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中国经济成长韧性十足 企业需“强筋健骨”迎消费重振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0/12/2 10:46:50

本报记者  章  玉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发展的既定轨道,正常的社会生活让位于与新冠病毒的斗争,经济发展出现严重的不确定性。11月26日,2020搜狐财经峰会在京举行,龙永图、黄奇帆、贺铿、魏建国、刘元春、姚洋等20余位政商学界嘉宾出席,围绕中国经济的变革与韧性,共同探寻新时代背景下的产业升级与消费重振,重点解析“十四五”规划、疫情后消费态势、双循环新经济、农业农村建设等政策热点。

  未来 5 到 7 年将是中国经济的黄金时代

  峰会首先聚焦“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变革期的中国与世界”,从双循环经济格局、“十四五”开局之年改革与经济增长前景、农业农村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速首次转正,IMF预测中国将是今年唯一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在疫情肆虐全球的当下,中国经济实现相对较快复苏,表现出独有的成长韧性。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贺铿在演讲中表示,他不认同许多经济学家所认为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更甚于1929年的论断。他表示,二者间的根本原因不同,疫情是经济之外的因素,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既不是V型、U型,也不是L型,下去得很快,上来也不会太慢,但是斜一点。对于明年中国的经济增速,贺铿预测,经济在明年恢复到正常水平是肯定的,预计将回升到8%,也是因为今年经济增长的基数低。

  谈及双循环新经济格局,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双循环路线考虑的是今后的世界格局,疫情后会有4个大的东移,即技术东移、制造业东移、资本东移和人才东移。双循环是整个国家大循环,而不是各省各市各县搞自己的小循环。魏建国认为,双循环将为企业带来技术、理念和创新三大机遇,此外,在双循环发展中,要注意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贺铿认为,双循环不是一个产品向外出售不了而转国内销售的简单问题,双循环需要贯彻到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4个环节。在生产环节,要把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资金链四方面健全起来,以国内为主;在分配环节,一定要解决现在收入分配不均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流通环节,一定要用现代科技建立好的流通系统,例如物联网,使得流通成本大大下降;在消费环节,不仅仅是消费环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产品是否安全、质量是否过关,要让消费者对于国内生产的消费品放心。

  “双循环是内外循环相互促进,不仅仅是中国和中国以外的关系,也包括中国一个区域的经济和另外区域的经济相互促进的关系。”贺铿强调,不要简单地从国内国外来理解,国内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省份之间都存在各种各样的环套环,要从这个环套环中来解决双循环的问题。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认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在“十四五”期间发生重大变化,关键领域的自主技术建设将提速,高能耗或高排放的产业将让位给低能耗或低排放的产业,而政府目标将从单一的增长目标转向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上。因此,他建议可从自主技术、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绿色发展4个方面入手,着力打造“十四五”期间的四大增长点。姚洋表示,未来5到7年,中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或将达到5%—6%,这将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黄金时代,对于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

  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创始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国际院长陈志钢在视频连线中指出,中国经济在疫情的冲击下展现出特殊的韧性,同时农业农村在国民经济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业食物系统起到了一个稳定器和储水池的作用。农业农村的发展也是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引擎。农村消费需求可能是形成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基础,农业农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很大,乘数或许大于3。同时,企业家、私人资本、资本市场的介入非常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分析了未来全球经济的变量。他认为,未来5年如何修复疫情所带来的结构性、趋势性、深层次的变化很重要。对于中国而言,未来5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突破低收入陷阱是必须的,但关键标志是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他预计,到2020年底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1万美元,到2025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37万美元。

  经济增速适度放缓但内在潜力不会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在视频演讲中指出,在疫情冲击之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经济层面主要有3点体现:一是世界在变,目前我们已经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二是中国在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三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变,中国由被动接受国际经济波动、被动接受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规则,向主动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转变。

  黄奇帆称,加之今年的疫情冲击,大变局又有五变、五不变:一是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会有所变化,但大趋势不会变;二是世界经济增长分化加剧,但经济中心东移的大趋势不会变;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征和理念可能会有新的变化,但引发人类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趋势不会变;四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格局会发生新变化,但改革开放大趋势不会变;五是中国经济增速将适度放缓,但内在的巨大活力潜力不会变。

  博鳌亚洲论坛前秘书长龙永图指出,疫情切断了全球的许多联系,包括贸易和投资的联系。“展望未来,我们目前需要做两件事情,一是改正过去一两年来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各种极端言论和做法,为全球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运作营造好的环境。二是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使多边贸易体制和多边贸易规则体系的权威性重新树立起来,这对于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

  拥抱后疫情时代发展新机遇

  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在演讲中指出,与汽车、科技等产业不同,白酒行业更坚持原产地标志和古法酿造。酒业是一个反摩尔定律的行业,摩尔定律最初是指微处理器的性能,每隔18个月提高一倍,或价格下降一半。但酒业却是“越老越值钱”,酒品牌、酒文化、酒工艺、酒产品,都是有时间价值的。在一个遵循摩尔定律的时代,一个反摩尔定律的行业,一定有它独特的经营逻辑和商业模式。

  李秋喜分享了汾酒3年改革的复兴之路,重点就是缕清了企业改革与提振消费的关系。他认为,提振消费的中心还是在供给侧,一个企业能走多远,靠的是品质;企业能跑多快,靠的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企业能飞多高,靠的是文化,文化底蕴越深厚,企业发展底气越足。汾酒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消费者为中心,品质与文化高于一切,这铸就了汾酒改革的基石。

  嘉禾一品董事长刘京京认为,疫情过后消费分级越来越明显,想要更多消费者了解企业,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自媒体以及新兴的技术触达消费者。“不确定的永远是环境,确定的永远是自己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刘京京表示,疫情对于消费领域的影响是长远的,在此过程中每个企业都进行了一次“体检”。而如何在未来发展中把此次收获的抗疫经验、抗风险能力积累起来,并将“强筋健骨”的措施落实到位,这对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希望经历了这次疫情,所有企业在未来发展中都能够提升自己的免疫力和竞争力。”

  刘京京表示,餐饮行业连锁品牌的恢复程度大大优于中小企业,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不过消费者经历这次疫情以后,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非刚需的支出可能会暂缓,在刚需的支出上更加注重品质化、信赖感,包括对于性价比更强的产品会有更多的关注。因此,“做好自己的特色非常重要。”

  刘京京还建议,企业在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时,应关注品牌的信任感、安全感,赢得人心才是根本。比如,消费者注重食材溯源、食品安全和菜品营养健康,企业就要研发更有营养价值的、养生的食品。

  餐饮食品化、零售化、电商化,这些趋势企业都要及时跟上。优秀的菜品可以做成预包装食品、休闲食品可以进入零售渠道及电商平台。刘京京表示,未来就餐的场景不仅有餐厅,还有外卖,在家烹饪也不一定要从菜市场买食材做起,可以用半成品。未来无人化、智能化设备将会扩大应用,比如微信点餐、智能取餐柜等。这些消费趋势中就蕴藏着餐企的机会。

  拼多多副总裁狄拉克认为,未来发展农产品电商业面临两个挑战:一方面,为了更好满足消费需求,需要向深水区迈进;另一方面,随着创新的加剧,拼多多必须要向供给端进行改变,并要解决农产品标准化的问题、建设农产品专用的物流体系,在补足农业老基建的同时,积极探索农业新基建。


      《中国食品报》(2020年12月2日  01版)

(责编:顾雨霏)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