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高校师生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要求,精准对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下的人才需求,提升涉农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适配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农”)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践学筑梦 职引青春”就业实践探访团(以下简称“实践团”),日前赴浙江省杭州市开展就业实践探访活动。实践团通过与政府部门座谈深研政策、走访名企洞察需求、访谈校友汲取经验、亲身体验感受服务等方式,探索涉农高校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
实践团深入调研产业一线
诚意满满,构筑青年逐梦港湾
“杭州的人才政策究竟有多贴心?”“来浙江发展,我们能获得哪些实实在在的支持?”带着这些关切,实践团与杭州市萧山区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淳安县高层次人才与生态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等单位展开专题座谈。
萧山区委组织部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波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萧山区的文化底蕴,并重点解读了针对农业数字化、高端制造等领域的专项引才政策。“我们致力于构建‘省市最优、全国领先’的普惠型青年政策体系,从实习补贴到创业资助,从便捷落户到‘青荷驿站’,让每一位来萧山的青年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诚意与温度。”萧山区人社局高层次人才服务科科长高晓青强调。淳安县高层次人才与生态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姚樱也详细介绍了当地依托千岛湖生态优势,在引进和留住食品、生物科技等领域人才方面的特色举措,“期待能与西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加强联动。”姚樱说道。
亲身体验是最好的答案。实践团此行全程入住杭州市的“青荷驿站”。“没想到能直接免费入住,申请也很方便,工作人员热情又周到。”实践团成员王梦楠说。据了解,“青荷驿站”是杭州面向应届毕业生推出的一项服务,针对来杭参加求职面试、人才就业及创新创业赛事等活动的非杭户籍且无房的新市民和青年群体,为其提供免费短期住宿和就业创业服务。“据统计,去年入住‘青荷驿站’的大学生,已有一半选择留在萧山区工作。”张波补充道。
留在杭州工作的西农校友们为实践团成员描绘了真实可感的职业图景与发展环境。“杭州市对人才高度重视,政府按时发放安家费、人才补贴,给予了我‘真金白银’的支持。公司也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清晰的晋升路径,让我能真正‘大展身手’。”在农夫山泉研发部工作的2021届毕业生程晓齐向实践团成员建议,在校生要多参与企业实习,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硬本领。在萧山区工作的2016届毕业生蒋旭鹏则从职场成长的角度,印证了当地政策的吸引力与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些“过来人”的心声,让实践团对杭州的人才帮扶政策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产业探需,呼唤复合型人才
实践团深入产业一线调研,走访了包括百年老字号、国际知名企业、本土龙头企业及创新先锋型企业在内的8家代表性食品企业,全面了解杭州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态势及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在杭州萧山梅西八字桥酱菜厂调研时,企业负责人王跃泉向实践团表达了其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渴求:“我们需要既能传承传统工艺精髓,又要掌握现代食品工程技术的人才。”他特别提到,此前西农专家帮助优化“脱水”工艺,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传统工艺的传承创新,离不开现代食品工程技术的赋能。”王跃泉深有感触。
实践团在调研中发现,智能化设备正在重塑食品产业的生产模式。在农夫山泉淳安工厂,实践团看到瓶装产品在智能输送线上高效运转,还能实现多场景自主调节。企业负责人介绍:“掌握智能控制、数据分析技术的操作与维护人才已是刚需。”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宝盛智能净菜中心,其先进设备要求操作人员同时具备食品加工与机电一体化技能,而市场上这类复合型“新工科”人才供给明显不足。
在东方鸿鹄(杭州)科技有限公司调研时,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向实践团表示:“当前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对研发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既需要研发人员具备扎实的实验室研发能力,能够潜心打磨创新产品;又要求研发人员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准确把握消费趋势。”该企业正积极寻求与高校合作,探索“定制化培养”模式,以解决这类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
同样面临人才转型需求的还有杭州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该企业负责人向实践团表示,当前亟需既精通传统酿造工艺,又熟悉现代化生产设备原理的复合型技术人才,以实现传统工艺与现代生产技术的有机融合。企业技术负责人强调:“只有实现人才技能与生产需求的精准对接,才能确保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双提升。”
此次调研活动推动了校地企合作实质性落地。在淳安县举行的专题座谈会上,西农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与杭州千岛湖威士忌酒业有限公司、农夫山泉(南山工厂)、杭州千岛湖啤酒有限公司3家企业现场签署合作协议,并举行“就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标志着未来双方将在学生实习实践、科研项目合作、人才精准输送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此次调研活动成效显著。一方面,让师生实地感受了浙江省优越的人才发展环境、蓬勃的产业活力和完善的政策体系;另一方面,为学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西农就业中心市场部负责人指出,学校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持续深化与杭州及长三角重点区域的校地企合作,着力培养适应现代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趋势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推动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西农智慧与青春力量,在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的伟大实践中,实现学子成长成才与产业蓬勃发展的“双向奔赴”。
(崔丹阳 张楠春 甄玉荷)
《中国食品报》(2025年08月12日05版)
( 责编:崔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