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娇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切实以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农业强国建设,近日,农业农村部、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水利部和中国科学院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推进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着力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农业科技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实施意见》明确,到2035年,建成运转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使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涌现一批全球领先的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和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及战略人才力量,显著增强农业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使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居于世界前列,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实施意见》指出,将科技创新放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突出重要位置,进一步全面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依靠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统筹创新资源,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优化科技组织模式和创新范式,改善创新生态和科研环境,提升农业科技的系统化组织水平和体系化攻关能力,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就《实施意见》相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必须坚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切实解决好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突出问题,依靠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同时,要坚持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定位,推动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尊重农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和规律,创造性地统筹谋划推进;以人才引领发展,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实施意见》部署了8项重点任务。一是强化相关科研院所、高校科技创新核心使命,二是加快培育壮大农业科技领军企业,三是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四是建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五是提升农业科技条件支撑能力,六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七是推动农业科技高水平开放合作,八是改善农业科技创新生态。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研究出台《实施意见》,就是聚焦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通过系统部署、优化布局,整合各级各类优势科研资源,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全面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破除阻碍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创新动力,提高创新效率,切实以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意见》重在落实,要在中央科技委领导下,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推进落实机制,细化任务分工,强化工作调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
大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造就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农业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农业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强化国际人才和先进技术引进交流……多次出现的“人才”是《实施意见》特别重要的关键词。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但目前,我国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的问题还较为突出,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与农业农村基层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且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难以落地。《实施意见》强调,坚持人才引领发展,充分发挥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
《实施意见》明确,建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要创设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大农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等梯次培养力度,注重在农业科技创新一线发现用好战略科学家和后备人选;加强科研院校负责同志、科技管理人员能力素质培训,鼓励更多地方实施“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农科大学生教育政策,扩大农业职业教育规模,支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教育培训;坚持产业导向,结合岗位职责,科学设定农业科技人才考核周期,鼓励科研院校在职称评审、晋职晋级等方面,对从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管理、科研辅助的人员进行分类评价。此外,为推动农业科技高水平开放合作,强调加强国际先进农业技术引进及产业孵化,着力引进国际一流科学家和青年科学家,加大支持力度,选派更多农业青年人才到国外深造。
培育壮大农业科技领军企业
科技领军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近年来,我国不断强化农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一批龙头型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和潜力型农业科技企业也正在快速成长中,越来越多农业公司已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生产之中,智慧农业助力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大幅提升。去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超过63%。
伊利近年来通过种质科研、转化应用、专业培训、现场服务和政策引领等方式,帮助牧场改良增产。伊利牵头建设国家乳业创新中心,该中心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喜和科研团队创建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超级性控冷冻精液”“高产奶牛性控胚胎”,已累计在全国5000余个规模化奶牛养殖牧场繁育良种奶牛母犊超过300万头,为行业新增产值150亿元。
新希望集团近几年也积极投身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自2023年牵头成立饲料节粮科技创新联合体以来,该公司已成功节粮201万吨,实现了鸭料无豆粕日粮的突破,自用猪料的豆粕含量也降至5%以下。在猪芯片、鸭芯片等“卡脖子”工程上,新希望集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选育的“中新鸭”打破了国外肉鸭品种在我国市场上的垄断局面,“芯希望”猪基因芯片的自主研发与应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猪舍上方,智能巡检机器人24小时监护猪的生活起居,饲养员用一部手机就能实时跟踪每头猪的健康状态。依托智慧生产,目前该公司个别优秀产线的生猪养殖成本已降至每公斤11.38元,随着成熟经验的复制和推广,整体生猪养殖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实施意见》明确,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保障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是建立梯度培育机制。构建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培育一批龙头型、高速成长型和潜力型农业科技企业,“一企一策”闭环式推进解决农业企业实际问题,建立企业创新能力动态监测机制。二是支持企业承担农业重大科技项目。支持企业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决策、农业主推技术评选,提高企业参与涉农科研项目比重,产业应用导向明确的项目原则上都交由企业牵头,大幅提升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的比例。三是集聚高能级平台、人才、金融等创新要素。高质量建设农高区和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支持企业建设中试试验基地。建强农业科技企业人才队伍,向农业科技企业选派科技副总,加速企业人才培育。组织农业科技金融高端对话和农业科技创投大赛,持续推进农业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四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服务,缩短重大科技成果审批周期,助力农业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食品报》(2025年05月09日01版)
(责编:高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