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一罐小小的茶叶也需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才能到达消费者的手中。”“我以前都不知道茶叶有六大类,中国茶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啊。”……日前,2023杭州·“浙里食安”区县日系列活动之“桐庐日”如期进行。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食药安办工作人员、县食品安全监督协会会员代表、镇街食安办工作人员代表走进位于凤川街道的浙江艺福堂茶叶有限公司,在茶文化中体验食安科普之旅。
作为桐庐县首批放心工厂创建单位,浙江艺福堂茶业有限公司把创建工作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以“用心”“走心”“暖心”举措,用“无检测不出品,无专利不出品,无标准不出品”标准,15年来始终坚持做高品质、高安全、高标准的“三高”好茶,自觉践行“尚俭、崇信、尽责,同心共护食品安全”的理念。
代表们聆听制茶工艺讲解
代表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前往制茶车间参观完整工序,亲眼见证“从一片茶叶到一杯醇香”的蜕变,感悟“品质好茶坚守者”的品牌理念。
随后,代表们来到新合乡,聆听新合乡索面的故事。新合乡索面园区是桐庐的另一个“浙里食安”标志性成果杭州市示范培育项目。2022年,杭州市开展了小作坊“五化”建设工作,在桐庐县新合乡试点首创“1+N”索面园区建设,由“园区+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索面作坊健康发展,实施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原料、统一包装和统一销售的“五个统一”管理,辐射周边15个小作坊。
为解决索面生产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销售方式单一等问题,桐庐县发布《新合索面加工工艺规程》《新合索面技术要求》两项团体标准;促进新合乡与桐君堂等桐庐本土龙头企业加强合作,发展索面深加工产业,改良索面制作工艺,推出红曲索面等创新产品;完成新合索面商标注册及品牌标志设计,扩大“新合索面”品牌影响力和传播力,让索面真正成为实现富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此外,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新合乡依托文化底蕴深厚、生态环境良好等优势,结合现有的新合印象馆,以非遗工坊为主阵地,将新合“1+N”索面作坊园区建设项目作为乡村旅游及非遗文化体验项目,通过文化交流、技能培训、研学体验等多种活动形式,打造新合索面3.0样板地,实现小作坊里大作为,开辟共富新路径。
同样是小作坊,在桐庐,还有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酒酿馒头。桐庐酒酿馒头的产业园就坐落于城南街道仁智村。仁智酒酿馒头历史悠久,近年来,城南街道推进馒头产业升级,引进馒头产业园项目,靠前服务,主动联系桐庐县市场监管局,制定和面、发酵、制作、蒸熟、运输等一系列规范化流程,将原来的家庭作坊按照产业园的标准开始标准化生产。
为确保食品安全,城南街道以食品安全包保工作为抓手,进一步落实党政同责,对12家馒头加工点进行全包保,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实地督导。包保工作开展以来,累计协调解决问题16个,进一步提升了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意识,为城南街道食品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城南街道积极做好馒头文化传承,让馒头经济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完美融合,从而进一步打响馒头品牌,真正走向小馒头“撬动”大产业的共同富裕之路。
(陈明珠 朱诗瑶)
《中国食品报》(2023年09月25日03版)
(责编:王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