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连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在12月1日国新办生态扶贫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林草局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林草行业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生态重要区域和深度贫困地区高度耦合,既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林草建设的主阵地,为同时打好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两场战役,国家林草局建立了中央统筹、行业主推、地方主抓的生态扶贫格局,全面完成了生态扶贫各项目标任务,助力2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李春良表示,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发挥贫困地区林草资源丰富优势,大力支持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与贫困人口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分红、劳务等方式,带动16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比如油茶产业,全国油茶种植面积6800万亩,茶油产量达62.7万吨,产值1160亿元,带动近200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比如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公园,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促进了当地贫困群众就业和农林产品销售。”
我国的林地、草原、湿地、沙化土地等林草资源丰富,经济植物达6000多种,世界上150多种食用油料树种中分布于我国山区的有100多种,林草生态产业种类多、链条长、门槛低、吸纳就业能力强,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群众认可度也比较高,适合贫困群众参与。李春良表示,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等都是贫困群众比较熟悉的,而且是擅长、愿意发展的产业。同时,林产品又具有绿色、健康、没有污染等特点,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很广阔的前景。
国家林草局扶贫办主任、规划财务司司长闫振表示,国家林草局充分发挥生态产业优势,鼓励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开办企业,吸收吸纳贫困人口就业,通过发展林下经济、竹藤、种苗、木本油料、油茶、花卉等产业吸纳贫困人口就业,通过这些适合农民发展、门槛比较低、收益周期比较长的产业来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以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林业生态脱贫攻坚为例,怒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退耕还林恢复生态后在林下发展草果业,经过测算,怒江贫困人口50%的收入来自于林业。”
疫情期间,全国人大颁布实施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一些养殖户和从业的贫困户面临着禁养退出和转产转业的问题,李春良表示,国家林草局对因禁食影响的养殖户后续处置工作作了详细安排。在禁食范围内的贫困人口大约14万,这14万人没有因为禁食决定而返贫和致贫的。
李春良指出,国家林草局先后出台了十多个专门通知和文件,指导各地有序开展禁食陆生野生动物的退养处置和补偿兑现工作。截至目前,禁食的野生动物处置工作已经全部完成。目前全国涉及到的禁食野生动物的养殖户,补偿工作已经完成了90%以上,有24个省区市已经全部完成。在较大程度上减轻了养殖户持续投入的负担,有利于养殖户尽快转产转型。在此基础上,国家林草局指导各省协调林草、农业农村、中医药等有关部门帮助养殖户对接向药用、观赏、生物制品、种源供应等单位和企业,引导养殖户及时转变养殖动物的用途,拓宽在养动物的销售渠道或者更换养殖动物的种类,促进养殖设施的再利用。同时,会同自然资源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督促指导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养殖户的转产转型工作,对停止养殖活动的养殖户给予就业培训、创业扶持等政策支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一户一策、因户施策原则制定帮扶方案,防止发生返贫致贫。
此外,国家林草局积极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推进定点帮扶县脱贫摘帽。李春良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林草局将以巩固生态扶贫成果为重点,调整优化生态扶贫政策,扩大林草资源优势和行业优势,促进产业兴旺。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扩规模、丰品种、调结构、降成本、提质量、拓市场来充分挖掘林草产业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优化调整林草生态产业布局,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促进脱贫地区形成各具特色、可持续的生态产业体系。
《中国食品报》(2020年12月3日 01版)
(责编:连 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