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浙”里乡村的共富引擎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2/12/14 14:48:35

  共同富裕不是部分地区的富裕,不是发展不均衡的富裕,而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富裕。浙江省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深刻领会其中要旨。在共同富裕任务繁重的农村地区,浙江深化改革实践,勇立潮头:在发展机制上深入探索,从土地流转改革到产业兴村,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声有色”;从生产力上鼎力更新,从人力耕作到“数智种植”,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带领山区走出致富路。

  改革创新潮涌之下,浙江农业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国第3位,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74.9%,领先南方丘陵山区12个省份。2021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5.15%,高出全国4个百分点,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707亿元,增长15.9%,全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247元,连续37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当下的浙江省展开了一场新的实践——以集体经济为核心的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

  “要以集成改革为方法,聚焦富民、强村,以乡村产业振兴为基础,以农民就业创业为优先,以农村产权激活为突破,系统推进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加快推动发展型制度政策向共富型转变,高质高效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浙江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表示。

  为舞起乡村振兴的龙头,扛鼎共同富裕示范区重任,浙江省量身定制了“市场化改革+集体经济”“标准地改革+农业‘双强’”“宅基地改革+乡村建设”“数字化改革+强村富民”四套组合拳。四套组合拳如何谋划成型、如何出招?

土地集中流转是关键

  土地作为农村拥有的最大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作为在全国较早启动市场化改革和城镇化进程的浙江,开始探索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村承包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拓展土地经营权能;另一方面,通过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完善宅基地分配、流转、退出等制度的方法路径,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先进改革经验。

  嘉兴市嘉善县惠民镇的大泖村是一个纯农业村,村域面积4.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00亩,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以往,由于耕地分散、剩余劳动力不足等问题,种植水稻效益低,一些村民干脆在地里种植苗木。近年来,当地村委会为保护耕地,带动村民增收,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并请来省里的农技专家来村指导,做大粮食生产合作社。截至目前,大泖村流转耕地面积已达到90%。2021年,该村实现粮食年产量约1万吨。

  “在土地流转后,不用自己种,一亩地能拿到1480元的租金和补贴。”村民沈祥根说道。“去年,大泖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约69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2200元。村里参与县里的强村计划抱团项目,总共投资1600万元,现在固定年收入160万元。村集体收入增加了,村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村党委书记富志刚介绍。

  在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兼具养老、休闲、观光、住宿等功能的“金秋年华”农旅养老养生综合体可谓远近闻名。这个综合体由当地企业家投资5000万元,流转长塘头村和周边几个村共约8200平方米的闲置农房后改建。现已建成首批拥有40个房间、72张床位的20幢养老养生精品民宿,公益老年食堂等配套设施也投入运行。每年可为村民增加租金等收益184万元。2021年长塘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20万元。

  “不仅能在家门口享受便捷的养老服务,我们还在村里找到了工作。”今年73岁的长塘头村村民宋传江说,他家一间闲置多年的破旧农房出租建设综合体后,每年能获得6000多元租金。

  与柯桥区平水镇的“金秋年华”类似,省内不少地方利用闲置农房发展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新产业和新业态。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盘活闲置农房9.6万宗,为农户和村集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浙江大学教授何文炯在《基于共同富裕的富民强村浙江探索》一文中指出,通过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提升农业规模集约经营程度,实现农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土地产出率,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截至去年底,浙江全省土地流转率达到61.4%,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去年农民和村集体土地租金收入达到90亿元。

经营机制创新是活力

  “创新经营机制,不仅是为了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更要解决部分村难自强、难富民的问题,增强村集体的‘造血’功能。”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日前,在湖州市南浔区练市镇开办的第十届湖州湖羊文化节暨红美人柑橘采摘季结束。品湖羊、采摘“红美人”成为南浔区练市镇对外的两张名片。

  依托“红美人”产业,练市镇23个行政村通过强村带弱村,按照“产权清晰、收益归村”原则,每村出资10万元入股,于2019年抱团组建成立强村公司——湖州练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每村每年有固定的分红。“与合作社相比,强村公司对接市场时在深度、广度上都更有优势。”南浔区农业农村局改革与合作经济指导科科长尉洪华介绍说。

  俞伟是湖州练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去年我们公司为每个入股村带来40万元左右的收益。村民变成了股东,年底大家都能拿到丰厚的分红,今年预计增长10%,还解决了周边村民200多人的就业问题,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双增收。”说起强村公司带来的甜头,俞伟满脸自豪。

  “在强村公司上班,每个月工资有3000元,离家近,还能兼顾农活。”说起强村公司,在湖州市南浔区练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务工的农民杨大姐非常满意。

  但是强村公司的发展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因为集中在农村地区,人才、技术引进难,所以涉及的领域主要是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低端产业,例如物业、绿化、农业生产等。此外,强村公司之间存在同质化竞争的问题。

  尉洪华介绍,为促进强村公司更好发展,当地政府与农村商业银行合作提供强村富农贷,每个村可授信300万元,同时优先保障强村公司的项目用地指标。此外,还成立了湖州南浔强村富民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引较大的项目来跟强村公司合作,有效地增强了强村公司的投融资能力。

  练市镇的强村公司发展是浙江省全省范围内强村公司如火如荼发展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全省共成立强村公司1791家,股权覆盖11260个村,今年实现利润7.6亿元、村均6.8万元。

产业转型升级是亮点

  经济要转型,产业要先行。强村富民,产业兴旺是重点,亦是基础。浙江省全面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百链千亿”行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担任“链主”,推动更多农业区域特色主导产业成为示范性全产业链,并建立健全农业全产业链利益共享机制,让农民获得更多增值收益。

  近日,衢州市常山县元坳胡柚基地一片采摘繁忙景象,采摘工人们肩挎尼龙袋、手持剪刀,剪下一个个黄澄澄、圆滚滚的胡柚果。

  “今年虽然受干旱影响产量略有减少,但糖度和品质有较大幅度提升,价格卖得更高,实现了减产不减收。”种植基地负责人介绍。

  胡柚鲜果销售占据的只是部分比例,常山县农业特色中心发展中心主任汪海霞介绍,2017年常山县胡柚以及香柚种植面积9万亩,产量10万吨,深加工比例不足10%,总产值为9亿元;2022年胡柚以及香柚种植面积达10.6万亩,产量12万吨,胡柚深加工比例达到40%,预计胡柚及香柚产业总产值35亿元。两相比较,种植面积和产量相差不大,产值却翻了几番,不难看出胡柚及香柚产业深加工带来的巨大效益。

  在2017年以前,由于缺乏政策指引和产业扶持,当地农户仅能通过销售鲜果赚取微薄利润,产业附加值低成为胡柚产业发展瓶颈。

  近年来,当地政府协同企业、农户从种植端、加工端、营销端、研发端同步发力,从千家万户种植向“共富果园”迭代,聚集低、小、散果园统一经营管理,打造规模连片、智能管控、绿色高产的精品基地。坚持精加工高端化发展,将胡柚深加工、药材利用等推向全产业链开发,提高胡柚经济价值。目前全县已开发出双柚汁、胡柚果脯、胡柚膏等70多种产品,年加工消耗胡柚鲜果约4万吨。

  “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场面在常山县一家胡柚分拣基地上演,一颗颗大小不一的胡柚根据不同果径(每5毫米一个规格)在分选机器上滚落到所属的分选槽。“一部分精包装后线上出售,一部分供给当地的胡柚深加工公司。”胡柚分拣基地负责人介绍。在距离此处十几公里的柚香谷深加工生产车间,柚子经过自动化去皮、捣碎、榨汁、灌装等一系列工序,工人将产出的双柚汁装进玻璃瓶后装箱上车,“这些双柚汁将被送往江浙沪等省份地区的商超货架和大众餐桌。”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胡柚+香柚”双柚合璧所带来的新奇口感,使双柚汁成为当下饮品市场中的“网红”产品。今年以来,双柚汁进入销售旺季,迎来一片订单热潮,高峰时月销近30万箱,单品年销售突破5亿元。

  “深加工的兴起,不仅能够给企业带来直接的效益,还可以带动周边农户胡柚收购价格稳步提升,‘柚见80+’鲜果、双柚汁、胡柚膏等带动鲜果价格增长70%,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此外,双柚产业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常山县相关从业人员约10万人。”汪海霞表示。

  链条长了还不够,只有“链主”壮,产业才能真正强。“今年浙江省继续大力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力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0家,县级以上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在5000家以上,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农民7万人,新培育农创客2万名。”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刘肇柏)

 

  《中国食品报》(2022年12月14日05版)

  (责编:王佳仪)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