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报社中国安全食品网> 聚焦> 浏览文章
专家共商西北特色食品科技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安全食品网 2020/11/13 10:30:08

  本报讯 (记者王京臣  王薇)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上,西北特色食品资源与营养健康论坛分会场集中展示了西北特色食品的最新研究进展。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教授、陕西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李建科指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物,一般占原料的30%左右,有些甚至高达50%以上。目前大多数副产物作为废弃物未得到充分利用,既造成自然资源的极大浪费,又造成巨大的环保压力,也给企业排放造成沉重负担,导致行业整体效益低下,关联性影响到上游的基础农业产业和农业农村经济。深入研究其资源化开发利用途径和技术,对于减轻环保排放压力,提高行业整体效益,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实现低碳循环经济具有重大意义。李建科在报告中列举了其研究团队10多年来在石榴产业副产物、蚕桑业副产物、豆制品工业副产物、漆树籽产业副产物、菊芋加工副产物等方面的开发研究与产业化实践,对西北特色食品乃至我国食品工业副产物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蜂群数量和蜂蜜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西部蕴藏着丰富的蜜源植物,是我国蜂蜜的主产区,无论在产量还是质量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陕西是我国优质洋槐蜜和枣花蜜的主产区,产品质量享誉全国。然而,蜂蜜掺假成为制约蜂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西北大学蜂产品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曹炜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我国主要蜂蜜的花源识别、掺假鉴别、健康因子挖掘、生物活性评价及产品开发等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对推动我国蜂业企业和行业科技进步、助推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着重要作用。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教授刘永峰表示,2013年以来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次表示对肉牛、肉羊产业加大支持力度,为该行业发展及其产品开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但目前该产业还存在生产加工全过程质量控制和营养控制方法不健全等问题,加工过程不重视控制营养素的损失、有害物质的产生,还需加强营养健康新产品的开发。基于此,刘永峰介绍了其团队围绕陕西省特色的秦川牛肉、榆林羊肉,创新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组学技术等,在牛羊肉原料肉、贮运肉、加工肉整个生产流程开展质量控制和营养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

  亚麻籽又称为胡麻籽,是西北地区特色油料作物之一,2018年被列入新资源食品库。近年来,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魏长庆教授团队以西北区域亚麻籽为研究对象展开了系列研究,重点针对炒籽亚麻籽油的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评估和相关性分析,并对其特征香气物质进行了鉴晰及形成途径推断,探究了香气品质与质量指标之间的内在关联,开展了采用模拟生香体系对亚麻籽油香气强化的初步研究,旨在为我国亚麻籽油“精准适度”加工新理论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中国食品报》(2020年11月13日02版)

(责编:王金臣)


文章点评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