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酒业新周期迎来转折点 宋书玉:以全方位变革实现产业长足发展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3/3/31 15:17:37

本报记者 章 玉

  产品销售收入超过9500亿元,其中白酒销售收入超过6600亿元;产业利润总额近2500亿元,增长近三成……2022年,克服多重困难,全国酿酒产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酒业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酒业在波折中奋力前进的一年。酒业直面挑战、迎难而上,高效统筹,总体运行平稳,各酒种亮点纷呈,在重大考验中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好于预期的答卷。”3月26日,在于山东泰安召开的中国酒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五次(扩大)会议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如是说。

  2022年:酒类销售收入逼近万亿级别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全国酿酒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5427.5万千升,同比增长0.8%。主要经济效益汇总的规上企业1756家,其中亏损企业356家,企业亏损面为20.3%。累计完成产品销售收入9509.0亿元,同比增长9.1%;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491.5亿元,同比增长27.4%;亏损企业累计亏损额45.4亿元,同比下降7.8%。

  分酒种来看,白酒产业保持较高的效益增长,啤酒产业实现了产销量、营收、利润的全面增长。与葡萄酒和黄酒的下滑相比,露酒和果酒的发展持续上升,蕴藏着更多的机会。

  白酒产业——

  2022年,963家规上白酒企业产量671.2万千升,同比下降5.6%;完成销售收入6626.5亿元,增长9.6%;实现利润2201.7亿元,增长29.4%。规上企业中亏损企业169家,企业亏损面为17.6%,累计亏损额18.8亿元,同比下降15.7%。从经济指标看,尽管产量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但白酒产业保持了较高的效益增长,以12.4%的产量实现了饮料酒销售收入的69.7%、利润的88.4%。同时,市场份额向优质产区、名酒企业和名酒品牌不断集中,产业集中度向头部聚集的趋势愈发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产业集中度上升是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过程,它对应着企业规模效应的出现和龙头企业品牌溢价的形成。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劲头和趋势明显,同时区域酒企压力增大,对后者来说,有机会更有挑战。”宋书玉强调,和2019年相比,2022年白酒产业销售收入累计增长5%,利润累计增长了71%。这两个关键数字更具有阶段性、周期性和代表性,也充分反映出中国白酒产业的长周期特征。近3年白酒渠道扩容较快,新渠道消化能力不强,消化库存将成为今年的首要任务。在产业、企业全方位深度竞争的态势下,白酒产业将步入调整转型期,如何破局还要看产业的战略调整能否及时到位。

  啤酒产业——

  2022年,规上啤酒企业产量3568.7万千升,同比增长1.1%;完成销售收入1751.1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利润225.5亿元,同比增长20.2%。从数据上看,啤酒产业实现了产销量、营收、利润的全面增长,特别是产销量逆势增长1.1%,由于基数大,更显难能可贵。

  以特色化、多元化为产品创新指引,啤酒产业充分发挥了产业韧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通过需求侧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潜在动力,持续完善中高端产品布局,加强产品渠道体系创新,强化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了产业管理能力、盈利能力、竞争能力、服务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彰显了啤酒产业的发展后劲。疫情加快了啤酒市场高端化转型的节奏,未来啤酒产业要继续走市场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之路。

  葡萄酒产业——

  2022年,规上葡萄酒企业产量21.37万千升,同比下降22.12%;销售收入91.92亿元,同比下降2.91%;实现利润3.40亿元,同比下降9.88%。中小企业处于持续亏损状态。中国葡萄酒市场仍然低迷,国产酒与进口酒分别下降22.1%和23.2%,延续了近几年的颓势。“面对酿酒葡萄基地建设历史欠账多、税负过重、葡萄酒消费普及化遇到瓶颈等问题,葡萄酒产业已经退无可退。”宋书玉指出,随着消费场景恢复,葡萄酒产业的恢复也是必然,但突围之路并不平坦,中国风土、中国文化、中国品质都需要系统构建,并持之以恒。

  黄酒产业——

  2022年,黄酒产业完成销售收入101.6亿元,同比下降20.1%;实现利润12.7亿元,同比下降24.3%。全产业规上企业90家,比上年减少了8家。产业发展重心在于求变。尽管在高端产品销售、电商销售、非成熟市场销售和外贸出口等4个指标上,黄酒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依旧没有走出区域化困局,黄酒企业要下功夫提升品质、挖掘文化、创新消费,突破地域瓶颈。

  露酒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露酒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为262亿元和43亿元,同比均实现增长,已超越黄酒和葡萄酒成为中国第三大酒种。露酒个性化、多样化、丰富性的特点,使其具有满足日益细分的个性化需求的天然优势,产业发展预期持续提升。尤其是新国标的实施,为露酒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重要的是认真学好、学会标准,以标准引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

  果酒产业——

  果酒是水果附加值最高、保质期更长的加工方式,伴随着水果种植业的发展,果酒已成为水果深加工领域的重要产业,2022年果酒的销售收入约80亿元。新生代酒类消费群体对果酒的偏好,使果酒逐步成为投资热土。但大多数果酒仍是区域性产品,缺乏全国性、规模化的知名企业和品牌,阻碍了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普及。

  此外,国际蒸馏酒、利口酒的消费群体持续扩大,进口量、进口额和平均单价逐年上升且增幅较大,其中进口量、额较大的是威士忌和白兰地。国际蒸馏酒的快速增长也催生和带动了其本土化发展,我国的白兰地和威士忌知名品牌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认同,国际知名品牌帝亚吉欧、保乐力加纷纷在国内建厂。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迎来更大的消费契机。

  料酒是我国千家万户都离不开的酒种,2022年总体消费量约350万千升,其中酿造料酒占比较低,配制料酒仍为多数。随着近两年酿造料酒标准、证明商标的逐步普及和认知提升,酿造料酒整体需求持续增长,产量快速扩张,呈现出以品质、品牌、科技取胜的发展趋势。

  2022年,发酵酒精总产量869.2万千升,同比增长6.5%,无水乙醇增长较快,产量达121万千升,同比增长32.2%,其中生物燃料乙醇产量仍保持增长,食用酒精需求总量平稳。技术进步、提升产品精细化价值以及副产品价值是发酵酒精产业发展的核心。

  2023年:缓增长理性增长将是“主旋律”

  2023年,酒类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度变化,高质量发展仍是主旋律。总体而言,2023年酒类产业结构进一步集中,市场宽度竞争加剧。另一方面,产业矛盾积累需要缓解,发展不平衡需要缓冲,产业自身问题需要消化。产业缓增长、理性增长将是主要特征。宋书玉从12个方面分析了今年酒业的发展趋势。

  高端市场扩容 从整个酿酒产业经济运行的数据可以看到,产业向优势产区、名酒品牌集中的趋势进一步显现。名酒产区、名酒品牌在“十三五”末及“十四五”开局,产能大幅扩容,品牌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目前白酒营收百亿元以上的企业已有12家,可以想象其今后的优势必将进一步增强,同时也意味着地方名酒、区域品牌增长的压力进一步凸显。啤酒巨头也开启了高端化之路,千元级啤酒扎堆出现。黄酒产品高端化、多样化趋势加速,产品结构和价值回归也初显成效。同时,渠道扩容、消费下行、库存增大、价格倒挂所引发的系列问题不容忽视。

  产业政策利好 2022年,国务院、财政部、工信部等发布了不少利好酒类的产业政策,白酒、黄酒等重点产区所在省市政府如贵州、四川、安徽、江苏、山西、湖北等发布了多个支持酒业发展的地方政策,为酒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

  文化价值创新 随着酒类消费需求越来越趋向多元化、个性化,酒类产业更加注重酒类文化属性和品牌形象,文化正在成为中国酒业发展的新动能,文化价值正在成为产业创新的内核。可以预见,在2023年乃至未来,“科创+文创”的酒类产品将在消费市场大放异彩,“科创+文创”的酒类新赛道将备受关注,将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团购定制走向传统渠道。

  产区价值绽放 依托协会、产区政府、名酒企业三方联动主导,共同推进美酒特色产区建设,将成为产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各大白酒产区的产业规划中,明确产业要扩能提质,酒文旅产业要提档升级,重点围绕产区品牌塑造与产区资源整合;葡萄酒产业的山东半岛产区、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等特色产区建设有声有色;黄酒除绍兴产区外,代州黄酒、房县黄酒也正在发力;啤酒在中国啤酒之都(青岛)带动下,产区建设也备受重视。

  创新驱动发展 随着机器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智能化技术与产业相融合,智能化酿造正在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国酒业协会将持续加大产业科技投入,支持、鼓励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整合、组织产业资源投入酒业科学研究,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将集中解决产业共性课题作为首选。

  坚守品质至上 去年对酒业影响较大的事情,应属修订后的《白酒工业术语》《饮料酒术语和分类》两项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国标对白酒、调香白酒等准确定义,对品类特点清晰划分。这标志着中国酒业以品质为导向、以品牌为基础的全面规范时代的到来。未来,完善和规范品质表达体系将成为重点,包括原料、风味、生态、产区、酒庄、年份酒、陈年酒等。

  优质产能扩充 优质产能是实现高品质的保障,未来,优质产能会成为名优酒企能否持续增长的关键要素。2022年,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汾酒等名酒企业共宣布了近50个扩产项目,在这些项目中,进行技术改造,实现智能化与生态酿造成为重点方向。要特别提醒的是,产能增加一定要推动价值提升,低品质扩能只能拉低价值甚至会背上包袱。要善于发现存量产能价值,尤其是川贵两省的优势产区。

  “双碳”战略落地 “双碳”战略将是酒业发展的核心战略,酒业将积极建设“零碳工厂”和“零碳产区”,实现服务“双碳”战略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衔接。从去年开始,一系列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经启动或完成。

  市场消费变革 全国统一大市场带动了酒类市场的新一轮发展,新零售、新消费、新服务也在加快重塑消费者行为和需求,流通环节在酒业价值链中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随着差异化生活方式和小众圈层的兴起,酒类品饮的场景和形态也不断改变和出新,催生了多种饮酒新场景,体验营销价值逐渐放大。

  缓解人才“赤字” 随着酒业百亿俱乐部的持续扩容,乃至千亿级酒企的出现,产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人才支撑。

  国际化进程提速 “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申遗”“推动中国白酒国际标准制定”是今年全国两会酒业代表最为强烈的呼声,也是进一步推动中国白酒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申遗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有助于白酒品牌向国际市场拓展,增强产品竞争力。构建适应国际贸易的白酒标准体系,形成国际认可的中国白酒国际标准,有利于在国际上与同类产品展开公平竞争。

  品类多元求变 威士忌、白兰地、金酒等国际蒸馏酒,以及新型果酒逐渐得到年轻消费群体的青睐。2023年乃至未来两三年,轻酒饮、新酒饮是结构优化以及市场价值提升的主要驱动力。啤酒、果酒等产业的高端化有望得到持续推进。随着新国标的实施以及健康、养生消费观念兴起,露酒作为独特品类将迎来新的发展空间。

  “2023年是中国酒业新周期的转折之年、分化之年。展望未来,我们坚信中国酒业的总体发展前景依旧乐观。但也应该充分认识到,面临的挑战依然存在,在满足消费高品质、多元化需求和释放消费潜力方面,需要提升产业整体意识和水平。在新形势下,中国酒业只有全方位变革,才能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才能取得产业的长足发展,实现基业长青。”宋书玉如是总结道。

 

《中国食品报》(2023年03月31日01版)

  (责编:顾雨霏)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