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品牌> 浏览文章
黑木耳“绽放” 中阳人吃上产业饭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0/8/17 17:54:31

本报记者  王金臣  文/摄

  在吕梁山脉中段,位于山西省中阳县的一排排大棚延伸到山脚。大棚里,挂袋栽培的黑木耳像花一样绽放,甚是喜人。中阳县曾是山西省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中阳县致力于把贫瘠的黄土地变成富足的金土地,深入挖掘黑木耳等特色地域资源,不断壮大特色农业产业,以产业振兴带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

image.png

  截至目前,中阳县3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累计减贫7805户、20456人,剩余贫困户22户、66人,贫困发生率由20.3%降到0.06%。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脱贫攻坚成效,让中阳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感大幅提升。

  谋划新布局

  小木耳成就大产业

  走进中阳,“小木耳,大产业”“小木耳产业大效益”等标语随处可见。在山脚下,一座座大棚成为点缀县域美景的风景线。重要的是,在这道风景线中,隐藏着中阳县产业脱贫致富、巩固脱贫成果的法宝。

  富氧的空气、甘甜的泉水以及独特的地理气候适合黑木耳种植。但由于对黑木耳产业化发展经验的不足,2018年以前,中阳县木耳多是零星种植,产量不高,技术和质量也上不去。

  山西省委统战部部长徐广国在调研后,与中阳县委、县政府达成共识,发展现代化木耳产业,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多次组织扶贫工作组前往黑龙江学习考察食用菌产业,并与黑龙江省东宁市达成战略合作,为中阳县木耳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在山西省委统战部的支持下,中阳黑木耳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日益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打产业。中阳县委书记赵沂旸说:“2019年,中阳县共栽培1600万棒黑木耳,带动贫困户308户、868人,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黑木耳产业正成为中阳名特优农业的重要抓手、转型发展的有力支撑。”

  铺就富民路

  探索农业转型发展

  发展黑木耳产业让中阳县村民吃上了产业饭。

  在中阳县石家沟村示范基地的大棚里,几位村民正在熟练地从菌袋上采摘木耳;棚外,几位年纪稍大一点的村民正在翻晒黑木耳。“每天要翻四五次,翻晒后的干木耳一斤能卖到50元。我之前在工厂上班,现在基地离家近,工资一天能拿到110元左右。”石家沟村村民李建中说。

  中阳民兴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吕花平说:“2018年,县里开始发展木耳产业,看到别的木耳示范基地做得很成功,今年我联合绿健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开始筹划木耳大棚搭建。”目前,石家沟种植基地占地70亩,总投资400余万元,共建成高标准黑木耳大棚50个,种植优质黑木耳100万袋,年产干木耳10万斤,实现产值300余万元。基地吸纳周边贫困户52户,带动100余人稳定就业,年务工工资达100余万元。

  “家里的6亩多地已经转租给合作社,租金和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差不多。现在,我和老伴每天还能在合作社上班,两人一天能挣到200元,很高兴了。”石家沟村贫困户张爱平说。

  同样,在欣欣机械化农牧专业合作社,各个大棚的木耳已经被采摘2—4茬。合作社负责人任建新介绍,神堂峪示范基地占地60亩,总投资200余万元,建成大棚50座,按照“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运营,吸纳贫困户就业100余人,流转土地60亩,流转土地年收入达4.8万元,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黑木耳产业。“木耳菌棒一般能采摘5茬,等采摘结束后,废弃的菌棒还能用来养殖蚯蚓,实现循环利用。”任建新说。

  为让中阳县黑木耳产业的路越走越宽,中阳县还积极打造线上线下销售融合发展平台,提高小木耳自主品牌享誉度。山西省委统战部积极牵线搭桥,连续两年在中阳县举办消费扶贫活动,提升中阳黑木耳的知名度。7月10—12日,中阳县县长田安平走进“直播助农、嗨购吕梁”名特优农产品直播间,推介中阳木耳。田安平介绍,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网上展示、销售,设立京东、淘宝“中阳馆”,培育黑木耳销售“大主播”“网红”,利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直播带货,提升了中阳木耳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如今,黑木耳产业成为中阳人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赵沂旸表示,黑木耳产业作为农业转型发展的示范产业,下一步,中阳县将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运营,拓展精深加工业务,发展高附加值产业,打响“中阳小木耳”品牌,使木耳产业成为中阳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带动更多老区人民走上木耳栽培的致富之路。


        《中国食品报》(2020年8月17日  01版)

(责编:罗晨)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