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技术为先 构建信任 共享价值 食业巨头以产业“三赢模式”助力扶贫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0/3/19 12:24:49

本报记者  罗晨

  100多年前,法国传教士把第一粒咖啡种子带到云南普洱种植,随后,德宏、保山等地相继引入,咖啡豆在中国的种植就此开启。1988年,国际食品饮料巨头雀巢开始在云南寻找咖啡种植地,经过对各个咖啡产区的评估,最后选择以出产普洱茶知名的普洱作为雀巢中国的咖啡发展原点。之后的30多年里,云南咖啡产业链不断完善,云南咖啡豆不仅贡献了中国超过9成的咖啡豆总产量,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12大咖啡产区,也让当地种植户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改善。春节前,媒体团走进雀巢普洱咖啡基地,见证近30年来雀巢深耕云南咖啡种植产业,在资源共享、产业构建与扶贫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双赢还不够,我们要的是三赢”

  适宜的纬度条件与温湿度、无霜降等气候特点,让云南普洱成为小粒咖啡豆的种植佳地。1991年,雀巢通过和当地公司合作在昆明成立了雀巢咖啡采购中心;1994年开始招聘本土化咖啡农艺师,以便更好地为咖啡种植提供技术支持。

image.png

咖农王春笋手捧今年收获的咖啡豆,喜上眉梢  刘栋 / 摄

  雀巢咖啡中心农技师老侯在1997年加入这个农艺师团队。来的时候看到这里环境好但生活相对贫苦,交通尤其不便,“干一年就回去,”他对自己说。没想到这“一年”变成了23年。“毕竟咖啡是舶来品,人们了解不多,一开始这里只有几户种植咖啡,后来大家慢慢看到效益还不错,参与种植的人也越来越多。”老侯说。如今,他的团队在当地拥有1365个咖啡供应商,89%的小农户供应了雀巢咖啡采购总量的27%,11%的咖啡种植公司供应雀巢咖啡采购总量的73%,整个供应链上有超过31396个受益者,从种植到加工、检验、物流的环节建立,咖啡全产业链已经形成。

  随着影响力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咖啡品牌开始关注云南。2008年,德宏后谷咖啡有限公司建成中国第一条速溶咖啡生产线;2012年,首个星巴克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在普洱落成。与此同时,云南本地的咖啡品牌也在迅速成长。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云南已经注册完成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保山小粒咖啡”“德宏小粒咖啡”“普洱小粒咖啡”和“思茅咖啡”等,知名的产品品牌有后谷、云啡、朱苦拉、爱伲、曼老江、漫崖等。迅速发展的云南咖啡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可喜的市场效应,越来越多的咖啡种植农户盖起了新楼、开上了汽车,咖啡产业也逐渐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2010年,云南省政府下发《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在未来十年将云南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按照《规划》设想,预计到2020年,云南省咖啡豆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年产咖啡生豆20万吨。2017年,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则明确,将打响“云咖”品牌,力争把云南省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优质咖啡原料基地,我国最大的咖啡加工中心和亚洲咖啡交易中心。

  而在30多年的深耕中,雀巢不断打造精品云南咖啡产品矩阵,先后出品过Nespresso浓遇咖啡云南限量版、雀巢咖啡Dolce Gusto云南限量版意式浓缩咖啡,并在全球推广;推出雀巢咖啡高端产品云南尊贵礼盒,原料全部选自云南阿拉比卡咖啡豆。2020年1月,雀巢又以“手冲大师”为起点,将云南精品咖啡与世界著名咖啡产地的咖啡豆拼配,同时雀巢普洱咖啡采购站在近年开始并增加在云南采购雀巢1.1级高端咖啡豆,采购用于产更高质量标准的浓遇咖啡(Nespresso)的精品咖啡豆。

image.png

基地工作人员品尝刚冲好的咖啡,给咖啡豆定级  罗晨 / 摄

image.png

基地工作人员将咖啡豆磨粉,以便进行后续操作  罗晨 / 摄

  “双赢还不够,我们要的是企业与农户、政府、咖啡产业的win-win-win三赢局面。”老侯说,“只有实现了三赢,才能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咖啡产业,也才能够对当地农户生活水平的改善起到持续不断的推动。”

“我们的咖农,是为数不多懂期货的农民”

  比利时人邬特是雀巢咖啡中心第五任国际专家,2005—2014年,他驻扎普洱,为当地咖农提供技术指导。而他的父亲,是被当地咖农亲切称为“老杨”的雀巢驻普洱第四任国际专家杨迪迈,在当地做了4年的技术指导。

  提起邬特,尽管他已经离开普洱好些年,但当地人依然记得。“他的大女儿就在思茅(普洱前称)上的幼儿园,金发碧眼的小姑娘,一张嘴满口思茅话。”在咖农王春笋眼里,邬特意味着“标准”———咖啡豆好不好,雀巢公司收不收,谁说了都不算,“质量”说了算。专业的种植指导与透明的采购流程,让咖农们明确了方向,也有了干活儿的动力。尽管王春笋的老父亲依然觉得儿子贪玩,也不够勤快,但二层小楼的盖起、两个孙子的出生让他隐藏不住满脸的笑容。“过去这里种水果,芒果那些,搞不成。种了咖啡以后,开始慢慢好过了。这两年咖啡价格不太好,但是还是继续种吧,比以前还是好多了。”

  咖农董瑞昌家挂着大大的“4C”牌匾,这是来自全球性(联合国)的咖啡行业组织“4C协会”的认证,“4C”英文全称为“Common Code for the Coffee Community”,即“咖啡社区的管理规则”。4C标准是目前世界上被广泛接受的,涉及咖啡种植、生产、加工和市场营销等供应链各个环节可持续发展的管理规则,旨在促进咖啡生产、加工和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咖啡采购商要求所购咖啡必须符合4C或同等要求。为鼓励咖农以4C可持续方式生产高品质咖啡,从2013年起,雀巢公司专门设立了“4C奖励创造共享价值基金”。在2014—2015采购季中,雀巢实现了此前100%采购4C认证咖啡豆的承诺。

  董瑞昌家的前院空地上铺满了正在晾晒的咖啡豆,前院的一侧则是一条完整的咖啡豆粗加工生产线。新鲜采摘的咖啡豆经过机器脱皮处理后进入水池开始发酵,24小时后捞出进行晾晒,两周后收入仓库再进行为期一周左右的降温处理,最后再通过机器去除干燥开裂的果胶层,浅绿色的咖啡豆就可以送到各大咖啡公司进行定级与收购了。

  表皮与咖啡豆中间的果胶层初步分解为果酸类物质的发酵过程,会耗费大量水资源,而在董瑞昌家不远的农田旁边,有一座小型的污水处理池。“泡豆后的水酸度很高,不能直接排放,这里的两个池子都用来装污水,浓度高的池子里还会撒石灰来中和沉降,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老侯的介绍让现场记者有些惊讶,“这么一整套流程,还有环保要求,农户能明白吗?”“当然能,他们不仅懂技术,还会根据期货价格来选择咖啡豆出售时间呢!”老侯略带骄傲地说,“我敢说,他们是全中国为数不多的懂期货的农民。”老侯随即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的微信,除了技术交流,他每天会在自己管理的农户群里发布期货价格和公司收购价格,让农户们对自己种植成果的价格更加心中有底。“农户们就这么信任你们吗?你们也对农户有同样的信任?农业毕竟受天气影响很大,产品品质不稳定也是常事,你们如何解决?”老侯指着咖啡园中一些高大的乔木说道:“关系都是建立起来的。每次我们推行新的标准、技术,也会面临一些不理解。比如我们一直建议在咖啡林中种植乔木,来防止个别时候霜降对咖啡豆产生影响。起初一些农户不理解,后来大家经历过霜降,也就知道我们说的是对的。现在很多咖啡园都种植了乔木,这就是农户对你的信任。”老侯解释,“至于产品品质,我们有一套完整的大数据系统,里面记录了所有为我们提供咖啡豆的农户基本信息———从种植地、面积到供货量、供货频率、每次供货的定级,这让我们的采购人员对每一个农户的基本情况都有所了解。你了解了他,自然也会对他的产品心中有数,这套大数据系统就是我们建立信任的保障之一。”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与其他作物相比,咖啡种植能获得更高的回报。云南某200亩咖啡地种植户曾表示,除去人工、水电、农药等成本,他们夫妇两人年收入约为35万元。腼腆的董瑞昌不愿意多谈自己的收入,只是表示自己会一直种下去。

“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和他们一样高兴”

  多年来,雀巢没有将云南仅仅作为咖啡豆产区,而是致力于保证咖啡豆达到优质标准的同时,以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当地发展咖啡种植产业,提高云南咖啡在世界各地的认知度,促进云南普洱咖啡种植区的整体发展。邬特在云南工作的10年中,走过了普洱山路的沟沟坎坎,访问了超过1500个农户。他说:“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这里还是个穷村子,现在生活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和他们一样高兴!”

  雀巢咖啡中心总经理王海介绍,研磨咖啡被认为是咖啡品类当下增长的“风口”之一,特别是随着消费者对咖啡的认知和需求不断升级,雀巢接下来将继续秉承“创造共享价值”的理念,与当地政府和咖农合作,共同推动咖啡的产业化进程。

  有报告显示,2014—2018年中国咖啡市场消费量稳定增长。如今,咖啡产业已成为云南打造绿色食品品牌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产量也占到了中国咖啡总产量的99%。2019年,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达180多万亩,年产咖啡生豆15万吨以上,占全国的98%,其中普洱市就有80万亩,面积和产量均居云南之首。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副主任安宝军说,咖啡是我国继茶之后的第二大饮品,消费量以每年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咖啡消费大国。据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统计,2017—2018年采摘季,普洱市咖啡产量6万吨,综合产值2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9.8亿元,第三产业产值5.3亿元。不得不说,100多年前种下的这粒咖啡种子,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接轨国际的主要品种之一。云南咖啡走向世界的新征程,也是山区咖农脱贫致富、开阔视野、在国际市场中磨砺成长的进程。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