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分类
  • 严惩以“中医养生”为噱头诱骗老年人行为 中央网信办专项整治短视频恶意营销乱象
      本报讯  从4月15日起,中央网信办将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通过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突出问题,从严打击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等恶意营销乱象,切实维护网民合法权益,推动短视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据了解,整治重点集中在4类问题:一是恶意虚假摆拍问题。打造悲惨人设,假冒新就业群体身份,虚构“苦情”戏,利用公众善意卖惨营销。通过自我包装、作秀等手段,编造“社会名流”“成功人士”等虚假人设
    2025-04-17 0
  • 图片新闻
      日前,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开展肉制品联合专项检查。此次行动以“源头管控、流通追溯、市场规范”为核心,对富阳区大青猪肉屠宰场、九鲜牛肉屠宰场以及城东市场肉制品经营户进行突击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6人次,检查屠宰企业2家、肉制品及禽类经营户35户,责令整改5户,立案查处2起,有效净化了肉类市场环境。  图为执法人员对肉制品经营户的产品进行检查。  王娟  摄   《中国食品报》(2025年04月17日03版)  (责编:杨晓晶)
    2025-04-17 0
  •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公平竞争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本报讯  (记者 杨晓晶)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重点举措清单》(以下简称《清单》),提出推动公平竞争等37条重点举措。  在破除壁垒、推动公平竞争方面,《清单》提出,推动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完善经营者集中监管规则体系,从增强透明度、健全分类分级审查制度、提高便利度等方面,帮助民营企业更精准地识别竞争合规风险,激发民营经营主体投资并购活力。同时,部署开展整治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专项行动,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
    2025-04-17 0
  • 规范自然人网店,堵住必要的制度漏洞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不过,个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家庭手工业产品,个人凭借自身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和零星小额交易活动,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无须登记的情形除外。近年来,众多电商平台为激发个人创业热情,进一步放宽自然人网店入驻门槛,个人仅需完成身份认证等简单步骤,便能轻松开启网店之旅。目前,自然人网店约占平台内经营者总量的57%,成为网络交易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稳增长、促消费、保就业、惠民生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4-15 0
  • 实行“四个统一”,提升自然人网店经营管理水平
      本报讯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首个市场监管行业标准《自然人网店管理规范》(以下简称《管理规范》)。市场监管总局网监司相关负责人近日就《管理规范》相关问题作了解答。  谈及《管理规范》出台的背景,该负责人介绍,网络交易平台内经营者包括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等办理登记的经营主体,还包括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家庭手工业产品或从事便民劳务、零星小额交易等类型经营活动的依法免予登记的自然人主体(以下统称“自然人网店”)。目前,自然人网店约占平台内经营者总量的57%,是网络交
    2025-04-15 0
  • 以制度“补短板”,防范全链条食安风险
      为规范重点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行为,市场监管总局于2月17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修正草案》),并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修正拟对重点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实施许可管理,以防范全链条食品安全风险。对重点液态类食品散装运输实施许可管理  食品安全法是我国食品安全法治的基本法,构建了食品安全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制度,其在回应食品行业发展需求、应对食品安全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2024年修正的食品安全法,将婴幼儿配方液态奶纳入注册管理;此次修正拟对
    2025-04-08 0
  • “原切肉”沦为营销话术谁之责
      “原切”牛羊肉,咋检出食品添加剂?近 日,有消费者实名举报《乡村爱情》“赵玉田” 扮演者吴云飞,称在其直播间购买的“原切羊 肉卷”,经检测属于含有焦磷酸盐、柠檬酸盐 等食品添加剂的合成肉。打着原切肉的旗 号,卖的却是调理肉或合成肉,已经涉嫌欺骗 消费者。  更让人震惊的是,据媒体近期调查,随 机购买了 12 种未标注任何添加剂的预包装 牛羊肉,经检测,其中 7 种含有食品添加 剂。7 种检测出食品添加剂的预包装牛羊 肉中,还有2种磷酸盐总量超过国家标准。  从调查看,12种“原切”牛羊肉中有
    2025-04-03 0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农资打假”典型案例 从源头护航食品安全
    本报记者 杨晓晶  农资质量安全事关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大局。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4个“农资打假”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介绍,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涉及种子、农药、化肥3类重要农资,涵盖利用网络电商平台销售、“农资忽悠团”进村兜售等典型犯罪手段。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发布典型案例有助于进一步做好2025年“农资打假”审判工作,依法惩治制售伪劣农资犯罪,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从严惩处  最高人民法院表示,生产、销售伪劣农资犯
    2025-04-03 0
  • 市场监管总局: 两项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将施行
     本报讯 (记者 罗晨)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同时将《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修改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两项规定均自2025年4月15日起施行。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共24条,针对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适用范围、风险报告、工作机制衔接、监督抽考、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定义等方面进行了修改。调整规章适用范围,健全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体系。明确规章适用于食品
    2025-04-03 0
  • 今年以来七百一十一项国家标准落地 涉及食安监管 、质量强链等方面
      本报讯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2025年一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了近期多项工作进展。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已批准发布了 711 项国家标准,针对校园等集中用餐单位重点领域风险,出台多项食品安全监管新规加强管理。  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宣传司司长王秋苹表示,在出台施行政策方面,一季度,市场监管总局围绕规范市场秩序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出台施行了《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实施办法》《网络交易执法协查暂行办法》《经营主体登记档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
    2025-04-02 0
  • 确保庭院经济有序发展 推动乡村产业真正振兴
    萧淑贞 邱建生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国家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指导意见,鼓励引导乡村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增收来源。但从目前来看,农民采用古法工艺酿制的酱油、醋等产品却因缺乏相应的标准,只能远远地“躲在”乡村的角落里。因此,还需从多方入手,真正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卡点”。  乡村的产业振兴应该更多地依靠各类初、精、深食品加工,但生产标准的不完善严重限制了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在现行的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农民可以施展的空间非常
    2025-03-25 0
  • 完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制度 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畜禽种业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畜产品稳产保供的重要保障,也是畜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近日,农业农村部法规司、种业管理司负责人对《办法》有关情况进行了解读。适应发展现代畜牧业新要求  谈及《办法》出台背景时,该负责人表示,为适应发展现代畜牧业新要求,保障畜禽种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22年修订畜牧法时明确,“国家对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在统一的信息平台办理。具体办法和许可证样式由国务院农业农
    2025-03-25 0
  • 守牢食品安全底线 织密全链条监管防护网
    本报评论员  刘 彤  食品安全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最基本的公共利益之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多条政策举措,针对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和食品生产、贮存、运输、寄递和配送、销售、消费、进口等覆盖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各环节监管衔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8个方面需要健全完善的协同监管措施和机制,共21条具体措施。这一意见的出台,释放出国家坚决守护食品安全底线、强化全链条监管的鲜明信号。  食品安全,国之
    2025-03-24 0
  • “315消费安全大会”在京召开
    3月15日,由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主办的“315消费安全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共筑满意消费”为主题,旨在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和履行消费者保护组织的作用和职责,强化消费维权,助力消费政策,传播消费知识,推动提升消费维权社会共治水平,助力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活力、创造消费新动能。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理事长陈四光,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金鼎餐厅专家工作组组长朱兵,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秘书长赵文珂,中检集团华东区域认证中心市场总监孟东润,紫金财产保险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健等出席
    2025-03-19 0
  • 处理消费纠纷240.1万件 为消费者挽回损失2.57亿元 2024年浙江消费“晒出”亮眼成绩单
      浙江省日前发布2025年消费维权及促消费工作举措。去年,浙江深化实施“放心消费在浙江”建设,吹响“浙里来消费”冲锋号,取得了显著成效。数据显示,浙江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08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全省举办“浙里来消费”系列活动2000余场,拉动消费超3000亿元;“以旧换新”带动浙江消费超1700亿元;全域旅游人数达8.9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2万亿元;全省各级消保委全年妥善处理消费纠纷240.1万件。“放心消费嘉年华”促消费活动现场去年共接收消费投诉229.97万件  浙江
    2025-03-18 0
  • 最高检:去年对危害食药安全等三类犯罪共提起公诉3.6万余人
      本报讯 (记者 王宁)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加强民生司法保障的做法成效,其中包括检察机关在食药领域安全方面的相关举措。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宫鸣表示,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依法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等三类犯罪,共提起公诉1.8万余件3.6万余人。  宫鸣在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聚焦重点领域,有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体包括防范化解房
    2025-02-25 0
  • 辽宁沈阳“随手拍”拍出食安共治新模式
    本报记者  陈景华  为实现食品安全社会治理多元化发展,提高食品安全治理效能,拓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渠道,解决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外卖餐饮店食品安全问题,自2024年9月以来,辽宁省沈阳市市场监管局充分利用“互联网+智慧监管”等优势,有效发挥网约配送员食品安全志愿者作用,使外卖骑手化身“移动探头”,担任“食品安全卫士”,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外卖骑手“随手拍”系列活动,积极探索政企协作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新模式。外卖骑手化身“移动探头”  沈阳市是国内食品网约配送行业相对发达的省会城市,目前,沈阳
    2025-02-21 0
  • 公安机关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破获涉渔刑事案件六千余起,查获非法渔获物十九万余公斤
      本报讯  (记者 王金臣)去年,公安机关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将打击非法捕捞犯罪列为“平安长江2024”专项行动“1号打击行动”,累计破获涉渔刑事案件6000余起,打掉犯罪团伙830余个,查获非法渔获物19万余公斤,有力震慑遏制了长江流域规模性涉渔犯罪。据有关部门监测,长江流域土著鱼类增加30余种,江豚种群数量实现历史性止跌回升,数量达1240余头,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持续恢复向好,长江禁渔工作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  公安机关坚持打源头、斩链条、摧网络,向涉渔突出犯罪发起凌厉攻势
    2025-02-21 0
  • 长江十年禁渔成效斐然
    本报记者  王佳仪  长江拥有近4300多种水生生物,其中鱼类就多达424种,特有鱼类183种,是全球七大生物多样性丰富河流之一。为提升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珍稀鱼类,农业农村部2020年1月1日发布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计划实施以来,各相关省份积极响应,成绩亮眼。多省份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重庆市,监测数据显示,长江干流监测鱼类较禁捕前增加了47种,这一数字直观地反映出禁渔政策对鱼类生存环境的积极影响。曾经难觅踪迹的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鱼类,如今出现频率明显上升,它们的身影再次活跃在长
    2025-02-18 0
  • 图片新闻
      正值春季开学季,为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日,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太平溪和三斗坪两地市场监管所分别组织开展了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第一时间对辖区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经营主体开展食品安全检查,切实守好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图为执法人员检查食品原料采购情况。  熊家明  彭定贵  赵欣畅  文/摄   《中国食品报》(2025年02月18日03版)  (责编:王 宁)
    2025-02-18 0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