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强科技创新基础支撑 促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九届年会11月合肥将办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2/10/26 11:03:03

  11月15—17日,丹桂飘香的安徽合肥,由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等9家单位共同承办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九届年会将迎来四面八方的食品界宾客。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三个第一”的重要论述,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将教育、科技、人才摆在了新时代新征程发展的重要位置。此次年会不仅是食品高校师生、科技人才的交流平台,同时也是行业探索新课题新发现的信息源,承载着使命与责任。未来,食品教育、科技和产业界要如何发力,食品产业将如何发展?面对已持续3年的疫情、自然环境及国际环境带来的新挑战以及树立“大食物观”的新使命,科技界与产业界有哪些新成果、新思路、新作为、新趋势,此次年会上将共同探讨。

  本届年会面向国家战略需要、食品科技前沿和人民生命健康需求,云集了国内外食品科技领域众多专家学者,将围绕食品科学技术发展、食品产业转型升级、食品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和研讨。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年会首次增加了学会会士授予仪式、食品科技进展发布等多项内容。

大会报告聚焦食品品质提升与营养健康

  在转型创新和“健康中国2030”浪潮的共同推动下,食品产业正在向全营养、高科技和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让人民群众吃得更安全、更健康已经成为我国食品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使命。本届年会大会报告环节重点关注食品品质提升与营养健康,3位大会报告人即将分享的精彩内容令人期待。

  大会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明勇,将围绕“食源性多糖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研究”分享新的研究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院长任其龙将分享“面向食品功能因子和同系物的分离技术”的新理念与研究成果;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徐宝才将以“肉品质量与‘高低’加工”为题,从肉品产业的行业技术瓶颈出发,介绍徽派特色肉制品在高温低温、高盐低盐、高脂低脂等不同“高低”加工条件下的品质变化规律、内在机制,以及团队近年来相关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等科技成果。

开辟食品科技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前沿热点问题论坛立起食品科技创新“风向标”

  食品科技是民生科技,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是建设科技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为认真贯彻“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的指示精神,《中国食品学报》承办的“2022食品科学前沿热点问题论坛”,聚焦食品科技前沿、食品营养与健康等议题,倡导前瞻性和创新引领性科学研究,力邀业界权威学者、科研一线杰出青年学者作精彩的主旨报告,和与会代表共议前沿创新热点、共谋食品科技发展。

  人工智能结合食品大数据推动食品科技创新发展

  随着各类传感器、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海量的食品数据,在农业、食品工业和餐饮服务业等领域,及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等社会生活诸多方面,蕴含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社会价值,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向食品相关领域渗透,并逐渐形成“食品计算”这一新兴研究方向。食品计算采用计算方法综合分析和处理食品领域的图像、文本、视频、多(高)光谱信息和嗅觉等不同模态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表示学习和关联建模,实现对食品自动快速精准的分析,以期对食品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支撑。由于其跨学科性,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为此,本届年会首次设置“食品计算技术及应用”论坛,将邀请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食品科学等跨学科领域的专家,围绕食品计算,从食品视觉分析、食品大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及在食品智能制造、食品质量检测、食品浪费、食品营养和安全、慢病防控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介绍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未来食品计算的发展进行探讨,以期促进食品计算技术的发展,对食品科技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新型食物消费与绿色供应链助力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

  在后疫情时代,推动可持续发展,解决大宗原物料的稳定性供应等问题,在全国推进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具有重要意义。食品工业作为民生产业,贯穿食物的生产、加工和供应等各个环节,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食物浪费现象仍然存在,供应链稳定性仍不确定。本届年会特设“食品行业可持续消费与绿色供应链”专题,将聚焦通过优化产业资源配置、提高食品安全透明度、实现与环境互容的可持续发展,围绕大宗商品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路径、可持续水产品消费及追溯,以及从农田到餐桌,企业如何减少食物浪费等议题,邀请行业权威专家与应用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与探讨。

技术创新助力食品产业提质增效

  八大技术专题从多角度探讨食品技术创新

  本届年会自7月29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征集2021年7月以来未公开发表的论文摘要,设立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食品营养与健康等10大类方向51个子方向,共收到530余篇论文摘要,覆盖近百家高校及科研院所,覆盖范围较去年大幅提升。本届年会延续往年惯例,从投稿摘要中择优筛选报告,组成8个技术分专题,内容涵盖食品安全与检测、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化学与生物化学、食品包装、贮藏与保鲜以及食品感官评价与质量控制等多个方向,将邀请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科带头人、青年科技工作者近百名报告人,共同交流探讨食品技术的创新成果。

  以乳品技术和工艺创新推动我国乳业高质量发展

  乳制品行业作为我国食品工业中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经历了由小到大的快速发展,当前正处于由大转强的关键时期,在满足人们对乳制品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推进乳制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研发,是实现我国乳制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此,本届年会特设“乳品工艺技术创新论坛”,将邀请科技界与产业界权威专家,就膜过滤技术在乳品中的创新应用、功能性乳配料的加工与活性保留新技术、肽共性技术、奶酪加工新技术、乳品良好感官风味保持以及基于工艺技术创新满足人群营养与健康的需求创新实践等方向展开研讨与交流,以乳品工艺技术创新推动我国乳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与实践助力食品产业绿色升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以绿色、高效、低碳为特征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工制作的营养健康食品越来越受到关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近年来,冻干食品因其较好地保留了食品的色、香、味、营养成分,并具有良好的复水性,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然而冻干食品对设备要求高,且仍存在加工过程能耗高、产能低、品质不稳定、附加值低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行业的发展。为进一步助力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本届年会特设“高效低碳优质组合冻干食品科技创新与实践”专题。该专题将邀请行业内冻干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和产业界代表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难题进行交流与讨论,分享最新的实践研究进展,共同聚焦冻干科技与产业创新,探索高效低碳优质组合冻干技术的最新趋势。

  创新驱动传统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传统食品品类繁多、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珍贵遗产。然而,由于传统食品存在生产工艺原始、现代化程度低、标准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环境的需求,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趋势,为传统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此,本届年会特设“传统食品现代化研讨会”,将邀请科技界与产业界专家,阐述传统食品现代化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利用的关键技术,深入分析传统食品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尝试探索运用前沿技术解决部分中国传统食品的基础科学问题,通过高新技术和全新理念改造传统食品产业,以期汇聚最新科学研究进展,研讨未来发展动向,促进产学研多方联动,助力推进中国传统食品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从徽派饮食谈地方特色食品创新发展

  安徽省农产品资源丰富,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4位,肉蛋奶、水产等产量均居全国前列,资源、市场等方面优势明显。安徽省“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然而由于食品加工业发展不足,严重限制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目前,安徽省食品工业面临着特色徽派食品加工标准化、智能化、产业化水平低,加工企业多而不强,产业链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为此,本届年会特设“徽派食品科技创新论坛”,将邀请安徽籍科技界与产业界顶尖专家,针对徽派食品工业存在的问题,对徽派食品加工工艺、标准化智能化生产、营养与健康保障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用科技赋能徽派食品,用创新驱动安徽食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交叉融合塑造特殊食品发展新优势

  跨学科交叉融合把脉特殊食品科研法规新动向

  特殊食品作为食品工业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期保持较快增长的朝阳产业。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特殊食品行业强化科技创新,食品科学与临床营养交叉融合加速,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其中,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的研究持续深入,助推了我国特殊食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本届年会特设“聚焦中国特殊食品科研法规新动向”论坛,将邀请科技界知名专家,针对老年消化管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口服营养补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安全风险控制,婴幼儿配方粉中化合物风险评估、乳液的构建及消化特性,母乳中营养素的传递及其吸收效率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以期分享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食品研究的最新成果,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以母乳研究为靶点,赋能婴配乳粉科技创新

  精准对接生命全周期的营养需求和特殊人群健康需求,需要食品科学、临床医学、生命科学、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以推进更深入的研究水平与产业创新。为共同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创新实践,聚焦母乳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本届年会特设“生命早期营养与健康暨第四届母乳研究高峰论坛”,将邀请多领域权威专家共同就生命早期运动营养与中国婴幼儿行为发育、母乳低聚糖、母乳脂质、乳品与婴幼儿免疫与骨骼发育等母乳科学与婴幼儿配方乳粉制造技术中的热点问题展开报告,为我国母乳研究及婴幼儿配方乳粉创新研发提供增长的原动力。

  运动营养食品产业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如何指导运动人群有效地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如何引导企业以科技为支撑,并以专业的精神服务于行业提升,是运动营养食品产业面临的重要话题。本届年会期间,将召开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运动营养食品分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会,同期召开的“运动营养食品产业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专题,将围绕行业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探讨在中国运动营养食品市场的飞速发展阶段,产业如何发挥自身实力,通过推动行业的不断升级,迎接新的机遇。同时,多位运动营养食品领域的专家还将解读产业现状和机会、科技创新与合规管理,并针对运动健身人群的健康补充需求和青少年特殊阶段的体质提升方式等议题展开报告,助力中国运动营养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

  科学认识和对接成人营养与健康

  随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健康的追求,以及对慢病与饮食关系的认识提升,消费者对食物营养愈发重视。成年人生活压力较大,而随着年龄增长也会逐渐出现一些健康问题,如何通过改善营养的方式去改善身体状况,又如何通过加工技术手段确保精准营养的补充到位,需要产业链各方共同关注。为此,本届年会特设“成人营养与健康论坛”,将重点解读当前我国成人特别是中老年人的膳食营养状况,关注的重点健康问题如骨骼健康、糖尿病、肥胖等的营养干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创新加工技术实现精准营养等问题,以期推动行业强化对成人营养的重视,并助推行业科学看待、应对成人营养问题,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科学精准高效的针对性产品。

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

  以“大食物观”为指引,助力年轻“后浪”担当食品行业时代重任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内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时代是施展才能、大显身手的时代,也是需要青年敢于迎难而上、起而行之、勇挑重担的时代。“大食物观”的提出,为我国食品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为激发食品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并将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更好地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布局人才梯队奋进新时代,本届年会期间特别设置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暨青年沙龙,邀请食品领域青年科技工作者共同围绕“大食物观”、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的新特征、如何推进科技与产业对接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助力年轻“后浪”担当食品行业时代重任。

  以“食光有约,共话研学”为主题的第十四届研究生论坛将于本届年会先期举办,论坛贴合研究生关心的科研学习、生活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设置不同板块。论坛将邀请研究生导师、知名企业高管、学生代表等,与现场研究生进行形式多样的分享和互动,为研究生从科研学习、生活、心理健康、职场规划等方面提供指导,同时为食品相关领域研究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开拓思维的互动交流平台。

  除此之外,备受关注的第四届“食品发展驱动力的寻找与探究”学生竞赛活动也将在本届年会期间再度召开。该竞赛旨在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增进学生与专业领域专家的交流。结合年会期间的报告内容及时下学科热点,此次竞赛活动特别设置了多个专题方向供参赛团队选择。参赛团队将在研究生论坛期间与导师面对面交流探讨,并于年会最后一天的下午进行现场答辩。

  透视未来,用实践经验为青年学子夯实发展基础

  青年学子是食品行业未来研发、法规经理人的后备军,尽早了解食品研发思路、食品法规管理要求等,可以让青年学子提早进入角色,也能激发其内在兴趣,为其职业规划提供参考,更能为食品行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基于多年来开展学生创新活动的经验,系统梳理青年学子参与创新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以建立整体认识,突出重点问题的原则,为青年学子——未来食品研发、法规经理人量身定做讲座内容,将邀请业内权威、知名专家针对食品研发的创新趋势、食品安全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和营养标签制作等重点问题进行深入解读,为青年学子未来的职业发展夯实基础,帮助其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为积极推进食品产业发展,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会与IFF、盼盼、李锦记、安琪、三只松鼠、科拓恒通、飞鹤等7家单位共同主办了七大学会创新活动,活动结果将在本届年会上揭晓。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供稿)

《中国食品报》(2022年10月26日04版)

  (责编:高 娜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