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农业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装上“加速器”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2/3/1 20:02:20

本报记者 罗 晨

  2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农业科技创新在助力脱贫攻坚、支撑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将不断探索支持基础研究的方法手段,真正把握住基础研究规律性,持之以恒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增加研发投入

提升创新能力

  王志刚介绍,2021年,科技部坚持“四个面向”强化研发部署,加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创新活动的全链条部署,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了2.44%,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成功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支持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涌现一批原创性重大成果,“天问一号”开启火星之旅,“羲和号”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面向经济主战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不断壮大发展新动能,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赋能制造、物流、交通等产业的智能化升级;5G、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应用,在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方面作出重大贡献。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坚持目标导向,加强研发任务的整体设计,以科技为逻辑起点和核心要素,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提供关键解决方案;支撑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聚焦土地和种子加强研发攻关,农作物新品种示范推广,良种增产贡献率达到45%;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等技术加快应用推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为科技研发的重要导向。

着眼种子与耕地

农业科技发挥大作用

  农业科技创新在助力脱贫攻坚支撑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志刚介绍,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所以粮食安全是科技必须面对并且要认真回答好、做好的一件事情。在这方面,耕地和种子具有战略意义。

  种子方面着力于利用科技提高单产与提升品质。除了水稻,我国的主粮小麦也有各种科研应用。“有一个小麦品种叫‘百农207’,”王志刚说,“品质好、产量高,现在达到了亩产1300斤左右。在三四十年前的时候,一亩小麦有500斤就很好了,水稻能达到800斤就非常高了,现在水稻将近1吨,小麦达到1300斤,并且不是试验田,而是推广了6000多万亩。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耕地方面,王志刚介绍,我国尚有一些土地现在还不能种粮食和其他农作物,“比如有15亿亩左右的盐碱地,10亿多亩的干旱、半干旱土地,这些土地上如果有1/3到1/4能耕作农作物,就拓展了土地的面积,也是保证粮食安全另一条非常重要的路。所以科技部20多年前支持建设陕西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就是探索怎么在干旱、半干旱土地上生产中产或者高产的粮食出来,这件事现在做得很好。”盐碱地方面,“土地改造”与“品种选育”双管齐下,“7年前,科技部在山东东营建设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研究在盐碱含量达到3‰到6‰的土地上种什么。现在这片土地产出的大米的味道很好。”不仅如此,种子和耕地配合起来、两者互相适应也是农业科技的重点研究领域。“农业科技花了多年时间,最后实现了在盐碱地、干旱半干旱土地产出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现在有一些基本的科研成果,有的做了大面积推广,有的做了大田实验。这条路走下去,我们的粮食安全会更加有保障。”

加强和完善顶层设计

让基础研究更科学、更有力度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169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5.6%。对此,王志刚认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技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基础研究做得越好,科技发展上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就越强。“尤其中国的科技在发展,越往前走越进入到知识边界的拓展、技术边界的拓展、成果原理和应用原理的追寻这个阶段。”接下来,科技部将从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尊重基础研究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基础研究问题以及加强服务等方面进行系统部署,增加基础研究经费,改进对基础研究的支持评价,聚焦前沿探索,拓展个体知识边界以及探索相关研究方法。2018年,国务院出台《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科技部也出台了相应的落实文件,并在三维量子霍尔效应、纳米限域催化、体细胞克隆猴、凯勒几何核心猜想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果,量子保密通信、新一代超高强度的钢、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人工合成淀粉等也在应用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前景。“下一步,我们要不断完善基础研究的体系和顶层设计,不断探索支持基础研究的方法手段,真正把握住基础研究规律性,持之以恒加大投入。”王志刚说,“同时,在基础研究的评价、激励、支持、服务等方面,我们还会持之以恒不断加强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更加有力度。总的来讲,就是支持一批有科学精神、有科学操守、愿意献身于科学的人,来从事这种安安静静、十年磨一剑的基础研究。”

 

《中国食品报》(2022年03月01日01版)

  (责编:罗 晨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