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从可选转为必选 补钙类保健食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2/10/12 10:15:31

  从青少年生长缓慢,到中老年骨质疏松……在缺钙老问题依旧存在的情况下,补钙的话题一面系着亲情纽带,一面贴着养生标签,热度长年不减。业内人士表示,补钙类保健市场规模提升的背后是人们补钙观念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补钙的重要性,甚至在很多消费者看来,补钙已经从一个可选消费转为必选消费,从而使得补钙类保健食品市场保持持续旺盛的发展势头。

钙摄入不足问题仍然存在

  80、90后对于“补钙”二字再熟悉不过。曾经,还是孩子的他们,在匆忙出门前的最后一件事是,端起妈妈递来的牛奶一饮而尽;而今,有了孩子的他们,一面为了子女补钙问题担心,一面惦记着父母的钙片“见底”了没有。那么,缺钙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吗?

  “客观地说,钙摄入不足问题仍然存在。《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59岁成年人每日钙摄入量为328.3毫克,而成人推荐量是每天800毫克,只达到了推荐量的41%,差距明显。”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李世阳说。

  800毫克的钙是什么概念呢?一般来说,每100毫升牛奶中的钙含量大约在90—120毫克。我们每天坚持喝一盒250毫升的牛奶,所摄取的钙仅为推荐量的1/3。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指出,奶类摄入不足是我国居民钙摄入不足比例较高的主要原因。我国居民奶类平均摄入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各人群消费量均低于推荐摄入量水平。根据该报告,我国老年人与农村居民的钙摄入不足的问题更为严峻。

  相关数据显示,不同人群对缺钙症状的认识存在明显差异:老年人认为缺钙的表现有骨质疏松(58.2%),其次为腰酸(35.3%);成年人主要为腰抽筋(53.8%),其次为关节疼(44.2%);孕妇主要为腰酸(58.1%)和腰痛(51.6%)。业内人士表示,不同细分市场对缺钙的认识差异很大。半数以上的消费者(58.9%)认为缺钙是一种病,这表明消费者对钙产品期望为“药品”,这是消费者对同类产品认识上的误区。一线城市消费者认为“缺钙是一种病”的人数比例低于平均水平,相反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认为“缺钙是一种病”的比例高于平均水平。同时,年龄越大的消费者认为“缺钙是一种病”的比例越高。

  怎样才能准确判断自己是否缺钙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治医师蔡晶晶说:“我们应当留意身体发出的‘信号’,不同年龄段缺钙的表现不同:儿童出现情绪烦躁、入睡难、易惊醒、醒后大汗、偏食、免疫力低下,青少年出现腿疼、抽筋、易疲劳,成年人腰酸背痛、乏力,老年人身高下降、食欲减退、便秘、牙齿脱落等,都是较为典型的缺钙症状,应当引起足够重视。此外,缺钙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直结肠癌等疾病的患病风险。”李世阳说:“我们体检时一般都会做超声骨密度测定,这是一种便捷的骨质疏松筛查方法,其结果可以用来参考。如果发现有骨质疏松风险或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建议选择双能X线(DXA)检查,它能够更准确地检测人体重点部位骨密度情况。”

补钙市场规模稳定增长

  近年来,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逐渐攀升。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国内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12.4%,总人数已超过1.7亿。大量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为我国补钙市场提供了极大的市场空间,使得我国补钙类保健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相关数据显示,35—55岁的上海女性每年在补钙类保健食品上的消费就近3亿元。在补钙类保健市场规模增长的同时,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升级、细分,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开展“健康骨骼”专项行动。目前,消费者补钙需求大幅增长,补钙类保健食品市场增长持续走高。市场持续走高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受到人口老龄化、“二孩”政策放开等因素影响,中老年人、孕期哺乳期女性、儿童补钙需求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城市主流人群加入补钙大军,三四线城市下沉市场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也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关数据显示,北京、上海等一类城市购买补钙类保健食品是以“自我服用”为主,但南京、沈阳、武汉等二类城市购买补钙类保健食品则以送礼为主。产生这种差异主要与目前保健食品市场价格偏高以及消费者的保健意识强弱有关。一类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比较高,保健意识也相对要强;二类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和保健意识相对较弱,消费者购买补钙保健食品除了自己服用外,更多是为了“传递或表达感情”。不同城市相比较而言,一线城市消费者认为“补钙应主要以预防为主”的消费者比例高于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比例。同时,年龄越高的消费者认为“补钙以治疗为主”。

  《中国补钙品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我国补钙产品行业区域市场规模表现出与我国区域经济、老龄化人口和儿童人口正相关的态势。我国补钙产品行业区域市场规模分布中,华东地区占比34.51%,华中占比15.10%,华南占比14.31%,东北地区占比5.42%,西北地区占比5.92%,西南地区占比13.22%,华北地区占比11.51%。

补钙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补钙类保健市场规模提升的背后是人们补钙观念的变化,补钙意识不断增强,补钙方法也在不断进阶,促使补钙类保健市场快速发展。各大生产企业着手钙类产品细分,以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如汤臣倍健针对现存补钙类产品主流配方同质化现象,聚焦研发,力图通过创新和差异化,打开向上通道,走出同质化竞争的赛道。全新升级钙系列产品,围绕“维生素K2”等核心卖点,凸显其竞争优势,引导消费者购买。Swisse斯维诗柠檬酸钙聚焦女性补钙需求,主要成分是柠檬酸钙和维生素D,由于女性生理结构的特殊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骨质疏松的威胁,特别是生育期、哺乳期、更年期,钙流失速度特别快,因此除了在饮食上要摄入足够的钙,还要多补充补钙产品。

  目前,我国补钙类保健市场容量已超过百亿,国内“纯钙”产品生产正逐渐形成区域化格局。除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已形成大品牌大规模生产外,目前西南、华中、华东地区已建立起新品牌钙生产基地。从产品来看,免疫类、维生素及抗疲劳产品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种类。从政策角度来看,在市场监管及产品注册方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对保健食品管理实现注册、备案“双轨制”,形成监管法规体系化、技术及产品标准化,有利于行业的稳定、规范和长期发展。目前,我国市场饱和度较低,未来行业发展潜力较大。

  目前,市面上国产和进口的补钙产品加起来有400多种。同样是补钙产品,为什么有的印着非处方药(OTC)标志,有的印着保健食品的“小蓝帽”?作为保健食品的钙剂和作为药品的钙剂到底有什么不同?对此,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赵彬解释:“对于钙剂的认知中,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区别是最有价值的维度。保健食品是为调节人体机能而设计的,吃保健食品的获益短期不会很明显;而药品的钙剂是为治疗而生的,经过严格检验检测才能获批,门槛高,含量明确。”

  此外,依据钙源对钙剂分类是网络测评中最常见的维度,也是各种广告宣传语中常涉及的。所谓钙源,是指钙所存在的化合物及其载体。“常见的有无机钙、有机酸钙、螯合钙。无机钙一般来说含钙量较高,由于水溶性较低,需要借助胃酸分解才能被吸收,常见的有碳酸钙;有机酸钙水溶性相对好,更易吸收,但通常含钙量低一些,如葡萄糖酸钙、乳酸钙、柠檬酸钙;还有一类螯合钙,能够增加机体的吸收,但成本相对高。虽然理论上不同钙源的钙剂吸收率、含钙量有差别,但实际上正规药品的设计都能满足补钙的需求。”赵彬说。

  (朱美乔 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2年10月12日06版)

  (责编:朱美乔)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