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今日少年郎 明日健康中国挑大梁——我国学生营养健康状况持续改善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2/8/3 15:02:59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  张倩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  马冠生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今天的少年将是社会主义中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栋梁,他们的健康关乎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政府一直重视儿童的健康成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行动计划,我国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持续改善,特别是近10年来,取得了重大成就。

多项政策法规和标准指南出台

  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出台多项政策法规和标准指南,从合理供餐、营养宣教、健康监测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2016年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加强对学校的营养健康工作指导。2019年启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合理膳食行动、全民健身行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都关注学龄儿童,强调多部门联合、多层次多方面综合改善中小学营养健康。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从法律角度,明确开展未成年人的营养改善行动,倡导健康饮食习惯,减少不健康饮食引起的疾病风险。

  为提高贫困农村学生的健康水平,缩小城乡差距,2011年11月,我国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为中西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国家试点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每生每学习日3元。2014年,营养膳食补助提高到4元,2021年又提高到5元。到2022年,全国共覆盖29个省的727个国家试点县和1010个地方试点县,受益学生达3633万;每年投入补助资金达到348亿元。这是改善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的重要举措,对于实现营养公平和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改善不同地区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的具体措施和阶段目标。为了有效地防控儿童肥胖的不断增长,2020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教育部等六部委发布《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2021年发布《儿童超重肥胖预防控制指南》,强调家庭、学校、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密切合作,防控儿童肥胖。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标准保障学校供餐的食品安全和营养均衡。2018年,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2019)》,明确教育、市场监管、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奖惩办法。随后,2020年多部门联合启动《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方案(2020—2022年)》,2021年发布《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列举了学校供餐管理的具体措施。2017年发布的卫生行业标准《学生餐营养指南》对规范学校供餐的能量及营养素供给量、食物种类及数量和配餐原则发挥了关键作用。

  2021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2022年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都强调要推进中小学健康教育,细化了食物与营养相关内容。同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与教育部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2021年版)》则规定了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健康体检的频率和结果反馈机制。

儿童营养健康状况不断改善

  城乡学生的身高进一步增长、差距缩小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进一步改善,表现在各年龄段儿童的平均身高和体重水平有所增加,且城乡差距逐步减小。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要缩小城乡学生身高差别。2021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2002—2017年,6—17岁学龄儿童多数年龄段的男生或女生身高,城乡差距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如15岁男生身高的城乡差距从2002年的6.2厘米下降到2017年的2.7厘米。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监测评估结果显示,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6—15岁儿童的平均身高和体重逐年上升,生长迟缓率从2012年的8.0%下降到2017年的5.3%,到2021年进一步降低到2.5%。其中,从2012年到2017年,13岁男生和12岁女生的身高增量最多,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从小学1年级就开始受益于营养改善计划。

  微量营养素营养状况有所改善 维生素A、铁等微量营养素缺乏会限制儿童生长潜能,降低疾病抵抗力,影响智力和学习能力。近10年来,我国学龄儿童的微量营养素营养状况有所改善,如贫血、维生素A缺乏率逐步下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表明,12—17岁学龄儿童的贫血率从2010—2013年的8.0%下降到2015—2017年的6.6%。来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营养健康监测评估的数据显示,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贫血率下降更为明显。我国6—17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和边缘性缺乏率从2012年的25.1%下降到2017年的15.7%;其中维生素A缺乏率从2012年的6.4%下降到2017年的0.96%。

  膳食营养质量进一步提高 均衡膳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物质基础,适量摄入动物性食品是均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10年来,我国6—17岁农村中小学生的畜禽肉摄入量明显增加,带来膳食蛋白质摄入量提高,尤其是来自动物性食品的优质蛋白质占比明显增加,城乡差距缩小。如来自历年开展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的显示,2012年大城市6—17岁学龄儿童畜禽肉摄入量达到平均每天125.4克,贫困农村儿童仅为55.8克;到2017年,农村6—12岁儿童畜禽肉摄入量增加到每天81.4克。2012年大城市6—17岁学龄儿童来自动物性食物的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摄入量的47.7%,而贫困农村仅占20.6%;到2017年,城市和农村6—12岁儿童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蛋白质占比分别提升到44.6%和41.3%。

  过去10年,我国中小学生奶及奶制品的摄入量缓慢增加。2012年,我国6—17岁儿童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仅为每天34.5克,大城市略高,为105.0克,而贫困农村仅为12.1克。到2017年,农村6—12岁儿童奶及奶制品摄入量上升到每天47.3克。奶及奶制品是膳食钙的良好来源,2012年,6—17岁学龄儿童膳食钙摄入量仅为每天291毫克;到2017年,12—17岁儿童膳食钙摄入略有增加,为342毫克。

儿童营养健康仍有不尽人意之处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营养健康仍有不尽人意之处,亟需提升,儿童超重肥胖日益普遍,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逐渐显现,部分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有所抬头。

  超重肥胖率不断攀升 近些年来,全球的儿童超重肥胖均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成为一个日益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威胁着儿童的生存与发展。2021年开展的“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系统调查与应用”显示,我国6—7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率为26.5%,高于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的19.0%,也明显高于2012年的16.0%。

  我国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率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如城市高、农村低,从西南到东北逐步增高,且部分地区出现肥胖率高于超重率的现象。虽然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较高,但农村儿童超重肥胖增长速度更快。

  儿童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与个人、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有关,会增加儿童及成年后发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风险,造成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儿童的膳食结构、身体活动和生活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各类儿童的超重肥胖率明显增加。

  微量营养素缺乏或不足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生的贫血率有所回升,从2016年的6.7%回升到2021年的10.0%。同时,部分偏远农村地区、青春期女生或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的贫血率超过20%,虽然多数为轻度贫血,但也需要更多关注。

  膳食营养质量还有很大改善空间 我国中小学生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如2012年6—17岁学龄儿童蔬菜摄入量为每天185.8克,而2017年12—17岁儿童每天蔬菜摄入量仅为176克;儿童的水果摄入也呈现相同的趋势,均远低于《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的推荐量。他们的一些饮食行为也有待改善,如早餐营养不充足、常喝含糖饮料、经常在外就餐等。2017年,仅有28.1%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学生的早餐食物摄入达到谷薯类、蔬菜水果类、鱼禽肉蛋类和奶豆类等4类食物中的3类及以上。伴随着含糖饮料、糖果、薯片等高糖、高油、高盐的加工食品愈加丰富,以及针对儿童的广告和营销的多样化,含糖饮料成为儿童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有18.9%的中小学生经常饮用含糖饮料(≥5次/周)。一项对北京等6城市12197名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每周吃1.5次西式快餐与2.1次中式快餐,这对营养健康教育和供餐指导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我国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身体活动不足、静坐时间及视屏时间过长,成为超重肥胖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扎实推进儿童健康成长

  针对我国儿童营养健康的这一现状,需要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营养健康相关政策法规,加强营养健康宣传教育和膳食指导,强化家长责任,开展监测评估,推进我国儿童健康成长。具体来说,主要措施包括:

  落实儿童营养健康相关政策法规,逐步推进营养立法。加强科学管理,组织不同层面的交流,研究政策措施关键点,探讨成本效益。加强针对儿童的食品营销管理,在校园及儿童活动的场所提供均衡膳食和充足饮水,为社区和学校配备适宜的儿童运动设施和设备。

  卫生和教育部门联手,对儿童开展系统的营养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特点,健全营养健康资源,开展师资培训。学校要将营养健康知识和技能逐步融入日常教学,组织形式多样的营养健康教育活动,营造校园营养健康氛围。

  多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供餐指导。定期开展学校供餐相关人员培训,以政策指南为基础,采取信息化手段,做到合理供餐。促进学校供餐需求与农村产业发展精准对接,保证鱼禽肉蛋和新鲜蔬菜供应。在满足儿童健康需求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

  加强父母健康的理念和技能,落实家长责任。为儿童提供均衡膳食、足量白水和运动条件,以身作则,培养儿童合理饮食行为和积极身体活动。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过程中,完善国家与地方、家庭与社会共同承担餐费的机制,保障儿童健康。

  强化儿童营养健康科学研究和监测评估,了解不同地区和时间的儿童营养健康特点及其影响,科学评价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

 

《中国食品报》(2022年08月03日01版)

  (责编:罗 晨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