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分类
  • 激活消费新潜能 积极推进食品行业首发经济
    本报评论员  刘  彤  近日,一家零售纽约贝果的烘焙专门店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营业,店里还原了美式复古装修风格,柜台售卖的新鲜贝果多达20余种口味,前来打卡的人把门店围得水泄不通。据该店负责人介绍,从开业第一天,顾客就特别多,之后每天平均进店有1000到1500人,一天的营业额最高能达到10万元。  由此可见,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首发经济已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食品行业作为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其首发经济的潜力更是不可小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2024-08-20 0
  • 清徐老陈醋:从传统制造到创新智造
    本报记者  高娇娣  1年的醋是6度,10年的醋在9度左右,30年的老陈醋度数能达到11.5度,形态甚至会发生改变,呈膏状……在“中国醋都”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通过“蒸酵熏淋陈”五步工艺古法酿造出来的山西老陈醋,像白酒一样,有不同度数之分。山西老陈醋酿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夏天晾晒蒸发水分,冬天捞取表面冰块,年复一年的岁月浓缩,最终酿就香、醇、浓、酸的黑紫色老陈醋。如今在清徐,一家家老字号企业积极以科技创新培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提升工艺实现数智化产醋,还开发出果醋、保健
    2024-08-20 0
  • 截至目前已建海外仓超2500个,极大降低物流成本 我国海外“千仓万库”时代加速到来
      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设海外仓超2500个、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作为跨境电商重要的境外组成部分,海外仓“千仓万库”的时代正加速到来。专家表示,海外仓的设立,不仅极大缩短了订单配送时间,提高了客户满意度,还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物流时长成倍缩短  海外仓,是个什么“仓”?简单来说,海外仓是在境外通过自建或租用运营的数字化智能化仓储设施,有助于打通跨境贸易“最后一公里”。  没有海外仓,跨境电商物流是“断层”的,有了海外仓,跨境电商的仓储、分拣、包装、退返、发
    2024-08-16 0
  • 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2000亿元 速冻食品企业探索“多条腿”走路谋发展
      集方便、快捷、美味、丰富等属性于一身的速冻食品近年来在消费者的日常饮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成为万千家庭冰箱中的“必备品”,整个行业也迈入发展高速期。在这一波行业浪潮中,各企业竞相角逐,探索“多条腿”走路谋求更好发展,除了深耕C端市场传统产品,还针对B端研发适应餐饮企业后厨加工工艺和不同餐饮应用场景的细分品类,有的甚至尝试跨界摆地摊。业内专家表示,这不仅有利于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饮食需求,也为行业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速冻食品一路“狂奔”  “以水饺为代表的速冻米面制品在国人中的心智
    2024-08-16 0
  • 四川井研县:柑橘串起甜蜜产业链
    本报记者  蒋俊伟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是国家优质柑橘商品生产基地、全国柑橘产业30强县,近年来,井研县大力发展晚熟柑橘产业,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发展思路,构建晚熟柑橘产业体系,引进和培育柑橘新品种,激发晚熟柑橘产业发展活力,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目前,全县柑橘种植面积达23.03万亩,产量达28.8万吨,综合产值达30亿元,品牌价值16.89亿元。在“统”字上下功夫,紧盯高效推动  井研县突出“一区一线N园”功能布局(井研杂交柑橘核心示范区、井研柑橘百里产业
    2024-08-16 0
  • 河北石家庄:小香椿大产业
      近年来,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谷家峪村的香椿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已达5000多亩,年产量达100万公斤,香椿产业总产值达2000万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产业。目前,村里两家香椿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带动了周边7个村进行香椿种植。  图为村民们正在对香椿进行包装、称重等工作。  王鹏  摄 《中国食品报》(2024年08月16日02版)  (责编:孙 茜)
    2024-08-16 0
  • 健康意识增强 国民消费升级 有机燕麦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多元化的需求为中国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4年中国有机燕麦行业发展及消费需求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有机燕麦作为有机食品中营养价值较高的产品,消费者对其衍生产品需求逐步提升,在日常生活中的食用场景不断拓宽,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市场规模扩大,呈现四大特点  《报告》数据显示,2017—2021年中国有机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2
    2024-08-16 0
  • 中国需要更多的“非洲产” 非洲也需要更多的“中国造” 中非农业合作释放新潜力
      近年来,中非农业合作在中非合作论坛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等框架下不断深化,取得丰硕成果。从田间地头到电商市场,中国通过技术援助、产业链建设和市场拓展,助力非洲各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非洲大陆农业现代化进程。随着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即将于下月在北京举行,中非农业合作再次成为关注热点。为推动非洲农业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  在日前于海南三亚举办的中非农业科技合作研讨会上,非洲科学院前院长菲利克斯·达科拉表示:“中国通过持续科技创新提升农作物产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这样的巨大成功是非洲所向往
    2024-08-16 0
  • 深入基层一线 共绘乡村振兴宏伟蓝图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社会实践团走进福建福鼎
    本报记者  连  荷  通讯员  王进怡  近日,江南大学“食光嵛你”实践团联合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开展社会实践。怀揣着对乡村振兴事业的热忱与憧憬,江南大学食品学院10名本研学子跨越600公里,从江南水乡江苏无锡出发,远赴福建省福鼎市“米粮仓”店下镇,历时近20天,深入基层一线,以青春之名,共绘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参观农耕文化展示馆走进稻田学习农耕文化深入乡村田间 体悟稻香里的农耕诗篇  为深入了解稻作文化,实践团先后走进福鼎市数个乡村,了解乡土乡情。 
    2024-08-13 0
  • 资源修复加快 产业链初步形成 小乌贼“游出”大产业
      包括章鱼、乌贼等在内的头足类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在海洋生物食物链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海洋中最具潜在价值的蛋白质资源之一。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破坏等多种原因,其捕捞产量急剧下降。今年,由宁波大学承担的科技创新项目“虎斑乌贼全人工规模化育种技术研究”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通过验收,逾14万只虎斑乌贼苗种于4月在漳州繁育成功。专家表示,开展头足类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对于保护头足类资源和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乌贼资源修复技术加快推广应用  虎斑乌贼为头足纲,乌贼科水生动物,因身上长有虎斑状的纹路而得
    2024-08-13 0
  • 多家原奶企业再发盈利预警 行业深度调整态势仍将持续
      由于奶价和牛价的持续下滑,近期多家原奶上市公司发布盈利预警,半年业绩面临亏损。中国圣牧预计上半年将出现1.3亿到1.5亿元人民币的亏损,而2023年同期为盈利2300万元;澳亚集团预计上半年将综合亏损6亿到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3.1亿元亏损扩大近一倍;现代牧业也于近日发布盈利预警,预告上半年净利润将亏损1.8亿到2.4亿元人民币。事实上,多个地区的奶牛养殖企业均面临着原奶价格下跌、原奶动销不畅的现状。业内预判,由于下游需求不足,第三季度行业深度调整的态势仍将持续。原料奶价格持续下降  对
    2024-08-13 0
  • 广西荔浦: “新”力量带来农业新气象
    本报记者  梁忠超  通讯员  周俊远  夏伏热浪,昭示着南方水稻陆续进入收获季。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市,千亩水稻已开镰收割,田间收割机机声隆隆,纵横交错的水泥路连着稻田,一辆辆农用车满载金黄的稻谷驶向仓储,空气中弥漫着稻谷的清香。近年来,荔浦市在新质生产力上下功夫,引领农业创新发展,走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路子,聚焦农业种养,“新”力量带来了新气象,种养变得更“智慧”,荔浦由此走出了一条科技兴农之路。今年上半年,荔浦市预计肉类总产量2.31万吨,生猪出栏20.
    2024-08-13 0
  • 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茶叶进出口报告发布
      本报讯  (实习记者 崔丹阳)日前,由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分会联合“一带一路”国际茶贸易产业科技创新院编撰的《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茶叶进出口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第七届茶叶进出口贸易年会上发布。  《报告》以海关总署提供的中国茶叶进出口详细数据为基础,包括2023年中国茶叶进出口贸易总体概况、2023年以及2024年1—6月中国内地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茶叶概况等6个部分,全维度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之间的茶叶进出口贸易数据进行了详尽直观
    2024-08-12 0
  • 品牌零售商制胜粮油生鲜赛场 大作“鲜”文章 服务拢人心
    本报记者  高娇娣  实习记者  崔丹阳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的持续投入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全国粮油品类供应量稳步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消费者对粮油产品的品质和安全要求也日趋升高。同时,随着人均食物消费量的逐步稳定以及健康饮食的兴起,消费者对于优质蔬果肉类的需求不断上升。消费者研究与零售监测公司尼尔森IQ近日发布的《2024粮油生鲜行业洞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未来,只有满足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双重需求的品牌商和零售商,才可以成功制胜竞争日益激烈的消
    2024-08-12 0
  • 一粒种子里的创新之道
    新华社记者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一粒荞麦种子又有怎样的力量?  我国是世界荞麦的起源中心,至少有4000年的栽培历史。在云南、新疆、西藏等地的部分地区,荞麦是主要粮食之一。近日在河北张家口市康保县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很多人发现,名不见经传的荞麦,也可以做到“好吃好玩好看”。  香气温润的荞麦茶沁人心脾,方便美味的荞麦凉面畅销市场,坝上草原一望无际的荞麦花朵绘出美丽风景线……这背后的“密码”,就是品种创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周美亮带领团队历时8年,
    2024-08-12 0
  • 云南甸尾: 小农户融入大生产 小土豆迈出大步伐
    本报记者  周  岩  通讯员  赵素留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振兴需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县甸尾乡加快高原特色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以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培育壮大生产经营新主体,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让高原特色马铃薯真正“跃”出山寨。姚美秀(中)指导农户防治马铃薯病害吸引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这几天,姚美秀正忙着对马铃薯进行适应性、商品性及抗病性比
    2024-08-12 0
  • 靠“风格”争夺眼球 凭细节打动人心 调味品品牌创新包装谋“出圈”
      海天味业推出瓶盖采用喷雾式设计的酱油新品和黄豆酱挤挤瓶,老干妈风味糟辣剁椒新品采用国潮风包装,莲花腐乳则设计了“一餐量”小块独立包装……继卷价格、卷配料、卷工艺之后,调味品行业的市场争夺战来到了包装环节。业内人士表示,包装不仅仅有保护产品的功能,更是一种展现品牌形象和产品特色的方式。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和独特体验的追求,创新的调味品包装正逐渐成为为产品添彩的重要元素,为品牌带来新的机遇和竞争优势。视觉突出抓眼球  “包装不只是包装,更是产品体验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与传统的简约包装相比,现
    2024-08-08 0
  • 中消协公布上半年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现制饮品品牌屡现过期食材、“叫花鸡里没有鸡”等问题突出
    本报记者  谷秀燕  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近日发布今年上半年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现制饮品品牌屡现过期食材、网络平台自动续费“开通容易退订难”、“叫花鸡里没有鸡”暴露商家“推责”问题等较为突出。  中消协表示,今年上半年,一系列促消费政策措施出台,消费“主引擎”动力强劲。从年初的冰雪经济到每个长假的假日经济,文旅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热点为消费市场的恢复不断增添新动力。但一些消费维权热点事件话题反映出部分行业领域当下仍存在消费者权益保护痛点、难点、堵点,
    2024-08-05 0
  • 列车推出儿童套餐丰富旅客暑期旅途
      暑假期间,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杭州客运段针对暑假期间儿童旅客客流增加的情况,更新了列车餐车菜单,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儿童旅客食用的儿童套餐,丰富儿童旅客的暑期旅途生活。  图为工作人员在列车上销售儿童套餐。  图为工作人员向旅客介绍各种类型的儿童套餐。  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中国食品报》(2024年08月05日02版)  (责编:叶家茂)
    2024-08-05 0
  • 河北:“唤醒”盐碱地 做好特色农业大文章
      去年,河北省通过高清卫片解译筛查、田间调查核验,确定了省域内有570.25万亩盐碱耕地,并建设盐碱耕地高标准农田18万亩。为构建盐碱地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扎实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去年以来,河北省坚持“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聚焦品种改良、改造提升、科技创新、综合利用、产业加工等重点方向,不断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耕地产出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农户在曹妃甸区第四农场开展稻蟹立体种养强化种业创新与示范  河北省在加快耐盐碱作物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河北省
    2024-08-05 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