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日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海关系统代表围绕“当好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国门卫士”主题,分享了一系列保障食品进出口安全、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实践成果。从科技赋能查验到政策创新打通通道,从助力农产品“走出去”到保障特色食品“引进来”,海关系统以精准监管与贴心服务,为食品贸易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科技赋能与通道畅通
让食品贸易“快起来”
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物流大通道越来越畅通便捷,国际贸易更加频繁。重庆海关技术中心植物检疫实验室负责人孙涛介绍,实验室依托地处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区位优势,持续为进出境植物及其产品提供有害生物检疫鉴定服务,并全力支持农产品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拓展海外市场。以重庆潼南为例,作为全世界柠檬三大优质产区之一,其柠檬鲜果于今年4月首次搭乘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班车实现了出口,仅用48个小时就跨越1300公里进入越南市场,实现了运输时间和成本的双压缩。“每天透过实验室窗户,都能看到‘钢铁驼队’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往来穿梭。”
科技的应用让查验效率大幅提升。“从‘汗流浃背扒麦粒’到‘指尖轻点采全球’,粮食取样机器人不仅让我们告别了高危作业,更让科技精准筑牢了国门生物安全防线。”宁波海关所属北仑海关办公室副主任叶玮表示,针对进境散装粮食查验,宁波启用粮食取样机器人,替代了传统人工攀船壁下舱取样的方式。通过智能平板远程操控机器人,机械臂按预设点位精准插入粮堆,摄像头同步传输实时画面,智能识别系统自动标注检疫风险点,取样管随流搅拌确保样品均匀,3.68万吨进口大麦的取样工作仅需半小时就能完成,效率较人工提升75%,样品代表性增强50%。
“在条件艰苦的红其拉甫,光靠苦干是没有用的,不光要苦干,还要会巧干。”乌鲁木齐海关所属红其拉甫海关查检科副科长刘震东表示,在物流监管领域,针对新疆口岸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海关使用可视化物流监管平台,调取货物清单和运输轨迹,推出了“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改革,目前已经在乌鲁木齐关区的7个公路口岸和5个属地业务现场落地实施。
拱北海关所属港珠澳大桥海关监管三科副科长仲安琪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从基础设施“硬联通”,到规则机制“软联通”,再到大湾区人“心联通”,保障好居民“菜篮子”是非常重要的。港珠澳大桥海关积极探索“空陆鲜活产品专属快线”等新模式,加强与港澳主管部门的协作,共建快速通关及优先检疫流程,企业可以享受“即来即查”的通关便利。
政策创新与跨境协作
让双向流通“活起来”
在边境口岸与开放前沿,各地海关通过政策创新与跨境协作,激发食品贸易“双向活力”。
“自2013年中巴经济走廊启动建设以来,红其拉甫逐渐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为现在中巴经济走廊上的‘黄金枢纽’。去年12月,红其拉甫口岸实现常年开关,为中巴经贸往来提供全年无休的通关便利。”刘震东表示,“哪怕是冬天,我们现在在中国也能吃上来自瓜达尔港的海鲜,也能吃到来自巴基斯坦西部地区的松子。同时,在巴基斯坦也能买到来自中国的商品。” 为提升通关效率,红其拉甫海关与巴方海关共同推进红其拉甫—苏斯特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建设。自此以后,来自巴基斯坦的农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也就更加方便了。以去年首次进口的巴基斯坦樱桃为例,针对其严苛的储运要求,红其拉甫海关提前成立工作专班,提供政策宣讲与“一站式”服务,货物入境后第一时间完成查验到取样送检全流程,每车可节约通关时间6小时以上,成本节约了1500元左右。
红其拉甫作为一个西北的边境口岸,在富民兴边方面探索出了特色路径。“边民互市政策是富民兴边、促进边境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边民互市政策落地后,现在越来越多的边民愿意回到家乡,在家乡干事创业。”刘震东表示。目前,巴基斯坦的干果、香料、工艺品等特色商品通过边民互市渠道进入国内市场,而新疆的葡萄干、核桃等特色优势农产品,也通过“一带一路”运往中亚乃至欧洲各国。
海口海关所属洋浦海关监管处处长黎文介绍,海南自贸港建设日新月异,如加工增值30%免关税政策,是海南自贸港最具“含金量”的政策之一。目前,加工增值政策已经实现了从特定园区到重点园区再到海南全岛铺开“三级跳”,惠及食品加工、石化新材料等46家生产制造企业,累计免关税内销货值90.56亿元,减免关税7.11亿元,成为海南自贸港政策落地释放效应的生动缩影。除了加工增值政策,还全力推进“零关税”三张清单、洋浦保税港区政策措施扩区试点等多项高水平开放压力测试,洋浦这片改革的热土也正实现从“试验田”到“高产田”的跨越。
“近年来,我们专门实施了促进优势特色农食产品出口行动,针对具有出口潜力的产品开展出口帮扶。”孙涛说。一方面,发挥海关信息、专业、人才方面的优势,指导企业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练好“内功”,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出口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加强与口岸部门、沿线直属海关的协调配合,实施出口农产品“绿色通道”、“云签发”动植物检疫证书等措施,让出口的农产品可以运得更快,通关也更快。目前,已经成功帮助30多种优势特色农食产品实现了常态化出口,也真正做到了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叶家茂)
《中国食品报》(2025年07月07日02版)
( 责编:叶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