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口镇坨泥寺村: 盐碱地种出“致富果”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4/2/1 13:50:01

本报记者  杨晓晶  楚国举

  寒冬腊月,华北平原迎来最冷时节,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口镇坨泥寺村的一排排蔬菜大棚内却暖意融融,大棚里,西红柿、水果萝卜、胡萝卜等果蔬长势正旺。很难想象,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曾是一片盐碱地。

  坨泥寺村位于崔黄口镇东部,由于是退海之地,土地盐碱度非常高,“春天白茫茫,夏天似癣疮,秋天收盐土,冬天雪变汤”,这就是早年间坨泥寺村农田的真实写照。然而,如今的坨泥寺村已有了自己的支柱产业,而这个支柱产业正是得益于这片“不受农人待见”的盐碱地。

  “我们种植的都是水果口味西红柿,生长期要比普通西红柿长一些,产量也比普通西红柿低得多,但这种西红柿果肉饱满、果型圆润、口感鲜甜、风味浓郁,特别适合鲜食。”说到自家西红柿,天津市凤芸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祝凤芸如数家珍。

  2019年,祝凤芸承包了6个暖棚,在那之前,这些暖棚都属于村委会,由于年年亏损,一直没人敢接手。在得知沙质碱性土壤对西红柿的生长、品质提高非常有利后,做了十几年水产养殖的祝凤芸毅然放弃“老本行”,承包了村里的100亩设施农业大棚,并下定决心种植西红柿。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认准了就一定要坚持下去。”祝凤芸主动向专家请教,向有经验的农民学习,咨询土壤改良技术专业人员,在互联网上查询西红柿的相关资料,学习温度控制、病虫害防治、枝杈修剪等技术,在一次次反复实践中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她还自筹资金,购买了卷帘机、大棚棉被、二层膜,加装大棚的支撑钢管,安装了数十盏电灯,硬是把春暖式大棚升级为冬暖式大棚。

  寒冷的冬天,置身于温暖湿润的西红柿大棚,满眼的绿色、清新的空气,令人顿感身心舒适。祝凤芸指着大棚顶部一排白色的灯说:“这是沼液灯,我们每个大棚里都有一个沼气池,沼气池连接着沼液灯,只要打开开关,就能起到杀菌作用。”据了解,修建这些沼气池是政府帮扶项目,因为村里养牛养猪的村民较多,为制造沼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9年是祝凤芸种植有机西红柿的第一年,当年营收200万元。2020年,祝凤芸又在暖棚旁边的空余土地上,自费盖了6个冷棚,同时,又承包了邻村的1000多亩土地。

  种下“碧绿”,收获“火红”。刻苦的努力,让祝凤芸学到了农业种植技术,也把坨泥寺村这片盐碱地变成了乡村振兴的沃土。

  为了带动村民共同致富,2018年,祝凤芸以西红柿种植基地为平台,发起成立了天津市凤芸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技术帮扶指导带动农户650户、其他经营主体150家,帮助其提升产量约20%。通过市场销售带动农户200户、其他经营主体100家,帮助其增加收入约3万元。为拓宽市场,合作社坚持建设多元化的销售网络,借助互联网平台销售果蔬,同时,设立运销组织,让优质果蔬能够走向全国各地。

  “我们的西红柿因口感好、品质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常常供不应求。”祝凤芸高兴地说:“许多老客户进直播间一句话不说,直接下单,因为他们已经认可了我们西红柿的品质,所以我们虽然粉丝量不大,但成交量却很高。”

  经过近5年的不懈努力,合作社结出了累累硕果,如今,合作社不仅种植水果西红柿,还种植了胡萝卜、水果萝卜等果蔬,更将承包的1000多亩土地用于种植水稻,已成为天津市重要的果蔬供应基地。祝凤芸自己也先后当选为武清区第六届政协委员、第十八届天津市人大代表,并被天津市武清区科学技术局聘请为“武清区企业法人科技特派员”。

  为了积极响应天津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的“十项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带领天津市200余家“津农精品”企业打开北京市场,2023年,祝凤芸在北京注册了凤芸农业(北京)有限公司。“未来一到两年时间,我们会把一些闲置的民房利用起来,打造农文旅产业一体化新模式,在文化、旅游、食宿方面深耕细作,助力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下一步的发展,祝凤芸满怀信心地说道:“我们将持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打造贴近民心、科技兴农、团结互助、富有活力的优秀企业。”

 

《中国食品报》(2024年02月01日01版)

  (责编:顾雨霏)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