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晓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开展粮食节约减损、全民节粮意识提升、餐饮行业及单位食堂反浪费等行动,到2027年底,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损失率控制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餐饮行业、机关食堂、学校食堂、企业食堂等人均每餐食品浪费量明显下降,餐饮浪费得到有效遏制。《方案》的落地实施将带来哪些改变?怎样才能更好开展相关行动,以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近日,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解答。
全面推进节粮减损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农业价格成本处处长韩静波表示,我国已发布反食品浪费法、粮食安全保障法,在此规范和引导下,全社会推动反食品浪费和减损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粮食损耗逐步减小,食品浪费逐步得到遏制。“但还有一些浪费问题比较严重的环节,发布《方案》,就是要给这项工作再加把劲,同时也把各部门各行业这些年来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加以明确,并持续推动下去。”韩静波指出,我国粮食供需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确保粮食安全要从增产和减损两端发力,在好年景也不能麻痹大意。
减少粮食浪费,应该从哪些环节入手?在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动物食物与营养政策中心主任程广燕看来,《方案》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坚持全链条推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损失率控制在国际平均水平以下。”程广燕介绍,围绕这一目标,《方案》中“粮食节约减损行动”部分,分别针对造成粮食在机收、储存、运输、加工环节损耗浪费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强化粮食机收减损、减少粮食储存损失损耗、加强粮食运输减损、减少粮食加工损失4个方面的具体行动与要求。
“每一项行动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程广燕表示,针对消费环节的浪费,《方案》分别从提升全民节粮意识、推动餐饮行业反浪费、督促监督单位食堂反浪费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行动与措施,对餐饮行业的反浪费以引导、鼓励为主,同时强化违法惩治和行业自律;对机关、学校及企业食堂特别是国有企业食堂,以加强管理、强化考核为主,发挥国有集中供餐单位在反食品浪费方面对全社会的示范引领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粮食损失和浪费量化评估主体以研究机构为主。此次《方案》将反食品浪费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更加健全,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统计调查制度、标准规范和指标体系不断完善。“在新的形势下,建立国家层面的全产业食物损耗与浪费统计调查制度,是我国食物损耗浪费监测走向常态化、科学化、标准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全链条反食品浪费的首要前提与基础。”程广燕介绍,《方案》对反食品浪费有多项制度安排,从顶层设计上调动各地政府、各单位反食品浪费的积极性。在保障措施部分,《方案》还在粮食安全、乡村全面振兴等考核中突出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要求,坚持党政同责、压实责任,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聚焦重点产品和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