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
中美贸易冲突背景下,对于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企业及小微企业有哪些具体支持举措?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近年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持续提高服务适配性,鼓励开发差异化、个性化产品,更好地满足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的金融需求。特别是针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题,金融监管总局牵头建立了专门的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推动低成本资金快速直达企业。目前,各地累计走访经营主体超过6700万户,发放贷款12.6万亿元,其中约1/3是信用贷款。
同时李云泽透露,金融监管总局近期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的一揽子政策,重点从四方面发力。一是增供给,继续做深做实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投放,带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的平均增速。二是降成本,及时传导市场利率红利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优惠,同时规范机构与第三方的合作,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三是提效率,推动银行简化内部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时效,灵活满足各类融资需求,缓解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四是优环境,强化货币、财税、产业、监管等相关政策协同,在担保增信、信用修复、划型标准等方面,加快完善相关制度,营造更加适宜的发展环境。
“在当前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背景下,我们将制定实施银行业保险业护航外贸发展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从金融方面持续加大支持力度。”李云泽介绍,一是强化金融纾困,将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扩展至全部外贸企业,推动银行加快落实各项稳外贸政策,确保应贷尽贷、应续尽续,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经营暂时困难的市场主体,“一企一策”提供精准服务;二是加力稳定出口,优化出口信用保险监管政策,提高承保能力,提供优惠费率,实施快赔预赔,稳定企业接单和出口信心,督促机构做好跨境电商、海外仓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支持发展专属保险,引导银行推出综合性、一站式服务,支持外贸新业态发展;三是助力扩大内销,强化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融资保障,指导组建“内贸险共保体”,推出专属产品,推动内贸险扩面提额,多措并举支持提振消费、扩大内需,为外贸企业拓销路打开空间,助力加快内外贸一体化。
“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经济碎片化和贸易紧张局势加剧,扰乱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政策的着力点在于扩大国内需求,大力提振消费,其中服务消费是消费升级扩容的重要着力点。为提升和改善服务消费供给,将设立5000亿元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并与财政及其他行业政策协同配合,更好地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此外,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进一步支持商业银行扩大对涉农、小微,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投放。
“今年以来,市场运行总体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尽管当前外部形势复杂多变,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是非常清晰而坚定的,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进一步上升,特别是宏观政策适时进行调整,这些都进一步增强了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表示,下一阶段,将推出持续扩大机构开放、进一步丰富产品供给、不断深化市场开放、加强双多边跨境监管合作等一系列对外开放的务实举措,做好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
(孙茜)
《中国食品报》(2025年05月09日02版)
(责编:孙 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