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特殊食品在变局中寻先机创新局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3/3/29 12:12:50

本报记者 罗 晨

  3月22—25日,由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主办,江南大学合办,济南市政府特别支持,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齐鲁工业大学等单位支持的第七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在山东省济南市举办。此次大会的主题为“奋楫笃行,臻于至善,在变局中寻先机创新局”,来自政府部门、监管机构、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嘉宾齐聚此次大会,在4天会期里的1个主论坛和13个分论坛上,本土化益生菌、个性化营养、新型原配料与技术等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特殊食品行业迅速发展,为提高国民素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殊食品行业在食品工业中属于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的子行业之一,是保民生、保稳定、保供应、保就业的重要行业。激发特殊食品行业发展新动能,推动特殊食品行业发展与进步,可为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创造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添砖加瓦,也可服务健康中国建设,是时代赋予所有特殊食品行业从业者的历史责任。”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边振甲说。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表示,要提高站位,认识行业发展的意义;审慎求实,加快产业链协同发展;积极作为,确保行业升级行稳致远,做大做强特殊食品行业。

  “千人千面”

  个性化营养成大健康行业新风口

  近年来,随着遗传基因学、大数据技术、多组学等科学方法的广泛应用,解析群体及个体间差异、营养代谢的多样性、疾病易感性相关的生理学基础模型已搭建完成,实现个性化营养以及定制营养干预方案的条件已经成熟,循证科学的依据也已初步具备,在此背景下,个性化营养被《自然》杂志列为“国际营养科学发展前沿”。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个性化营养产业规模将达到16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中国个性化营养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8%。

  “伴随个人健康意识的崛起,‘千人一面’的营养获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消费者的营养服务诉求。”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科创中心总经理韩强在24日举行的“领航精准营养,践行健康中国”精准营养研究与个性化营养产业发展论坛上说。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秘书长张中朋也认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为精密复杂的人体更是千差万别。论坛发布的《个性化营养发展专家建议》提出,基于不同遗传基因、健康状况、代谢水平、地域、性别、年龄、生活方式,营养摄入的内容和方式也应该“千人千面”。该建议明确,个性化营养是根据个人的特征信息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膳食营养建议和措施,旨在帮助个人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膳食营养和行为习惯,更好地维护自身健康以及降低罹患营养相关慢性病的风险。

  “随着个性化营养理念逐渐完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个性化营养产品和配套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个性化营养在改善个人健康、降低罹患慢性病风险等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张中朋说。

  潜力巨大

  新资源和新技术带来发展新契机

  合成生物学、新原料开发等一系列技术的进步,给保健食品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大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窗口已经打开,要重视保健食品的研发工作,积极引入新资源和新技术。”在24日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保健食品大会暨特殊食品原配料发展论坛及保健食品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肖伟指出,研发科技水平高的保健食品是保健食品企业当前的重点工作。为此,大会专门介绍了几类潜力巨大的保健食品新原料与新工艺。

  海洋原料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王玉明教授分享了他对于海洋特殊食品研发的思考。王玉明指出,营养功效成分的稳态、高效递送技术体系以及多成分互补和相互作用对于海陆结合功能性食品的研发至关重要。此前,针对海洋特殊食品产品的独特性,王玉明提出了“海陆互补”功效成分相互作用及协同增效的新理念,为我国特殊食品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植物提取物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科创中心首席科学家杜军认为,以天然植物成分为核心的产品是目前全球健康消费的主流趋势,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关注法规的适应性和许可性,同时要有充足的科学证据,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安全性与活性。

  靶向肠道微生物 罗盖特(中国)营养食品有限公司特殊营养应用技术经理、中国营养学会注册营养师马文娟提出,免疫健康和肠道健康是目前消费者关注的两大核心问题,而这两者又与肠道微生物密切相关。因此,靶向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对于解决免疫健康和肠道健康难题至关重要。

  酵母蛋白 摄入充足且优质的蛋白质对身体健康尤为重要。“酵母生产不需要占用过多的土地,而且生产速度不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另外,酵母是目前唯一年产量超百万吨的微生物,富含优质蛋白,在氨基酸组成上含有18种编码氨基酸,其中包括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除了含硫氨基酸略低于WHO/FAO推荐量外,其他几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都达到了推荐值以上。”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酵母蛋白研究所所长陈智仙认为,面对我国潜在的粮食资源困境,要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和蛋白,从粮食到食物再到大食物观,与时俱进地完成观念转变,让更多优质原料在保障人民健康上发光发热。

  生物降解与可食用包材 康宝莱(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运营总监张永健表示,环境挑战正驱动社会与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革,软塑单一材质、生物降解塑料、植物纤维材料、可食用包装材料正在成为康宝莱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

  基因组就像建筑用的蓝图一样,有了这张蓝图,生命科学就能完成很多技术突破,并且还带来了重要抓手——数据。而把这些基于基因组学的技术突破和数据,应用到益生菌及人类健康领域的研究上,就能更好地为科研服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

  要推进我国特殊食品产业的发展,就应该在中国建立好产业生态链,包括基础研究链、人才链、产研转化链、源头链等。在此基础上,再将整个研究的领域拓宽,进行交叉融合、协同促进行业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单杨

  柑橘不仅是能鲜食的水果,也能榨橙汁、做罐头,还能提取出活性功效成分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现有研究已经证实了柑橘不同部位含有的活性成分具有不同功效,如香精油、果胶、类黄酮、辛弗林等。期待更完善的政策支持与法律规范,推动新兴的功能基料、配料更快实现产业化应用,让更多的高质量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卫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益生菌在调节肠道及免疫系统等方面具有功效,但是这种功效往往是存在菌株特异性的,同时对菌数及其活力也有一定要求。因此,发挥益生菌功效,应满足“适宜的菌株+足够的剂量+足够的活力”。要验证一株特定益生菌的功效,往往需要科学系统的评估,涉及体外实验、细胞实验、临床试验等。在特定场景下,益生菌可以作为临床药物使用,但在日常生活中,益生菌往往是作为膳食补充剂来实现辅助性的健康疗效。因此,益生菌产业应避免“益生菌无用论”或者“益生菌包治百病”的宣传误区,也应该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以明确益生菌的科学内涵及其健康效应。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

  发酵食品产业的发展趋势为:传统发酵食品现代化、发酵食品功能化以及新技术应用等。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应用好现代生物技术,筛选好优良发酵菌种,实现基于自动化、智能化的绿色制造,创制出更多安全营养、风味独特的健康发酵食品,为健康中国建设、乡村振兴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

  在国内外长期的研究中,中国茶的健康属性是得到了科学证实的,建议更多消费者养成长期饮茶的习惯。一些消费者担心茶叶的农残问题,事实上,在我国的茶叶生产过程中,茶树上准许使用的农药绝大部分是脂溶性的。在产品合格的基础上,如果不是长时间反复浸泡,茶叶溶于水中的农药残留量是微乎其微的,消费者无须过度担忧。

 

  特殊食品在很多领域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比如提高居民的营养健康水平、传播和普及营养健康知识、提升国民健康素养、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减少医疗开支等。在此基础上,如何用创新的服务和产品践行健康中国行动,是所有从业者共同的使命和担当。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研发及技术法规总经理彭先武

 

  特殊食品之所以“特殊”,就是因为它能满足不同特殊人群对健康、对营养的需求。面对当下不断变化的市场以及消费者健康需求的井喷,更需要坚守初心,在特殊食品领域加大科研投入,持续深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质量、有价值的产品。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技术法规总监刘凤松

 

  特医食品作为一个新的品类,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多方共同推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点一滴的进步,一省一市的突破,都会为行业发展提振信心与期待。

  ——雀巢健康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毛俊峰

 

  从源头来看,益生菌产品对身体健康乃至行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是益生菌产品,还是其他产品,科学性是原料企业的DNA,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如果脱离了科学,就没有发展可言。

  ——IFF全球副总裁兼Nourish事业部亚太区总裁李永敬

 

  对于乳业来说,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无疑是行业的主攻方向。令人振奋的是,乳业的高质量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我国正在从乳业大国转型为乳业强国。未来,整个行业必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科研创新为动力,不断加强对产品质量安全的把控,助力中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中国飞鹤董事长顾问卢光

 

  国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地提高,营养健康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并且对专业化、细分化、个性化营养需求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消费者对营养健康的要求也已经向多元化、高端化、品牌化、差异化、个性化转变。

  ——完美(中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赵建红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进一步增强,乳制品消费量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从中长期来看,中国消费者对高品质健康产品的需求将大幅提升。在这样的行业发展机遇面前,应该携手共进,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共同满足广大消费者对更健康、更新鲜、更营养乳制品的需求,为中国消费者的健康生活贡献力量。

  ——a2牛奶公司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黎笑

 

  驱动健康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就是聚焦科学与创新。通过创新技术应用,才能帮助特殊食品产业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同时,提供更科学的认证,创造更科学的产品,才能守护全民健康,助力产业在全球变局中保持发展韧性。

  ——健合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李凤婷

 

  “新国标”的颁布,对于各个婴配乳粉企业的配方科研和创新能力无疑是一场大考,将引领中国婴配乳粉整体品质更上一层楼。只有真正具备综合硬实力,在产品差异化创新、品牌口碑建设、科研投入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企业,才能在行业脱颖而出,赢得新一轮竞争先机。

  ——惠氏营养品大中华大区总裁闵慧琳

 

  企业不仅要构建坚实的食品安全风险堡垒,更要加强消费引导,以消费者为中心,持续为用户创造更高品质、更高标准、更充分满足其需求的优质产品,以企业自身的更好更快发展,引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吴少虹

 

  中国特殊食品产业要不断向前发展,首先要从观念上创新。不仅从业者需要改变、需要创新,同时行业和政府主管部门也需要监管创新,只有大家共同创新,行业才能够真正做到有所突破,持续赋能。

  ——珍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玉琦

 

  时至今日,消费者对母乳代用品的要求已经从满足婴幼儿生存需求,提升至为生命早期提供更科学健康的营养,尤其是中国母婴对于特殊营养的需求,基于此,雀巢将全球化的科学创新、本土化的消费者服务以及创造共享价值相结合,持续引领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市场。

  ——雀巢中国大陆地区副总裁、婴儿营养业务单位负责人裘晔

 

  消费者对产品的精细化、多样化需求,虽然给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但变化往往能创造企业弯道超车的机会点,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抓住机会点,穿越周期成为更卓越的企业。

  ——美赞臣中国业务集团总裁朱定平

 

  现在的消费者希望在健康和营养的前提下,产品不仅美味,还要有趣,最好还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分享和互动。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首先要以科学为依托,进行创新,才能持续为产品赋能。

  ——康宝莱中国产品创新中心副总裁周离离

 

  品牌最终的根基还是产品力,产品力来自科技的创新力,希望所有企业都有创新精神,并将其应用到整个营养健康行业,创造出更多的新产品、新功能、新原料、新技术、新应用,为消费者的健康创造更多价值。

  ——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梁水生

 

  特医食品虽然针对特殊人群,但其涉及的孕婴童老等人生阶段是每个人或者每个家庭都会经历的。我们期待能够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特别是特医食品消费者提供安全、便利、营养的食品,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体质和生活质量。

  ——利乐大中华区业务发展部副总裁石涤非

 

  从企业端来讲,怎么生产出好的益生菌的产品?首先要坚守科学,益生菌不是“神药”,也不是“智商税”。如何通过充分、科学、严谨的科学循证和临床验证去研究益生菌,是一家食品微生物企业的底线。这些年来,消费者对益生菌的评价“喜忧参半”,不管是“神药论”,还是“无用论”,我们都不能只听一面之词。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政府的严格监管、行业自律的不断强化,中国益生菌市场会在更加规范的体系下有序健康发展。

  ——澳优乳业中国区副总裁、锦旗生物董事长刘学聪

 

《中国食品报》(2023年03月29日01版)

  (责编:顾雨霏)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