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乡村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大集不再只存在于老一辈人的记忆中,也越来越多进入年轻人的视野。贴着传统标签的农村大集为啥这么有人气?在现代社会里,农村大集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传统大集难以替代
历史悠久的造化大集号称“沈阳第一大集”,是不少沈阳人赶集时的首选。
凌晨三点半,外面还是一片漆黑,造化大集的摊主李红已来到自家摊位前。和面、调馅儿,李红麻利地干着活,一眨眼功夫,一个个饱满的馄饨就从她手中“蹦”了出来。“馒头出炉喽。”身后厨房里的女儿也没闲着,蒸好的老面馒头白胖胖、暄腾腾,香气扑鼻。
李红抬头看看挂在墙上的钟表,指针指向七点半,时间到了,开门营业!造化大集迎来了第一波顾客,鸡鸣鸭叫,讨价还价声,奏响了一首清晨集市交响曲。很快,“红姐大碱面馒头”门脸前已经排起了“拐弯队”。
几乎同一时间,远在山东青岛的里岔大集上,摊主迟双双正在制作造型各异的花饽饽,引来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热热闹闹的大集人头攒动,卖力吆喝的商贩,热气腾腾的小吃摊位,香气扑鼻的土特产……对于很多山东人来说,赶大集有着必不可少的仪式感。“来逛大集的人是越来越多了,还有不少年轻人和网红博主特意来拍视频,我这花饽饽的订单都接得手软了,真没想到咱这大集也成打卡地了。”
赶集是农村地区进行物品贸易和信息交流最为古老的一种方式。尽管超市、商店开进农村,网络购物盛行,但在很多地区,赶集依然是一种重要的商品交易方式。2月21日,“赶大集”微信指数为480869,日环比暴涨351.84%,在春节前更是高达3304272。如今,赶大集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城市周边的大集成为不少年轻人新的打卡地,有网友戏称“这才是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Citywalk”。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发布的一项有1333名青年参与的调查显示,90.6%的受访青年期待城市里有更多大集。
线下大集的魅力在哪里?“赶大集真是热闹,人山人海挤不动,卖啥的都有,便宜又管饱。”“赶集也不是想来买东西,就是想感受一下热闹气氛,真是人间烟火,最抚凡人心。”“周末逛逛大集,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是解压的一种方式。”……有网友评论道。
北京的石女士去过一趟北五环外的沙河大集,她觉得集市的氛围很好,有各地的小吃,商品价格也比较便宜,能满足周边居民的需求,“现在不少年轻人追求复古,怀念旧时光,在这种情绪带动下,许多人想体验赶集,集市也越来越热闹。”
宁夏银川的00后赵静前些天赶了当地的金贵集市,虽然集市位于乡镇,较为偏僻,但赵静觉得这对乡村发展有利,“乡镇大集有自身特色,比如各类新鲜有机的瓜果蔬菜,会吸引城里人前来购买,促进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流动。”
江苏南京的90后王松松最近打卡了当地位于老门东的集市,琳琅满目的商品、热闹的人群,让他觉得很有节日氛围。王松松认为,集市上的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等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地的文化特色,集市是展示当地历史文化的窗口。
有专家表示,赶大集不仅仅是买卖聚集的消费场景,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不知不觉深入人们生活。热爱赶集的人们,沉浸于热闹的氛围,追忆着儿时感受,也为较低的物价、沉浸式场景体验而心动。大集成了“从前时光慢”的具象,这是商超和电商难以替代之处,也是人们怀念大集、热爱大集的原因所在。
传统大集不断更新玩法
“家人们,看大集热不热闹?主播现在带大家‘云逛集’!”在里岔大集,网红“青岛山水”正举着手机给粉丝们直播,“这个大集在哪?”“看着不错,主播给个地址呀。”“这不是我家家门口吗!”直播间里的观众纷纷刷着弹幕评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直播间热度也持续上涨。
打开网络平台、社交媒体,赶大集的视频已成为新的“流量密码”,来自天南海北的网友争先恐后分享好逛的集市以及自己逛大集的感受,赶大集已经成为“沉浸式”感受当地风土人情的一种新方式。截至2月22日,抖音平台“赶大集”话题播放量为76.9亿次,其中热榜视频点赞、收藏量超400万,网友评论近30万。
当然,今天的农村大集也在不断更替新元素、新玩法,从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转变为网红打卡地和旅游目的地。
直播带货的“风”刮到了大集,“大集+直播”为不少大集开拓了新路子。里岔大集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农村传统集市,此前,胶州市里岔镇政府集结了一批想要通过直播在大集上带货的商贩,主动牵头,与专业机构合作,针对市集摊主免费开设电商培训课程,从基础普及培训到高阶运营管理、从拍摄剪辑到直播实操,手把手地教大集商户掌握网上卖货技巧。如今,摊主们通过直播设备,连接着无数直播间里的网友。他们在全国各地,看直播、下单、买货,为这个小小的市集打造了一个看不见的巨大市场。
泊里大集也是胶东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传统集市之一,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离市中心足有80公里之遥,同时也是一个少见的可以坐地铁抵达的乡村大集。随着社交达人与视频创作者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的分发扩散,加上政府在宣传与硬件投入方面的“推波助澜”,泊里大集在社交媒体平台的话题点击量达到数千万,吸引着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现在的泊里大集占地160多亩,摊位超3000个,当日客流量最多可达10万人次以上,有近20种品类,年交易额达8亿元。
同样焕发新生机的还有位于沈阳浑南区的祝家大集。浑南区为全新升级的祝家大集投入资金进行改造,以祝家乡村生活为创意基础,利用新址原有的粮仓遗址绘制了8幅巨幅乡村生活图。在这里,既可看到展现风土人情的“祝家长卷”,感受墙上绝美杏林的祝家之美,也能看到簸箕画、农作物巧做雕塑置景、果蔬版巨型“丰字”图谱等,打卡拍照十分“出片”,引来新一波打卡热潮。
农村大集在运营模式上也有了创新,例如造化大集采用的是政府引导,企业作为主体,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兴顺集团造化大集总经理陈国辉介绍,春节旺销季大集策划了一系列营销活动,去年底启动的造化年货大集春节旺销季持续至节后,约60天的时间,打造东北最有年味特色和喜气氛围的年货大集。同时造化年货大集在全市各乡镇建立乡镇直营仓,与全市年货大集联动、线上年货大集联动,营造年货大集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
“集市布局不当会影响赶集体验,希望大集在规划和设计上下功夫,加强交通管理”“现在不少年轻人的生活经验不太丰富,对商品的价格不敏感,如果没有提前了解物价,而集市商品价格又不是很透明的话,可能会被‘宰’,希望大集的商品能明码标价,管理者也要加强监管,严厉打击宰客欺客行为”“我希望集市是小而美,有特色的”“集市能够展现当地最有生活气息的一面,希望可以明确大集的定位,做好规划,把大集打造成城市的新名片”……社交平台上,网友们写下对大集的期盼。
农村大集火了,火在大集产品的原汁原味,火在大集传承的文化味道,也火在经营者的不断创新。大集吸引着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多的人慕名前来,体验赶大集这项“古典Citywalk”带来的独有经济价值与情绪价值。
(本报综合整理)
《中国食品报》(2024年02月26日02版)
(责编:高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