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发布团标规范医疗机构特医食品运营管理 提升营养科职能 拓展营养服务面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5/2/17 12:43:43

  本报讯  近日,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发布的《医疗机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运营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实施。据了解,《规范》由北京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等发起,北京协和医院指导,全国40多家医疗机构共同起草制定。该标准的发布为医疗机构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以下简称“特医食品”)的运营管理工作提供了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依据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特医食品在医疗机构的使用和管理困境。

  作为临床营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医食品在临床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运营管理的重要性也随之提升,不过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却成为制约其广泛应用的瓶颈。针对特医食品在医疗机构的管理难题,《规范》对医疗机构建立运营规范化管理体系给出了明确指导,为特医食品使用管理更加合规指明了方向。《规范》规定了医疗机构特医食品的运营流程以及组织管理、经营管理、流程管理、临床应用、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包括为特医食品专门设立的交付和仓储场所、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保障食品来源正规可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营养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食用、定期对特医食品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并及时调查和处理等。业内专家表示,这些措施将有效完善医疗机构内特医食品运营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特医食品在医疗机构内的合规化运营,满足特定患者群体的营养需求,提升临床营养治疗的效果。

  同时,《规范》提出,医疗机构要设立特医食品管理委员会,打通医务、营养、财务、信息等部门壁垒。医疗机构的特医食品管理委员会建立是“一把手”工程,应由分管院长、医务、财务、后勤、信息、临床营养(营养)等科室的人员组成。特医食品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执行特医食品相关章程和规范,组织开展相关培训并明确处方权限,定期召开遴选会议,需要下设委员会办公室、学术工作小组及特医食品管理中心等3个机构。

  其中,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负责制定特医食品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组织召开遴选会议,定期监测和评估特医食品临床应用并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协助临床合理使用特医食品,组织科室提出特医食品临床使用需求,审批特医食品日常采购计划。学术小组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开展医疗机构营养筛查与评估、营养诊断、营养治疗和营养宣教,对医务人员开展特医食品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的培训。而特医食品管理中心主要职责是特医食品的采购管理、仓储、发放和配送,对特医食品不良事件、产品召回等特殊情况的处置等。各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共同破解特医食品在医疗机构的使用和管理困境。

  一直以来,营养科在医疗机构中偏于“隐形”。提升营养科职能,充分发挥临床营养师的积极作用也是《规范》中的重要内容。《规范》赋予了营养科医师更多的话语权,提出特医食品处方应经由特医食品管理委员会培训后的医师或临床营养师开具,特殊、疑难、危重及大手术患者的特医食品处方宜组织临床营养(营养)科医师会诊后开具。同时,医疗机构应建立特医食品处方审核机制,由特医食品管理委员会指定医师或临床营养师负责审核。业内专家表示,未来,营养科医师将深度参与诊疗决策,成为营养方面多学科协作的重要角色。而临床营养与疾病预防的深度融合,将通过预防性营养干预减少并发症,既对患者有益,又可以节省有限的医疗资源。

  近年来,互联网医院已经成为各医疗机构的“标配”,线上诊疗既有利于医疗机构的降本增效,又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规范》建议,医疗机构搭建互联网特医食品服务平台,推动营养服务从院内延伸至院外,覆盖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规范》要求医疗机构建立特医食品信息管理系统,对特医食品的处方、审核、配送、统计及监测等环节进行全流程监控,同时鼓励医疗机构通过特医食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营养信息平台并开展数据研究,为临床数据的积累与研究提供支持,助力精准营养治疗的研究和落地。

  (孙茜)

 

  《中国食品报》(2025年02月17日03版)

  (责编:孙 茜)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