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高娇娣
2020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同比下降,调味品规上企业营收总额逆增6.26%;2024年调味品百强企业销售收入达1360.3亿元,同比增长3.9%……“十四五”期间,调味品行业克服了重重困难,呈现出较为稳健的增长态势。
今年是“十五五”规划之年,新时代新征程,调味品行业路向何方?“行业迈入稳健期,发展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将呈现多元化、高品质、创新驱动的发展趋势。”中国调味品协会会长助理徐鑫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未来5年,是调味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极为关键的5年,协会将通过科技赋能、标准引领,推动行业在智能化、国际化、多元化3个维度谋求突破。
有序竞争,变革中仍存发展机会
调味品行业是重要的民生行业,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及解决就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四五”时期,行业增长速度保持稳定,展现出强劲韧性。“当前,我国调味品行业总体向好,市场规模平稳增长,产品品类日益丰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徐鑫表示。
从长远看,作为民生刚需,调味品市场需求较为稳定,市场潜力依然较大。一方面,消费者对美味和品质的追求为调味品市场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餐饮市场的增长及食品工业口味创新需求的推动,为调味品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行业发展蹄疾步稳,离不开政策支持。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首次将调味品明确为“传统优势食品”,提出打造“百亿龙头、千亿集群、万亿产业”目标,从国家层面确立了调味品的战略地位,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发展。今年6月初发布的第一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中,涪陵榨菜、郫县豆瓣、清徐老陈醋、镇江香醋、贵州辣椒制品、新疆番茄酱等调味品榜上有名。
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新挑战、新矛盾接踵而来。徐鑫介绍,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市场供给快速增长造成部分品类供给过剩,这种供强需弱的不平衡状态使得行业内部竞争愈发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全品类、全渠道市场策略,哪个品类市场表现好,就会吸引诸多企业布局,产品相对同质化,“内卷”严重,不少企业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行业正在逐步建立有序的竞争秩序。”徐鑫表示,在竞争格局上,头部企业凭借品牌、技术、渠道优势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中小企业若能精准定位细分市场,通过创新也有发展空间。市场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产业变革为新进入的企业带来了机遇,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承压能力强弱,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都一样艰巨。尽管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在细分渠道的把控力、企业资本实力、数智化运营能力和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具备较强实力的新入局者,在这场变革中同样拥有机会。
“未来5年,协会将定期发布各细分品类的新增产能情况,供企业研判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徐鑫表示。
数智化转型加速推进,向全流程覆盖
数智化转型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助力。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数据、技术与业务流程的无缝连接,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企业的生产、市场运营和渠道管理等方面,调味品行业也不例外。“科技创新正在促进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徐鑫表示,从目前来看,行业市场格局较为分散,大中型企业数智化转型如火如荼,但众多“小而美”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突破不足,新技术、新模式的普及度有待提升。
为弥补这一短板,协会搭建起产学研交流合作的平台与机制,针对企业实际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技项目研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徐鑫介绍,一方面,组建专业科研团队进行科技成果的研究和转化,比如解码传统工艺,运用分子微生物生态学、风味组学等技术解析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与功能特征,深入探究传统酿造工艺的科学原理。另一方面,坚持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开发智能发酵监控系统等工具,在传统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让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传统工艺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
“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可及时转化为企业的实际生产力,而企业反馈的实际问题又可以催生新的研发课题,真正实现了实验室与生产工厂的‘双向奔赴’。”徐鑫表示,行业已经成功实现酱油圆盘制曲机设备、食醋翻醅机、香辛料萃取技术以及膜过滤技术等设备、技术的产业化。未来5年,行业将重点攻克传统发酵调味品功能微生物筛选和强化、微生物发酵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调味品中风味成分解析等关键技术。
徐鑫预判,未来5年,调味品企业数智化转型将加速推进,数字技术不仅将在生产环节得到深化应用,还将向全流程覆盖,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实现精准营销。
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助力扬帆出海
在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和内需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出海已成为业界共识,被视为企业扩大市场和提高盈利能力的关键策略。“越来越多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借助中餐出海的东风,拓展国际市场,加快国际化进程,提升我国调味品的国际影响力。”徐鑫表示,目前,我国调味品出口额占总体营收的比例不足5%,国际地位相比中餐存在较大差距,这也意味着,我国调味品的国际化拓展存在较大空间。
餐饮渠道一直是调味品销售的主要阵地之一。近年来,《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出台,为中餐的国际化提供了政策支持。国内餐饮市场的激烈竞争与海外市场的广阔潜力形成对比,食材与调味品供应链的成熟为中餐的国际化铺平了道路,调味品行业也开始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和本地化战略,逐步推进国际化进程。
对我国调味品企业而言,出海既能带来发展机遇,也伴随着成本上升、文化差异等挑战。为推动我国调味品更加顺畅地走向世界,协会持续关注并考虑在适当的机会组织或参与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
徐鑫介绍,协会作为全国调味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始终将调味品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作为行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开展标准工作,协会成立了中国调味品协会团体标准工作委员会。目前,我国调味品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已经都有了科学、严谨和健全的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着眼海外,全国调味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已开始启动调味品行业重点产品国家标准外文版(英文)起草工作和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徐鑫表示,下一步,协会将根据调味品领域产品特点和行业企业出海发展情况,及时提出相应产品标准外文版的起草计划。同时,也将根据工作需要,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保持联动,提高“中国标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助力中国调味品顺利出海。
持续创新突破,打造多元化产品矩阵
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多元化产品的支撑。徐鑫表示,“未来5年,行业将持续创新突破,为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支撑。”
近年来,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健康化成为调味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徐鑫介绍,协会将继续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丰富减盐、减糖产品的种类,细分产品线,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同时,协会也将做好科普教育,通过公益宣传、科普活动等,提升消费者对健康化产品的认知与接受度,引导消费者科学和理性地选购和使用调味品。
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各行业正加速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作为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味品行业因其产业链长、环节多,减排潜力巨大。徐鑫表示,协会将引导行业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控制生产用水使用量,升级污水处理设施,提高生产用水利用率;充分利用地热资源,节约燃气和用电量;采用激光打码等新的标注方式,减少油墨使用量;起草或参与碳排放控制、生产用水、污水排放等相关标准,助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徐鑫表示:“未来5年,调味品多元化将更加明显,更多企业会在稳固核心产品的基础上,横向拓展,打造多元化产品矩阵,稳固调味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态势。”
《中国食品报》(2025年08月25日01版)
( 责编:孙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