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娜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零售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零售业态暴露出高损耗低效率等弊端。艾瑞咨询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国食品零售行业数字化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当前食品零售领域整体数字化水平偏低,连锁化率的提升将带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未来,零售行业的综合商超由货架视角向货盘视角转型。
品牌连锁化进程加速
中国食品零售行业整体规模庞大,未来主要增长点包括下沉市场、量贩零食和即时零售等。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化的重要性不断提升,食品零售数字化的增长前景广阔。深耕品类管理的垂直厂商将有望把握这一机遇,从食品零售向更广泛的客户群体渗透。技术层面,食品零售数字化厂商将加速构建云、数、智三位一体的技术闭环,以原生架构为底层支撑,利用数据驱动,探索智能化场景应用。
食品零售是面向终端消费者专营食品销售的商品零售业态,包括零食、水果、生鲜、饮品等类目。随着综合商超、便利店及夫妻老婆店等传统零售业态暴露出高损耗、低效率等弊端,聚焦特定品类的垂直细分业态成为应对行业竞争的一种差异化手段。《报告》显示,品牌零食连锁、社区生鲜超市、生鲜前置仓、量贩零食、火锅食材超市等多种垂类新兴业态兴起,加速了食品零售行业整体的连锁化进程。一方面,品类聚焦有利于创业公司在短期内建立品牌认知,另一方面,减少SKU复杂度,提升单品采购规模也有利于降低运营成本,使得头部企业能够通过标准化的店型快速扩张。与此同时,效率革命贯穿始终。新兴业态通过减少中间环节,如采用原产地直采的方式,或在社区周边设立小型仓库或前置仓等方式,优化供应链效率,打造极致性价比。
食品零售行业长期以分散的社区门店及夫妻老婆店为主,虽然门店数量庞大,但整体数字化水平偏低。随着新兴业态的兴起,食品零售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也进入加速阶段。传统零售供应链链路冗长且数据利用率低下,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整合供应链、优化采购成本,同时提升管理效率、减少库存浪费。与此同时,消费者习惯的变革,让线上线下融合成为必然趋势,打通各渠道消费者数据,基于统一身份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围绕供应链管理的效率提升和全渠道运营的体验重构,将引领食品零售数字化转型。
食品零售数字化的核心在于重构人、货、场三者的协同关系。《报告》指出,“人”的数字化聚焦消费者,需构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全渠道运营体系;“货”的数字化强调商品全链路透明可控,要求建立高效透明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场”的数字化则关注传统交易场所向数字化中枢转型。在此过程中,收银系统将作为关键数据的触点,与供应链管理系统、全渠道运营系统共同构成食品零售数字化的“铁三角”。三者联动,以消费者行为数据驱动商品优化,供应链响应效率赋能全渠道履约,推动食品零售行业从单点数字化向全面的人货场协同进阶。
全渠道运营成行业中枢引擎
供应链管理系统连接生产与销售,维护供应商关系,精细化管理仓储物流。《报告》显示,对于食品零售行业中生鲜易腐、水果季节性波动、零食需求多元等复杂特性,供应链管理(SCM)系统通过数字化整合从源头采购到终端销售的全程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从提效率、控成本、抗风险三个维度赋能食品零售企业。提效率方面,利用算法预测多变的消费需求,实现智能补货与库存优化,降低生鲜、水果的巨额损耗和库存资金占用。控成本方面,通过协同供应商与物流资源,提升采购议价能力与配送效率,节省运输成本,同时保障商品尤其是短保品类的快速周转与新鲜度。抗风险方面,能实时跟踪并灵活应对供应链紧急状况。同时,严格的批次管理与全链路追溯能力辅助企业构筑食品安全的防线,以满足日益严苛的合规要求。
供应链管理系统包括传统ERP、综合供应链和零售数字化厂商,行业场景垂直递增。食品零售供应链数字化厂商根据业务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三大类:传统企业资源计划(ERP)厂商以财务与生产模块为核心,依托系统集成优势服务大型食品制造商;综合供应链厂商聚焦供应链场景,凭借实体仓储网格及物流资源构建竞争壁垒;零售数字化厂商深耕垂直场景,以敏捷迭代与行业技能见长。《报告》指出,未来以上三类厂商的场景与行业理解将逐步加深,相互融合,持续提升标准化能力、实体资源广度与垂直场景深度。
全渠道运营系统盘活线上线下、公域私域的全域流量,构建会员体系。《报告》指出,全渠道运营系统是食品零售企业整合多触点业务、沉淀数据资产、重构人货场关系的中枢引擎,通过整合线上线下数据流、物流与资金流,重构价值链。数据沉淀方面,统一沉淀商品、会员、交易数据,构建统一的会员标签体系与销售数据分析体系。盘活客户方面,基于全域行为画像实现精细化运营,从流量获取转向用户客户价值(LTV)挖掘。经营分析方面,整合全域销售数据,分析转化率与健康度,完成数据反哺业务的闭环。在营销运营环节,零售业应对高频次、多库存(SKU)的长尾需求,强调渠道差异化定价与精准营销。水果易受季节与时效影响,需分级定价与损耗控制。生鲜因高损耗、短保鲜期,核心诉求在于以销定产与快速周转,关注临期品促销。
全渠道运营系统企业类型与竞争策略分析包括传统ERP、营销云背景和零售数字化厂商,融合并盘活线上线下流量。服务食品零售全渠道运营的厂商根据优势及厂商背景可分为三类:传统ERP厂商依托系统集成服务大型企业,早期非云原生架构导致容器化部署滞后;营销云背景厂商以云原生底座支撑敏捷迭代,通过AI驱动公私域流量自动化运营;零售数字化厂商依托行业场景深度优化流量转化。《报告》显示,这三类厂商均朝着优化基础产品架构、强化行业垂直算法、多维数据智能分析的方向发展,最终以“云原生基座+全域数据智能+场景化工具”重构全渠道流量运营竞争力。
数字化是未来行业核心竞争要素
中国食品零售行业的整体规模庞大,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食品饮料零售商品交易总额(GMV)已经超过7万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8.7万亿元。《报告》指出,从增长驱动因素来看,下沉市场受益于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和需求侧消费升级的趋势,将产生巨大的规模红利。与此同时,量贩零售模式加速对供应链端改造,以高性价比的优质产品占领市场,而即时零售模式侧重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依靠“线上下单、即时配送”满足碎片化消费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化越来越成为食品零售企业关键的竞争要素,相关数字化厂商如能把握市场红利,未来成长空间将更为广阔。
当前中国零售行业整体处于由销售导向转向需求导向的升级阶段,新兴业态的冲击让传统商超以货架视角为核心管理思路显得捉襟见肘。《报告》显示,以胖东来、永辉等为代表的商超企业,率先利用货盘差异化策略开启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的转型。相比1.0阶段服务综合商超的数字化厂商多聚焦货架层面的管理,食品零售领域数字化厂商在品类管理方面更加精细化、专业化,能够帮助客户挖掘品类数据,优化商品结构,满足消费者对商品丰富度和高品质的需求。此类厂商在过往服务中积累的模块化能力将有望帮助其把握商超转型的机遇,向包括综合商超在内的更广泛的客群拓展。
《报告》指出,食品零售数字化厂商将加速构建云、数、智三位一体的技术闭环。云原生架构在弹性扩展、灵活拓展、敏捷开发和持续迭代等方面优势凸显,为要求业务敏捷、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食品零售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底层支撑;打通各业务系统,建立商品、用户和供应链的全链路数据体系,可以帮助客户改变传统的经验驱动模式,转向更加科学的数据驱动;在AI应用方面,大模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AI+零售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将决策式AI与生成式AI融入到供应链管理、门店经营、用户运营、决策辅助等环节中,推动食品零售的数智化升级。
《中国食品报》(2025年08月08日07版)
( 责编:高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