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万米高空的一份三文鱼炒饭,展现出了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在国际贸易、产业发展等多领域创新发展的生动图景。
万米高空,国航CA431航班上,一份色香味俱全的三文鱼炒饭,为旅客王先生一家带来旅途中的小确幸。这份特别的飞机餐,食材三文鱼大有来头。它来自挪威极地低温无污染海域的大西洋鲑鱼特优级原料,因营养丰富、口感鲜嫩,素有“冰海之皇”的美誉。从挪威鱼厂出发,搭乘国航国际货运专业航空冷链,经双流机场清关,再由冷链车运往加工厂,最终成为西南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制作炒饭的食材,端上国际航班的餐桌,完成这场跨越山海的“美食之旅”。
工作人员对三文鱼进行查验
据了解,这一过程背后,是四川不断扩大开放的坚定步伐。去年,四川外贸成绩斐然,重返“外贸万亿俱乐部”,进口规模突破4000亿元,增速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冰鲜三文鱼进口额达11.9亿元,增长5.1倍,双流航空口岸进口三文鱼货值5.7亿元。小小的三文鱼,成为四川消费品进口的新亮点,彰显出四川作为向西开放桥头堡的巨大潜力,推动更多优质特色单品从成都进口、向全国集散。
双流区作为重要节点,正充分发挥口岸平台资源优势。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在飞国际地区全货运航线达26条,覆盖四大洲主要枢纽城市,为进口生鲜提供便捷物流通道。双流空港口岸聚集五大空运进境指定监管场地及两大进境指定口岸功能,是中西部功能最齐全的地区之一,也是智利冰鲜三文鱼最大进口口岸。同时,“冰鲜水产品两段准入监管”模式全面实施,通关时间压缩至1.5小时,仓储成本降低,海关提供“7×24小时”通关保障,让货物“随到随检、快速通关”。在此助力下,北欧三文鱼搭乘全货运包机高效抵蓉,成都口岸三文鱼进口量位居全国第二,90%分拨至各地,双流正逐步构建全球货物集散中心。
在产业发展上,双流围绕三文鱼建圈强链。东航冷链西部生鲜港项目一期的三文鱼加工厂已落地,其智能化生产线使三文鱼日产能提升至25吨。未来,项目二期将打造集“产品+加工+直播带货”于一体的产业综合体,形成辐射全国的生鲜产品加工制造基地和国际分拨中心,推动进口生鲜产业集群发展,提升成都在全球生鲜市场的配置能力。未来,双流还将持续推动相关工作,统好存量、稳住变量、培优增量,挖掘市场潜能,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从三文鱼的“飞行轨迹”,可以看到四川双流在国际贸易、口岸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协同奋进。在新时代发展浪潮中,双流正以开放之姿、创新之力,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也为四川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贡献独特力量,值得期待其在未来创造更多精彩。
(武奎玉 王丽峰)
《中国食品报》(2025年02月13日02版)
(责编:周 岩)