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国际粮食减损大会达成十项共识 中国粮食产后减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1/9/14 14:55:21

本报记者  顾雨霏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由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以及山东省政府主办的国际粮食减损大会于9月9—11日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在9月11日下午山东省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相关部委相关人士介绍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实施情况和主要成果,并解读《山东省粮食减损行动方案》。

十项减损共识成果推动实现“零饥饿”

  粮食安全是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当前,全球粮食需求刚性增长,淡水等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新冠肺炎疫情起伏不定,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愈发关键。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的举行对凝聚国际共识、推进一致行动,实现零饥饿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一天半的研讨交流、展览展示和会见,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已经结束所有议程,并取得圆满成功。”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介绍,此次大会共有70位嘉宾进行了致辞发言和演讲交流,取得了十项减损共识成果。

  一是行动减损  大会发布《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济南倡议》,提出各国加强粮食减损的重点领域和合作方向,为各国开展粮食减损提供借鉴,得到参会各方认可。山东率先发布《山东粮食减损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先行先试,值得肯定。

  二是机制减损 此次会议可被视为国际粮食减损领域的里程碑活动。响应参会代表呼吁,推动节粮减损国际合作机制化,择机召开第二届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开展经验分享,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推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三是平台减损  宣布在山东潍坊设立国际粮食减损研发交流平台,与各国共建共享,推动开展有关科技、政策、法规及实践等方面的交流、创新和试验。

  四是生产减损  认识到生产减损依然是大范围的、需要任重而道远的行动环节。特别是要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推广精量播种,提升机械化、标准化作业水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生产的良田、良种、良制、良机、良法“五良”融合,做到生产过程减损。

  五是收获减损  着力推进精细收获,强化集成配套,鼓励开展社会化机收服务,尽可能做到“颗粒归仓”。

  六是储运减损  完善仓储设施建设和装卸运输方式,推广安全高效节能储运新技术,支持引导农户科学储粮。

  七是加工减损  倡导适度加工,建立科学的加工标准体系,优化加工技术装备和工艺,挖掘加工副产物利用潜力,提高成品粮率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

  八是流通减损  完善粮食运输物流体系,开发专用技术和装置,建设粮食接卸专用平台,开展物流标准化示范,特别重要的还有更大范围开辟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

  九是消费减损  引导节约理性消费,健全餐饮业服务规范、行业标准,提倡“光盘行动”,避免“舌尖上的浪费”,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十是意识减损  粮食减损是系统性工程,需要提升各参与方的节粮减损意识。形成政府引导,农户、市场主体、消费者和社会组织等全社会共同参与,全环节协同,全方位共抓的格局。

多措并举持续推进节粮减损工作

  按照习近平主席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的系列指示批示精神,近年来,粮食行业弘扬“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优良传统,不断强化节粮减损理念,持续推进节粮减损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中国粮食产后减损情况如何?“在持续多年的努力下,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粮安工程’建设、‘智慧粮库’建设以及原粮‘四散’化运输、粮食适度加工,特别是目前正在推进的优质粮食工程等专项行动,在粮食收购、储藏、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取得了明显的减损成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副司长张成志介绍,在粮食收购环节,自2007年起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工作以来,为农民配置农户储粮装具1000万套;在粮食储运环节,狠抓储运减损技术应用促进保质降耗;在粮食加工环节,全面倡导适度加工、合理加工,开展大宗粮油适度加工技术研发及成果推广,积极挖掘米糠、豆粕等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潜力;在消费环节,利用世界粮食日、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平台,通过多种媒介、多种方式,普及节粮减损技术和爱粮节粮、营养健康消费知识,强化依法减损,全方位构建粮食减损的法律规范体系。

  今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关于推进粮食产后节粮减损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粮食产后节粮减损的重点任务,部署强化深入推进节粮减损工作举措。张成志表示,下一步,将重点从两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着重推进粮食产后各环节节约减损,在粮食收购环节,继续为农户提供高水平的粮食产后收储运销服务,指导农户开展科学储粮。在粮食仓储环节,大力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对现有仓房进行升级改造,支持建设绿色低温仓储设施,提高仓房气密性、隔热性,推进分类、分仓储藏,进一步降低仓储环节粮食损耗。在粮食物流环节,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加强成果应用、标准制修订,强化粮食物流节粮减损。在粮食加工环节,通过装备提升、技术推广、科技攻关和适度加工技术成果宣介等方式,推进“优粮优加”,促进加工节粮减损。二是加强节粮减损宣传和交流,着重推进减损共识,着重培育爱粮节粮理念,着重聚焦减损对外合作。

  同时,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将积极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加强相关成果推广应用,推进节粮减损相关标准制修订等工作,推动标准体系建设,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节粮减损考核,全面推进粮食产后领域节粮减损工作。“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是下一步行动的法律依据。”张成志表示,除了按照粮食流通环节布局减损任务外,下一步,还将结合保障粮食安全的共性需求,在科技创新、成果推广、标准制修订等方面做一系列工作。

山东先行先试探求粮食减损最优解

  山东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三位。多年来,山东省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制定支持政策,落实工作措施,粮食总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山东力量。

  为积极响应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精神,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美德,维护国家和世界粮食安全,山东省政府在大会上发布了《方案》。此次发布会上,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希信对《方案》进行了解读。

  《方案》提出了“到2025年,建立形成以法治保障为基础、以健康消费为导向的全社会粮食减损长效机制”的目标,从六个方面提出了30条具体措施。

  一是在粮食生产环节,加强农机装备与技术研发创新,推广普及机收环节粮食减损技术措施。加强气象灾害、重大病虫害防范应对,努力降低灾害损失。

  二是在粮食储存环节,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积极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减损,推广先进储具和储粮技术。

  三是在粮食运输环节,大力发展原粮“四散”(散装、散运、散卸、散存)运输,提高粮食运输装备水平。培育粮食物流网络运输企业和大型粮食物流企业,推动粮食物流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四是在粮食加工环节,开展粮食适度加工与品质保持等加工技术研发联合攻关,实施“粮芯计划”,打造10个粮食(特色)产业聚集区和10家百亿级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

  五是在粮食消费环节,开展“绿色饭店”创建,制定发布绿色餐饮团体标准和节约公约,引导餐饮业绿色集约发展。倡导文明消费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抓好学校、机关食堂、公务接待的用餐节约。

  六是在食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培育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推进厨余垃圾处理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另外,《方案》还在加强组织实施、完善支撑保障、强化宣传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李希信表示,《方案》已经制定出台,下一步山东省将指导各市县及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出台配套措施,确保各项任务目标责任到人、落实落地;抓好跟踪检查督导和服务,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共识和行动,不断取得实际成效。

 

  《中国食品报》(2021年09月14日01版)

(责编:罗晨)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