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推动5G应用规模化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壮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2部门印发《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方案提到,到2027年底,构建形成“能力普适、应用普及、赋能普惠”的发展格局,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23年,中国食品工业实现全年增长,规上企业完成营业收入90052.4亿元、利润6168亿元,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基本生活物资,还通过对各类农产品原料的加工利用,延伸了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当前,推进“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推广一体化、集约化解决方案,打造5G工厂建设标杆,成为推动食品工业及智慧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投料、检测、包装、装箱、入库等工序生产线上,人机配合井然有序;全自动灌装机、智能码垛机、AGV无人搬运车等智能化设备让更多工人从高强度的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样的场景,出现在蜡笔小新(福建)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蜡笔小新”)位于福建晋江的果冻生产车间里。这是福建联通和蜡笔小新共同打造的5G+智慧工厂。
“我们是被市场推着前进,不进步就要被淘汰。”蜡笔小新供应链中心总经理马良丰说:“零食渠道竞争非常激烈,不仅看质量,还要拼反应快、成本低,这对我们是非常大的挑战。比如,渠道要求明天早上8点把货送到指定仓库,晚到一分钟,就面临重新约单,同时面临很重的处罚。这就要求我们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速度。”
借助“5G+工业互联网”技术,蜡笔小新顺利解决了供应链效率这一痛点。虽然5G+智慧工厂的建设对企业来说是笔不小的投入,但据蜡笔小新有关部门统计测算,通过技术变革提质、降本、增效,仅今年一年,就有望降低生产成本1000万元。
“联通‘5G+工业互联网’技术在晋江食品企业中的应用,目前已呈现出头部企业带头示范、中小企业正从观望效果到希望跟进的特点。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总结成熟经验,深入企业调研,根据各类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不同的痛点难点,提供‘标准化可复制+个性化针对性’的一企一策综合解决方案。”中国联通(福建)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孙振州说。
同为福建食品行业龙头企业的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也是“5G+工业互联网”的“吃螃蟹者”。在该公司的5G+智慧工厂生产车间,“5G+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贯穿了从和面到醒发、烘烤等生产工序全流程,实现了生产可视化、智能化、精细化。根据该公司2023年的数据,同比2022年,该公司产品订单交付及时率提升了65%,生产协同效率提升了35%。
在重庆,传统餐饮产业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实现了高质量发展。陶然居饮食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字科技5G快餐鲜食工厂的诞生是重庆食品企业数字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介绍,该工厂综合了“5G+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依托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智能化视觉检测系统等集团自研创新成果,实现了原材料溯源全程数字化、加工流程智能化、冷链物流便捷化。在米饭生产线,大米从进料端投入,经过流水线自动焖熟成米饭后,沿滚轴传送带到达提升机,随后被叉臂送入冷却机舱室,在真空无菌环境中快速降温。冷却舱完成复压后,出料端的舱门自动打开,由提升机将装满米饭的料盘取出,进入出料区。成品米饭被取走,空盘被传送至容器清洗段,经历灭菌清洗、风干烘干后重新投入使用。生产线为自动化流水线,物料输送、真空冷却、筐盘清洗等环节均由程序控制,操作人员只需在智能控制屏上调用事先调试好的工艺配方,即可实现生产线长时间不间断运行。
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表示,下一步,集团将践行数字科技为实体经济赋能、为美好生活添彩的理念,把企业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融入高新区发展。餐饮产业虽然是传统产业,但只要餐饮企业勇于创新、大胆变革,产业就能够加速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农业生产无需面朝黄土背朝天
《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重点提到,加速5G在种植、养殖等场景创新应用。推进5G与智能农机深度融合,提升基于5G的农业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研发生产水平。
智能气象站可以采集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重要环境数据,实时发送到后台系统;虫情测报站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基地及周边区域的虫害情况,系统自动进行虫害预警……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星光数字大田内,许多物联网设施在水稻田间应用,护航1万亩水稻的生长。
这些数据的背后,则是南浔区数字大田智慧管理平台。该平台综合利用700M5G技术,实现了大田种植大数据实时传输,以对土壤、空气、病虫害等农情的实时监测,结合后台系统实时数据记录分析,替代了传统的人工巡田方式,有效提升了田间管理劳动效率。
“过去,虫情、气象、土壤等农情信息需要人工现场测报;现在,依靠设立在田间的监测系统,农情信息可实时显示在数字云平台上。”浙江移动工作人员一边在手机上打开数字大田智慧管理平台一边介绍,农民只要在田间拍一张照片,几秒内就能得到病虫害分析结果和相应的防治办法。
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帮助农民在家“种田”;一块小屏幕,就能浏览田间地头多种信息。“通过数字大田智慧管理平台,在家就能看到农作物的长势,还能远程控制浇水,因地制宜进行施肥。”南浔区旧馆街道港胡村村民老张说。
在700M5G+数字大田的建设下,人工日常巡田次数减少了70%,劳动力数量减少了35%,肥药施用次数降低了20%,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降低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农民采用统一品种、统一农艺和统一规程的标准化种植方式,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当前,农业领域的5G应用正从以智慧大棚为主的单点应用向种植、养殖、流通等多领域应用拓展。在湖南株洲茶陵县,明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智慧监控系统揭开了农业生产的“智慧密码”,只需点开手机就能查看水稻智能化育秧情况。温室大棚也变得更“聪明”了,能够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节棚内的湿度和温度,远程管理水肥。在浙江省东阳市寀卢村承包了300多亩土地的种粮大户郭江华切切实实感受到了5G的好处。“以前人工施肥,一个人要六七天才能完成,现在有了无人机施肥,我一个人操作两天时间便可全部完成。”有了5G赋能的自动插秧机、无人植保机、无人翻耕机等现代农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方式已被彻底改变。
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我国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38个,实现了“县县通5G”,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85%;全国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宽带”,通5G行政村占比目前超过了90%。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负责人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强化5G数字基座,深化5G与AI、北斗、边缘计算、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创新,打造多技术融合的5G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降低5G应用部署门槛、提升5G应用赋能效益。研发推广基于5G技术的“小快轻准”数字化技术产品,更好满足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基础企业的多元化应用需求。可以看到,随着国家不断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引导5G智慧应用深入食品工厂、田间地头,一幅幅数智化食品制造、数字助农的生动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本报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4年11月28日01版)
(责编:王金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