份,新发现帕米尔牦牛等畜禽品种资源34个,抢救性保护樟木牛等一批濒危珍稀资源,初步摸清了资源家底。国家农作物、海洋渔业种质资源新库建成运行,畜禽种质资源库
    2023-12-26 0
  • 第六届食安中国发展峰会食品科技创新院士论坛扬州召开 2023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颁发
      本报讯  12月23日,由中国食品报社联合江苏省扬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六届食安中国发展峰会暨食品科技创新院士论坛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2023长城食品安全科学技术奖颁奖活动同期举行。扬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扬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潘学元,中国食品报社副社长、总编辑刘彤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原司长高延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执法稽查局原市场稽查专员李玉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刘兆平、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陈建设、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
    2023-12-26 0
  • 优品种、提品质、强品牌,河南内黄推动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是全国花生主产区之一,也是重要的油料生产供应基地,被中国特产协会授予“中国花生之乡”荣誉称号。以果大饱满、色泽白净、含油量高闻名的内黄花生,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全县农业发展中举足轻重。近年来,内黄县紧紧围绕品种更新、绿色引领和品牌创建,加快花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花生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建设农业强县、加快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产业支撑。2022年,“内黄花生”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3年,内黄县花生种植面积达30.64万亩,总产量超11万吨。田间作
    2023-12-25 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