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高效链接“农民”和“市民”推动农产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1/10/26 17:10:20

本报记者  袁国凤

  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创新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高效链接“农民”和“市民”,对于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十四五’期间,提升农产品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补齐农产品流通设施短板,打通农产品流通‘大动脉’,完善产区‘最初一公里’产地流通设施,提升城市15分钟商圈‘最后一公里’惠民工程,是推动农产品流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蔬菜流通协会会长戴中久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他同时强调,还要确保农产品安全监督体系到位。

构建高效农产品交通运输体系

  农产品市场作为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在近年来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疫情常态化和“双循环”格局下,农产品市场该如何做好转型升级?“在产销区建设、改造一批市场,进一步扩大、提升交易功能。”戴中久表示,应在产地发展以存储与运销为核心的新型供应链中心,在销地加强传统枢纽市场的现代化、标准化、智慧化、数字化改造,更好地服务当地市民。

  我国农产品供应长期以来呈现“产地分散、消费多元”的特点,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打造农产品交通运输体系对于产销端的有效衔接、创新“农产品出城、工业品下乡”的新型交通运输体系意义重大。戴中久认为,应构建现代、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交通运输体系来打通“最后一公里”。他表示,需要以政府为引导,围绕“乡村振兴”铺就全国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鼓励农村物流企业主动对接基层供销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发展“产地仓+快递+物流”模式;还需要以“公路+高铁+航空”等快递物流为支撑基础,缩短农产品的运输时效,助力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城市,并且真正解决“公、铁、民航”等基础设施“最后一公里”的衔接问题。

提供全程冷链仓运配一站式服务

  除“最后一公里”是冷链运输的难点外,在产地,农产品出村难、存储难等“最初一公里”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很多地区的经济发展,制约农民增收。对此,戴中久表示,要加快配套冷链、冷库设施。近年来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支持,全面推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对冷链物流行业发展均高度重视,冷库等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迎来发展高峰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统筹好发展资金,用好中央和贷方财政专项支持资金,集中支持仓储保鲜冷链等设施建设;也应主动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加快建立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落实好用电用地等政策,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出村‘最初一公里’问题。”戴中久指出,此外,对于大型农产品综合供应商,还可依托自身产业布局,整合区域冷链物流网络优势资源,打造高覆盖、高效率、高标准的专业冷链供应链体系,为餐饮、零售、生鲜电商、食品加工等多业态提供从产地到消费者的全程冷链仓运配优化保障一站式服务。

  戴中久认为,推动农产品供应链上参与主体的公司化、集约化对于带动农民增收、引导农业农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应加快推进集约化、法人公司产销体制、加快现代流通体系网络布局。他解释道,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农户之间通过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或者其他生产资料形成联合体和集中专业化生产;还可通过“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合模式更好地带动区域特色农产品发展,提高流通效率;此外,经营主体的法人化,有助于供应链金融更好的发挥作用。集约化、法人公司化的经营主体将更好地享受存货融资、应收款保理等多种融资、信用结算服务,并可加强其市场拓展和品牌推广。

形成全国农产品追溯“一张网”

  “农产品安全对供应链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所以要确保农产品安全监督体系到位。”戴中久表示,探索建立农产品追溯长效激励机制,调动产地生产企业、批发市场、零售超市、学校等主体积极性,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先行先试,开展农产品追溯系统认证,将农产品追溯信息纳入终端管理系统中,建设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协作平台,最终逐渐形成全国农产品追溯“一张网”。

  此外,戴中久认为,通过立法等方式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机制也是重要的举措。如近日农产品质量安全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其中就从责任机制建立、风险管理和标准制定、生产经营全过程管控措施等方面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提出明确要求,为农产品安全监督体系建设提供有力依据,对助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

从多层面稳定“米袋子”“菜篮子”

  “米袋子”“菜篮子”关系民生基础,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意义重大,“要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省长‘米袋子’、市长‘菜篮子’政府调控职能。”戴中久分析认为,应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培育新型粮食生产能力;确保蔬菜等市民餐桌菜品稳定供应,防止物价上涨过快,保持疫情期间基本民生服务不断档。

  同时,戴中久认为,要从法律层面明确农批市场公益性定位,规划准入退出机制,形成一个可长期有效指导行业发展的制度依据,严格落实行政问责制,支持行业协会等机构指定行业公约并对市场间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形成纪律处理,加强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赋予行业协会工作职能,推动行业健康发展,鼓励行业协会参与政府采购。“总之,应加快法制建设进度,完善农批市场法律法规体系,探索行业自治和政府协调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戴中久强调。

  此外,戴中久指出,还需建立完善财政、金融、税收、保险政策支持体系。他分析道,做好市场供应链金融服务等工作,积极运用政府政策性贷款、供应链金融等方式帮助农产品供应链参与主体解决融资难题,维持商户经营的同时稳定就业;给予参与主体适当的补贴和税收优惠,鼓励其通过优价销售刺激居民消费,同时鼓励政府部门带头消费,树立未来发展的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探索政府出资或政府控股、持有金融股等方式,形成完善的财政支持体系。

  绿色发展成为当下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尤其是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在农产品供应链上,建立和扩大消费适应的便利消费网点布局,可实现净菜上市。”戴中久分析表示,培育“生鲜电商+中央厨房+即时配送+全程冷链”等新业态,探索智能生产、平台经济和资源共享等新模式,以生产、销售、包装等环节为重点,发展鲜切菜龙头企业,推进绿色减量及循环利用包装,引导居民消费习惯等方式,全面推进净菜上市,减少垃圾总量;引导净菜初加工向农产品流通体系链条前端转移,支持蔬菜流通企业、净菜加工企业与大型农业生产基地合作,保证净菜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同时在末端配备15分钟便民消费网点,通过自动取货柜、自动售卖机、社区团购等方式提升终端购买便捷性。

  此外,戴中久表示,蔬菜流通协会应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推广仓库管理、路线规划、自动驾驶、机器人分拣等技术应用,让更多供应链体系建设的参与主体通过提升现代物流履约时效,进一步改变传统中心辐射模式,实现新十年中国农产品供应链端到端的流通,把更多的利好留给农民和消费者,共同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食品报》(2021年10月26日03版)

(责编:连荷)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