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四川成都平原的田间地头一片繁忙,各地围绕农业项目与生产积极行动,以实际举措奏响“开工奋进曲”,为乡村振兴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蒲江县以“两个替代”工程为依托,推动柑橘产业迈向国际市场。在蒲江铭盛果业厂区,8万斤耙耙柑经精细处理后出口东南亚。“两个替代”工程,即有机肥替代化肥、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使蒲江45万亩晚熟柑橘品质显著提升。这不仅契合国内消费者对绿色、健康农产品的需求,更让蒲江柑橘在欧美、东南亚市场崭露头角。此外,政府与企业紧密合作,政府搭建平台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企业则凭借优质产品提升“成都味道”的国际影响力,推动成都柑橘产业在国际市场破浪前行。
简阳市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让“菜篮子”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简阳市新市街道的萝卜和杨家镇的羊肚菌产业蓬勃发展,标准化种植保证了农产品品质,“产储销”一体化模式和产业链的延伸提高了产品附加值。通过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充分挖掘各村特色资源,激活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2024年简阳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和农户人均收入的显著增长,便是特色农业发展成果的有力证明。
成都东部新区高明镇三大湾村开展“甜蜜革命”,推动水果产业升级。7000株蜂糖李幼苗取代老化的“土李子”,高明镇政府主导引进优质种苗和科学种植体系,并建立跨省技术帮扶机制,邀请专家指导。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水果品质和产量,还为果农带来更高收益,为乡村振兴增添新的经济增长点,孕育着来年的丰收希望。
金堂县凭借科技赋能农业生产,在蔬菜育苗等环节发力。赵家镇的豌豆尖、官仓街道的育苗中心……处处展现出农业生产的蓬勃生机。从传统的“粤系蔬菜”合作社到智能化育苗车间,科技在农业中的应用不断深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让古老的农耕智慧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新活力。
成都各地在农业领域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展现出成都农业的多元发展态势和强劲发展动力。无论是农产品质量提升、产业升级,还是科技应用,都为“天府粮仓”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的一年里,成都农业将继续秉持“人勤春早”的拼搏精神,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广袤的田野上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迎接更加丰硕的丰收年景,为推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孙立国 郭建军)
《中国食品报》(2025年02月17日02版)
(责编:叶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