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独立奶牛牧场“二战”IPO 奶源变革战再次打响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2/11/15 9:39:30

  日前,独立奶牛牧场运营商澳亚集团再度递交了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在招股书中,澳亚集团强调不依赖主要股东作为客户来源,并将与更多优质下游品牌合作,力争成为中国最大的独立原料奶生产商。然而长期以来,下游乳企才是乳制品产业链话语权和定价权的主要掌控者,上游牧场的话语权一直处于低位,要想实现真正的独立,或许还有一段路要走。

乳企收购牧场是乳业常态

  根据奶牛养殖业杂志《荷斯坦》统计,2021年,我国产奶量前10名的原料奶生产商累计贡献产量852万吨,约占全国商品奶产量的1/3;存栏奶牛合计约150万头,占全国奶牛存栏的27%左右。而这10大原料奶生产商中,有8家都有乳企持股,其中不乏蒙牛、伊利、三元、光明等知名乳业品牌。

  梳理几家主要牧场公司发现,澳亚集团是唯一一个没有被下游奶制品企业控股的企业。

  独立,一直是澳亚集团试图突出自身投资价值的关键词,也曾多次出现在招股书中。根据澳亚集团在招股书中的描述,基于这份独立,澳亚集团能够更好地受益于乳制品市场的增长以及消费升级。市场上甚至有观点认为,澳亚集团通过独立获得的话语权,甚至能够帮助上游牧场运营者与下游乳企形成制衡。

  澳亚集团在中国拥有10个奶牛牧场,总占地面积约为14657亩,其中7个牧场位于公司总部所在地山东,另外3个在我国黄金奶源地之一内蒙古。过去3年,澳亚集团年产原料奶分别为56.54万吨、58.28万吨和63.88万吨。截至今年6月30日,奶牛总存栏量为111424头,其中57383头为成年母牛。

  近些年,我国奶源争夺战已经步入白热化,澳亚集团的丰富奶源的确对乳品企业颇有吸引力,尤其是在乳品行业扎根不久的新品牌。招股书显示,澳亚集团原料奶业务的客户除蒙牛、光明、明治、君乐宝、新希望乳业、佳宝及卡士等老牌乳企外,新兴乳制品品牌,如元气森林和简爱等也是其重要客户。从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澳亚集团对前5大客户的销售额每年占业务总收入均超过65%,最高达81.0%。

  与澳亚不同,目前养殖规模最大的优然牧业曾是伊利旗下的全资子公司,直至2015年,伊利才将其业务分拆出来,独立运营。2021年6月,优然牧业登陆港交所。伊利持有优然牧业40%的股份。直到如今,优然牧业仍有超90%的原料奶收入来自伊利。

  现代牧业则是蒙牛控股企业。2017年,蒙牛向现代牧业发起要约收购,最终持有现代牧业56.4%的股份。现代牧业和蒙牛签订了长期供应原奶的协议,协议价格是在同区域大中型牧场可提供价格的基础上加以调整。2021年,现代牧业向蒙牛销售原料奶59.78亿元,占总销售额的84.3%。

  另一家奶牛养殖上市公司中国圣牧也是蒙牛的供货方。2021年,蒙牛作为中国圣牧的大股东再次增持公司股票,增持后持股份额达到29.9%,蒙牛也和圣牧签署了供奶协议。圣牧其余的原奶提供给持股6.4%的股东大北农旗下的奶粉品牌益婴美。

  原生态牧业最早是飞鹤的子公司,两家公司上市之前进行了分割,上市后飞鹤又收购了原生态牧业。目前,飞鹤持有原生态牧业71.26%的股份。飞鹤也和原生态牧业签订了长期采购协议。2021年,原生态牧业向飞鹤提供了价值15.45亿元的原料奶,占当年总收入的86.3%。

  业内人士表示,乳企纷纷入股上游原料奶生产商,是为了稳定、可靠的奶源。此前乳业界出现的三聚氰胺、塑化剂事件影响恶劣,自控奶源方便质量把控和追溯源头。此外,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产业竞争力,政府部门也出台文件支持乳企自建、收购养殖场,提高自有奶源比例,促进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

  但是上游牧场企业纷纷被下游乳品企业收购,也导致奶牛养殖场主导权均被下游乳企掌握。虽然在双方供奶协议中明确价格要参考市场,但上游牧场主动提价能力仍显不足。

上下游联动助力产业发展

  澳亚集团的独立并非没有代价,一线乳企自营、关联牧场可以自给自足,做到持续扩张,而澳亚集团却要风险自担,抗风险能力较弱。

  乳行业与其他行业类似,尽管国内原料奶的缺口在逐年递增,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但上游原料企业的话语权却一直处于低位。原因在于中下游加工和销售端的乳企巨头才是乳制品市场的“代言人”,其掌握着乳制品生产链的主导权,有能力通过压制整个行业原料奶价格的方式维护自身利益。

  这也就意味着,一旦出现原材料上涨的危机,上游养殖业很难将风险传递给下游企业,从而导致毛利率下降。

  比如今年上半年,澳亚集团的毛利率从2019—2021年的33%以上,下降至24.5%,较上年同期下降了8.9个百分点。下降的主因就是上半年澳亚集团每吨所售原料奶平均饲料成本上涨了3.7%,但原料奶平均售价却下降了1.8%。

  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澳亚集团此时谋求上市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去整合其他牧场,在与下游乳企合作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随着饲料成本上涨,牧业公司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承压,预计行业今年盈利会出现放缓,后年可能出现亏损,因此今年上市对澳亚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宋亮表示。

  尽管现代牧业、优然牧业同样受到了类似的影响,但其与伊利或蒙牛属于利益共同体,实际上受损程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对上游奶农来说,定价权事实上已被乳企掌控。

  从中国两大乳企巨头的动向来看,不管是蒙牛将中国圣牧收入麾下,并增持现代牧业,还是伊利收购赛科星、中地乳业股权,送优然牧业上市敲钟,都能看出奶业头部品牌把控优质奶源、加强自身原奶实力的决心。

  专家表示,乳制品行业的需求潜力与人口数量及结构变化、消费者健康意识、居民可支配收入息息相关。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保障了乳制品的需求空间,同时,三胎与老龄化趋势等人口结构性变化也将推动需求增长。另一方面,品类发展、结构升级与渠道拓展助推了消费升级。而在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的背景下,产品端的品类多样化发展与结构差异化升级将迎合并引领消费升级需求,单价有望进一步提升,支撑行业长期景气,传导至上游,形成促进作用。

  同时,在规模化趋势下,未来原奶将主要由规模牧场生产提供,而规模养殖的行业壁垒高,澳亚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独立奶牛牧场运营商,有望在行业周期向上之时,进一步提升其行业地位;另一方面,澳亚集团正在着力开辟自有品牌乳制品业务,探索进一步通过打造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其利润空间。

  而如今原料奶价格再次回落,饲料价格却仍处于高位,导致多家上游企业毛利率下滑。业内担忧新一轮原料奶的下行周期已至。分析认为,长期来看,中国的原奶供应依然偏紧,同时,造成上游牧场“缺奶—涨价—养牛—过剩—杀牛—缺奶”的周期性的核心是上下游脱节,业内仍要探索集团化和上下游联动的机制,保证上游、下游企业都有利润空间才能解决问题。

  (杨晓晶 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