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会展> 浏览文章
主产区增产增收 全产业链深度开发 救命薯脱贫薯变致富薯振兴薯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3/10/27 15:22:39

本报记者  罗 晨

  薯类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薯业在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我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甘薯最大的生产国。“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薯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科研、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全产业链开发深入推进,薯业创新发展力和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在日前于山东枣庄滕州市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以下简称“薯博会”)上,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在致辞中表示。

  作为国内首个、亚洲最大的田间薯业展览,展会设置了品种示范种植、农机动态演示、植保试验示范、田间大棚、户外宝塔五大展区,面积达10万平方米,全面展示国内外马铃薯、甘薯、木薯等薯类以及全产业链相关产品、技术和设备。记者走访我国薯类主产区展厅发现,在大食物观指引与科技助力下,从育种到种植、加工、储运,我国薯类增产增收成效明显,薯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展出的脱毒马铃薯苗、马铃薯原种与丰富的马铃薯加工产品

  山东滕州

  创新高效栽培技术走出“滕州路径”

  “山东作为薯类生产和消费大省,作物品种多样、丰产性好,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本届博览会举办地滕州,拥有近百年的马铃薯种植史,‘滕州马铃薯’是中国菜用马铃薯第一品牌,品牌价值达158.52亿元。”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陈平介绍说。

  枣庄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已拥有近百年的马铃薯种植史,被誉为“中国马铃薯之乡”。近年来,枣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发展,将其作为高质高效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6+3”现代产业体系,加强引导、聚力扶持、倾心培育,使其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和富民兴市的重要产业。

  据了解,滕州马铃薯最高亩产可超5000公斤。同时,通过四膜、三膜、二膜、地膜覆盖等栽培模式的创新,使上市时间分散到3个月,降低了集中上市对市场的冲击,马铃薯平均价格全国最高。山东甘薯平均亩产2800多公斤,居全国首位,是全国亩产的2倍、世界亩产的3倍,亩产值最高可达万元,是效益最高的粮食作物。

  据介绍,“四膜”种植通过在三层农膜覆盖基础上,增设大拱棚骨架并再覆盖一层棚膜的方式提高棚温,形成“双层大拱棚+中拱棚+地膜”的“四膜”,保证马铃薯苗期的正常生长;通过对棚膜的合理掀盖来调控棚内温湿度;必要时在棚内增施“加温块”或燃烧蜡烛等进行辅助增温,有效避免发生冻害。“四膜”马铃薯上市时间比滕州“三膜”种植的马铃薯上市时间平均早15—20天,且上市期间全国范围内市场供应马铃薯多数为上年冷库贮藏品种,形成了“人无我有”的竞争优势,大大提升了马铃薯种植收益。

  滕州还首创了春马铃薯拱棚高效栽培技术,脱毒良种普及率达100%,拱棚设施栽培面积达到36万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以上,总产量260万吨左右,年产值80亿元左右。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全市春马铃薯平均亩产4000公斤,亩均产值1.3万元,成为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金豆豆”。

  “滕州马铃薯以‘外形美观、皮薄光滑、黄皮黄肉、爽脆可口、营养丰富、优质安全’等特点闻名全国,成为畅销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品牌。”滕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刚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介绍,近年来,滕州坚持一手抓标准化生产、一手抓质量监管,为马铃薯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质量安全保障。制定马铃薯标准化生产规程,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20万亩,出口备案基地25处,19个产品通过了绿色和无公害产品认证。组建市、镇、村三级监管队伍,建成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监管平台,形成产地有准出、产品有标识、质量可追溯、风险可控制的质量监管体系。

薯博会室外展区现场

观众品尝现场制作的薯类食品

  此外,滕州紧抓产销衔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周刚表示,滕州区位优越,是鲁中南农产品物流主通道的重要节点,建有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仓储、批发、物流配送及电子商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区,拥有全国最大的干杂海货调味品专业批发市场,实现了农副产品“买全国、卖世界”。马铃薯购销服务设施完善,购销流通体系健全,和布瑞克公司共同建立了滕州马铃薯云平台,是集在线交易、智慧物流(含云仓配送体系)、供应链农业信用等于一体的马铃薯供应链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中国马铃薯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体系化。建成了以滕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为龙头,专业批发市场、产地批发市场为依托,季节性临时批发市场为补充的市场体系。全市共建设大小恒温库130余座,低温仓储能力达60万吨。全市马铃薯中介运销组织1000余家,从业人员1万余人,为马铃薯购销客商提供了周到贴心的服务,营造了安全舒心的营销环境。

  据统计,2022年,山东省马铃薯播种面积204万亩,总产量707万吨;甘薯播种面积193万亩,鲜薯产量550万吨。虽然面积和总产量在全国的占比不高,但产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我们将积极搭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国际国内市场、加快我国薯业发展’的良好平台,让‘科技创新、绿色生态’为薯业赋能,走出一条薯业以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全面提质、农民增收致富的‘滕州路径’。”周刚表示。

  内蒙古乌兰察布

  打造“双百级”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

  “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马铃薯产业提效增值行动’,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初步构建起育、繁、种、加、销一体化的马铃薯全产业链。”乌兰察布市农牧局副局长周晓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省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同时,马铃薯单产品质优势突出,构建起以乌兰察布市为主的阴山北麓马铃薯优势区和以呼伦贝尔市为主的大兴安岭沿麓马铃薯优势区。“中国薯都、燕麦之都、草原皮都、草原酸奶之都、中国草原避暑之都”是乌兰察布的5张名片。此次薯博会,内蒙古设置240平方米专馆,6个盟市25家具有当地优势特色的种薯、种植、加工的企业参展,全面展示内蒙古马铃薯全产业链的相关产品和最新技术。

  周晓介绍,乌兰察布气候冷凉,日照充足,雨热同期,土壤洁净,自然气候特点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生产出的马铃薯品相好、口感面沙,干物质含量高达25%以上,淀粉、维生素C、矿物质含量高,醛类芳香物含量更高,是国内公认的马铃薯产业黄金带。在“马铃薯产业提效增值行动”助力下,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全产业链不断完善,乌兰察布马铃薯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前端链良种繁育成果丰硕。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牵头成立马铃薯首席专家工作站,同时还建成农业农村部内蒙古马铃薯科学观测实验站、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乌兰察布综合试验站、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协同创新中心、内蒙古马铃薯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等马铃薯国家级创新平台。全市现有马铃薯种薯企业16家,建设了从茎尖脱毒、组培快繁微型薯生产到原种繁育的完整体系,建成组培室9.96万平方米、温网室4146亩、气雾培室123亩,年脱毒苗生产能力10亿株、原原种生产能力20亿粒,脱毒种薯覆盖率达到100%。

  中端链生产种植集约高效。先后集成推广马铃薯高垄滴灌栽培技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浅埋滴灌精准高效栽培技术等多项马铃薯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积极发展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共有种植机、杀秧机、收获机等马铃薯全程机械8000台(套),并有社会化农机服务组织、农机大户1600多家,为全程机械化提供保障。目前全市形成东西绵延250公里的马铃薯产业带,成为国家重要的马铃薯种薯、商品薯和加工专用薯生产基地。

  后端链加工营销走向高端。全市马铃薯加工企业37家,马铃薯加工产品从最初的淀粉增加到目前的全粉、薯条、薯片、方便粉丝、马铃薯醋、马铃薯馒头、薯纤维、薯蛋白等十几个品类。随着薯都凯达、蓝威斯顿、北大荒、福景堂、蒙淀、土豆集等一批精深加工项目落地投产,乌兰察布市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薯条(薯饼)加工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基地。全市马铃薯仓储能力达到310万吨,建有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9个,每年约有200万吨种薯和鲜食薯调往全国各地。

  “围绕自治区为我市确定的目标,我市正在全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从进一步做优做强马铃薯全产业链着手,加快建设‘三个中心、三个基地、三个产业园、三个集中区、五个种植示范带’。”周晓介绍,“三个中心”即创建马铃薯科创中心、电子交易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三个基地”即建设察右前旗、四子王旗、商都县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三个产业园”即建设察右前旗、四子王旗国家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商都县自治区级马铃薯现代农业产业园;“三个集中区”即打造察右前旗薯条(饼)加工集中区、商都县和化德县薯淀粉加工集中区、兴和县鲜切薯菜品加工集中区;“五个种植示范带”即打造四子王旗、商都县、兴和县、察右后旗、察右前旗标准化种植示范带。

  “到2025年,力争将乌兰察布打造成为专用薯品类突出、种植标准规范、加工深度延展、流通体系完善、科研创新领先、产业链条完整,产能超百万吨、产值超百亿元的‘双百级’马铃薯产业发展示范区。”周晓说。

  甘肃定西

  打造“吃干榨净”式马铃薯产销循环链条

  “我市深耕马铃薯产业已经几十年,一届接着一届干,一茬接着一茬抓。”甘肃省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温卫东说,定西因薯而名、有薯而兴,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伴随定西人民扛过饥荒、战胜贫困、迈进小康、走向现代化,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救命薯、脱贫薯、致富薯、振兴薯。近年来,定西市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薯都”战略目标,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按照“抓两头”(种薯产业和精深加工)“带中间”(标准化种植)的工作思路,加快推动马铃薯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定西产业化最早、产业链最全、竞争力最强的产业。

  健全良种繁育体系。依托市农科院和全市36家种薯生产企业资源力量,推广应用椰糠栽培、雾培技术等多项马铃薯繁育新技术,构建形成集“脱毒苗、原原种、原种、一级种薯”为一体的种薯繁育体系。全市马铃薯脱毒苗年生产能力达8亿株,原原种生产能力达16亿粒,原种、一级种生产量达200万吨,产能稳居全国地级市首位。今年,全市建成原种繁育基地12.05万亩,一级种繁育基地114.05万亩。截至10月底,已生产原原种13.55亿粒。

  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大力推广机械化整地、施肥、起垄、覆膜、播种、防病(虫)、收获“七位一体”的现代农业耕作技术,探索形成“脱毒种薯+黑膜覆盖+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机械化耕作”的生产体系,不断提升马铃薯种植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机械化水平。今年,全市种植马铃薯280多万亩,加工企业建立原料加工基地35.5万亩。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依托定西、陇西、临洮经济开发区和岷县工业园区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及通渭、渭源2个工业集中区,培育壮大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形成以安定区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为核心,辐射带动陇西、临洮、通渭、渭源等县区的马铃薯加工产业布局。目前,全市共有马铃薯加工企业28家,年生产能力达96万吨。“2022年,马铃薯全产业产值达到225亿元,农民人均产业纯收入2500元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定西抢抓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机遇,研发生产马铃薯馒头、面条、糕点、饼干、馕、方便粉丝等主食产品;从个性化、多元化、时尚化的角度出发,迎合90后、00后等年轻群体和时尚女性群体需求,在生活节奏加快、宅经济盛行的当下,着力打造“精淀粉—变性淀粉—全粉—主食—定西宽粉—休闲食品”的马铃薯精深加工产业链,形成“吃干榨净”式循环链条。打造的“定西宽粉”公共区域品牌成为全新发展赛道,成功注册了“定西宽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马铃薯加工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目前,全市定西宽粉加工企业主体达到120家,产能超20万吨,产品延伸到主食、预制菜、方便食品等多个领域,形成了预包装产品、净菜、鲜食粉、干粉、实体店等五类多元化市场供给产品。全网线上营销已超过10万家,年销售额有望突破30亿元,已成为定西对外合作、招商引资的“新名片”。

  “东西协作山海情深。在山东省青岛市的对口帮扶下,如今定西宽粉已经走上山东居民的餐桌,未来,我们希望定西宽粉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温卫东表示,电子商务将是定西马铃薯产业链扩大发展的切入口和突破口,未来,在保证马铃薯产量稳定的基础上,定西将进一步开发更多马铃薯休闲食品,进一步推广“定西宽粉”品牌。“我们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先后在落实用地保障、新引进项目奖励支持、人才奖励、资金保障与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了支持马铃薯产业做深做强的‘黄金十条’措施。”温卫东说,定西将以最大的诚意、最好的政策、最优的服务,为企业投资、项目落地、永续发展创造条件、保驾护航,全力营造公正公平、诚信和睦的市场环境,“第十四届薯博会将于明年在定西举办,真诚邀请更多企业、平台来到定西,共同推动马铃薯产业不断发展。”

  (本版图片来源:薯博会组委会)

 

《中国食品报》(2023年10月27日02版)

  (责编:罗 晨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